明朝内阁首辅彭时是如何考上状元的?在那之后他经历了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内阁首辅彭时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明朝,有一句话叫“江西人书读得最好”,为何这样说呢?因为自明朝开国以来,江西文臣在科举上屡出风头。洪武四年,朱元璋开设科举,江西人吴伯宗成为明朝第一位状元。建文帝继位后,建文朝唯一一次科举,状元是江西人胡广。朱棣登基后,第一次科举,状元是江西人曾棨。永乐九年、永乐十三年的状元,也都是江西人。到了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当年科举考试的状元,又是江西人,此人名叫彭时,是第九位出自江西的明朝状元。
彭时是江西吉安人,字纯道,生在吉安、长在吉安,和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是老乡。彭时生于永乐十四年,从小家境贫寒,但他嗜学如命,他的父亲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所以坚持让孩子读书。彭时不到8岁,就熟读《春秋》,考中举人后,他的老乡、时任国子监祭酒的李时勉觉得彭时的才华不可估量,给了彭时很多资助。到了彭时32岁那年,终于苦尽甘来。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逢戊辰年科举大考,当年全国共有150人通过会试,成为贡士。彭时位列第三名。在殿试时,22岁的明英宗突然心血来潮,临时更换了题目,彭时临危不乱,对答如流,让明英宗十分欢喜,钦点彭时为状元。
彭时从小家贫,寒窗苦读多年,32岁这年终于一举成名天下知,心情非常激动。在回客栈的路上,彭时甚至幻想着自己的人生即将辉煌腾达,即将光耀门楣。但是,彭时怎么也想不到,仅仅过了一夜,彭时就差点从高潮跌落到低谷,彭时离阶下囚,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原来,殿试放榜之后,众考生得知彭时成为新科状元,纷纷前来彭时所住的客栈向彭时道贺,有几位来自江西吉安的官员也来恭喜,并且送了一些银子给彭时留作备用。彭时招待大家,一直忙到傍晚。此时,宫中一位宦官前来传旨,告诉彭时,身为新科状元,他明天一早必须入朝谢恩,而且要上一道谢恩的奏表。彭时听完后,不敢怠慢,连忙招呼朋友们回去,他一个人静静地写感恩奏表。
彭时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奏表,反复检查了两遍,直到自己满意。此时时间已经过了午夜,华灯早已落下,众人都休息了,彭时心情还是很激动,没有一丝困意。彭时自幼刻苦,求学期间时常昼夜不眠。此时的彭时星象:反正还两个使臣就天亮了,干脆不睡了,坐等天亮上朝吧。
不曾想,这一等,等出了大事。
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记载:
十三年,彭时中状元,当上表谢恩之夕,坐以待旦,至四鼓,乃隐几而寤,竟失朝。
彭时平时熬夜都没事,这一次可能因为晚上太累,他靠在茶几旁边,到了四更天左右,不知不觉睡着了。那个年代没闹钟,他因为家贫,也没有书童和仆人提醒,等东方破晓时,彭时还没醒。等大臣们上朝时,彭时还在睡梦中。
在朝堂上,当年的榜眼和探花都纷纷上了谢恩奏表,只有状元的奏表没到,明英宗还很奇怪,直到人们发现,新科状元压根没来,这才炸了锅。状元不来谢恩,意味着藐视皇恩,彭时没有及时来上朝,这是重罪。在场的御史纷纷弹劾彭时,建议立即派人把彭时抓起来,下狱问罪。明英宗当时只有22岁,血气方刚,臣子对自己如此不尊重,一时也难以接受,于是下令,让锦衣卫去把彭时给捉拿来。锦衣卫得到圣旨后,立即出动。
正在此时,内阁老臣胡濙拯救了彭时,胡濙对明英宗说:“新科状元不懂朝廷规矩,没有按时上朝,皇上应该派人去寻找,而不是去捉拿。”“寻找”和“捉拿”这两个词,差距很大。胡濙身为五朝老臣,他是在提醒明英宗:状元是你钦点的,如果仅仅过了一天就让状元成为阶下囚,丢人的可不只是状元,皇帝也没面子。
明英宗理解了胡濙的意思,改了口吻,让锦衣卫去“寻”。
《智囊全集》云:
纠仪御史奏,令锦衣卫拿。已奉旨,胡公出班奏:“状元彭时不到,合着锦衣卫寻。”上是之,不然,一新状元遂被拘执如囚人,斯文不雅观。
当锦衣卫来到客栈时,彭时的鼾声如雷。等锦衣卫把彭时叫醒,彭时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于是,跟随锦衣卫胆战心惊地来到朝堂上。
彭时后来被明英宗、明代宗重用,并且在明宪宗时期担任内阁首辅。他为人正直,为官清正,为明朝做出杰出的贡献。然而,彭时自32岁从中了状元之后,再也没敢睡过懒觉,即使是沐休的时候,也要“闻鸡而起”。彭时中状元之夜睡过头之事,在明朝成为一时奇谈,对彭时的一生影响极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