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当初对马谡如此看重 诸葛亮最后为什么会挥泪斩马谡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诸葛亮挥泪真的是情深意切吗?对于马谡失街亭来说,这个锅都会推在马谡身上,正是因为马谡自恃才高,骄傲自大。最终遭到司马懿四面包围,水源被断,最后惨败丢失要地
失街亭固然是马谡之错,但是诸葛亮也应该为此负责,甚至说是诸葛亮计划里面的一环。首先是向来知人善用的诸葛亮,为何将位置如此重要的街亭交给自恃才高的马谡。要知道街亭是诸葛亮这次北伐的关键,按理说如此重要的位置,要么是诸葛亮自己亲自坐镇,要么是派名将魏延去守御。结果诸葛亮派的却是没有实战经验得马谡,与其说是因为马谡之前所提出的计谋深得诸葛亮之意,才为他赢得镇守街亭的任务,不如说马谡守街亭,是诸葛亮为蜀国做的人才筛选的一个计划。
诸葛亮的北伐除了最直接的北伐的目的之外,还有对人才挖掘的想法。当时的蜀国经历了夷陵之败,损失了一大批军政人才。除了从原有的几个内部集团挑选之外,诸葛亮也想通过北伐招揽一些其他地方的优秀人才,同时通过北伐将原有一些有所缺陷的内部人员淘汰掉。
马谡就是这么一个需要经过“考试”的人员。其实诸葛亮对于马谡还是非常看重的,只是刘备临死之前,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宜深察之”。按理说刘备的临终之言,诸葛亮都会听,但唯独是否重用马谡这件事上,诸葛亮犹豫了。
最终诸葛亮还是决定给马谡机会。于是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几次对外征战都有将马谡带到身边。诸葛亮南征苗疆之时,马谡奉后主之命劳军,诸葛亮问南征的取胜关键,马谡给出了“心战为上”的正确答案,随后诸葛亮发出了“幼常知吾肺腑 ”的感叹,充分肯定了马谡的才华,并留马谡作了参军。
在南征成败的关键之际,孟获之弟孟优来投降,诸葛亮借此对马谡又进行了第二次考察。不过这次诸葛亮只是:回顾马谡曰:“汝知其来意否?” 这跟马谡刚来苗疆时,诸葛亮主动直接提问的态度有所不同。稍显被动,又略带故意。所幸的是,马谡再次给了诸葛亮满意的回答,诸葛亮抚掌大笑曰:“汝之所见,正与吾同”。虽然这次诸葛亮也肯定了马谡,但是却不是很热情。
马谡第三次提出建议之时,是在司马懿被任命总督雍州、凉州等地兵马时,孔明大惊,担心司马懿将部队训练好,对蜀国构成极大的威胁。这个时候,马谡主动献上反间计,诸葛亮听从了诸葛计策,最终使得司马懿失去了兵权。解除了蜀国的最大威胁。但是这次诸葛亮却丝毫没有给予马谡肯定,只是从之而已。
为何马谡多次提出的建议都深得诸葛亮之意,却反而让诸葛亮对他的态度发生改变。其实这主要还是诸葛亮已经完成了对马谡的考察。不可否认马谡才计过人,但是马谡却有着很多性格的缺陷。 在马谡的几次献计的时候,他都不经意间暴露了自己的性格缺陷,他既能得到诸葛亮的肯定,又将自己恃才而傲的品性展露无疑。这一点,在马谡第三次出场献计时尤为明显。当听到司马懿被任命总督雍州、凉州等地兵马时,诸葛亮大惊, 决定要先起兵伐之,语音刚落,马谡就急于献计。诸葛亮最后虽听从了马谡的计策,却没给到任何评价,此时此刻,刘备临终前那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浮现在了诸葛亮的脑海当中。
从这一刻开始马谡被诸葛亮排除出了权力的核心,但是马谡也确实有才华。这么一个恃才傲物的人,如果得不到重用,未来将成为蜀国的一大威胁,正如后来诸葛亮死后预防魏延那样。此时诸葛亮也开始预防起马谡了,于是让马谡镇守街亭,同时用激将法让马谡立下了军令状,又安排了王平来掣肘马谡。此举让马谡性格缺陷不断放大,膨胀的马谡甚至说出了:“丞相 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邪”。很显然,此时的马谡连诸葛亮也没放在眼里,再加上王平不停地用“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的话来激怒于马谡。
马谡终于顺了诸葛亮之愿在背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失街亭大军退回至汉中后,诸葛亮先是责怪王平不谏,借王平之口指出马谡的种种过失,又以明正军律为由,不为众将所动,斩了马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