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严重忽略的悍将:陈寿的实力如何?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罗贯中以三国时期的乱世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因为他本身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于是在书中,对蜀汉阵营的文臣武将进行了拔高,曹操一方的大才则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贬低。与此同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则属于正史,是大多数人了解三国历史的依据。但陈寿也是人,也有情感,有喜好,有立场,因此他虽尽最大努力尊重历史,却也在书中体现了个人好恶。既要尊重历史,又要满足自己的私心,春秋笔法是最好的选择。有一员曹魏名将,就被他这样雪藏了。这位名将到底是谁呢?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被雪藏的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此事要从陈寿的身世说起,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当初马谡失守街亭,被诸葛亮所斩,陈寿的父亲身为参军,自然脱不了干系。按理说诸葛亮于陈寿有杀父之仇,陈寿应该是恨诸葛亮的,毕竟曹操的父亲被陶谦部下所杀之后,怒屠了徐州城;庞德被关羽所斩之后,庞会“尽灭关氏之门”。可是陈寿却与他们不同,他不但不恨诸葛亮,还专门请人为诸葛亮作传,《晋书》中记载,陈寿曾愿出千斛米,请在魏国享有盛赞的丁仪、丁廙兄弟,为诸葛亮作美传,遭到拒绝之后,亲自整理《诸葛集》,并明言诸葛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评语中,他也对这位杀父仇人大加赞赏。
根据这些记载,我们不难得知,陈寿是诸葛亮的真爱粉、铁杆粉。因此,在著《三国志》的时候,他最不想写到的,便是诸葛亮的缺失之处。众所周知,诸葛亮五次北伐皆无功而返,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第四次北伐的时候,曾被一名魏将击退,并在司马懿大军的追杀下,损失了万余兵马。这便是陈寿的功劳,他在整部《三国志》中都没有提及此事,对这位名位也没有过多着墨。这位惨遭雪藏的魏将到底是谁呢?
此人名为牛金,是曹魏的名将,据《晋书》记载:“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西晋宣皇帝司马懿)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司马懿与诸葛亮相遇在汉阳,司马懿派部将牛金率率轻骑饵诱蜀军,结果刚一交战,诸葛亮就败退了,而且一路退到了卤城据守。司马懿率大军追杀,诸葛亮再次败退,这一战中,蜀军被斩杀和俘虏的,有万余人。
虽然牛金能够击退诸葛亮,有司马懿的功劳,但是能够取得如此成就,说明他是有一定的本事的。而且除此之外,牛金还有其他成就傍身,此战之后,他还曾击退过蜀将马岱,斩杀了千余人;随司马懿平定辽东之时,他也立下了不少功劳。可是他的这些战绩,陈寿都没有提,《三国志》中唯一一次提及牛金,是在曹仁传中。当时曹仁守江陵抵御周瑜,有一次周瑜率万兵大军来攻,仅先锋就有几千人,牛金在曹仁的命令下,率三百人出城迎敌,结果被吴军所困。曹仁亲自出马,率几十骑,救回了牛金。也就是说,此次提及牛金,不过是为了衬托曹仁之勇。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为了展现诸葛亮的能力,掩盖诸葛亮的败绩,耍了一点小心机,牛金则是陈寿力捧偶像的牺牲品。说到此处,大家是不是觉得牛金有些可怜呢?其实此事并不是他最惨的经历,要说他可怜,还要说到他的死因。他为司马懿效力的时候,甘肃张掖出土了一块玄石图,玄学家将其解释为“牛继马后”,司马懿认为,这句偈语的意思是,牛氏后人会夺走司马氏的江山,于是一杯毒酒赐死了牛金。
《晋书》中记载:“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可惜牛金仅仅是个背锅侠,真正夺了司马氏江山的,另有其“牛”,那就是与他同名同姓的恭王府侍卫。那个牛金与恭王妃夏侯氏私通,并导致王妃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冒姓司马,并建立了东晋。
牛金作为一代名将,生前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主公赐死;去世之后,又被陈寿故意雪藏,纵观他的生前身后事,我们不得不叹一声可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