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行的?最后为何会失败?
说到王安石,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这是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王安石写的一首诗,是王安石羡慕秦朝时期商鞅变法的成功,不惜得罪当时秦国的旧贵族,就算给万金也不如说到做到的承诺,取信于民,赞扬商鞅变法时那种百折不屈的精神。
宋朝积弱,寻求变革
宋代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为加剧,“贫穷”“积弱”的局面依旧伴随着风雨飘摇的宋朝在向前发展,边关西夏、大理、吐蕃、辽国、这些外部政权对大宋的江山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改革的呼声很快就高涨了起来,终于掀起了一次更大的变法运动。
宋神宗继位后,正值年轻气盛,想有一番作为。他决定进行改革,以此来改变国家积弱的情况。但是刚即位的神宗,身边都是经历过“庆历新政”失败的老臣,他们大都心灰意冷,死气沉沉,对改革丧失了信心,因此想要推行改革,必须找一个新的得力的人才,这时,王安石出现在了他的视线当中。
王安石推行新法
王安石是北宋中期的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早在仁宗在位时,王安石就曾写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主要阐述了社会动荡、朝廷弊端、奸吏充斥、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认为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推行改革已迫在眉睫。但当时宋仁宗没有能力去推行一场重大的变革,此事只能作罢。
宋神宗十分赏识王安石,也十分了解他提出的改革主张,并且很满意他的改革意见,不久便任命王安石为副宰相,由王安石等人一起草拟新法,为了推行新法,还在各路设置提举常平官,督促新法的执行。
八年的时间里,围绕富国强兵这一目标,王安石陆续实行了均属、青苗、农田水利、募役、方田均税法和保甲法等新法。均输法,主要供应国家需要和限制商人。青苗法等主要用于调整国家、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农业生产。保甲法等主要用于统治军队秩序,整顿并加强军队的战斗力。
另外,王安石还改革科举制度,对学堂进行整顿,以便于优秀的人才能够进入朝中任职。
变革艰难,数次罢相复职
王安石的变法推行了15年,由于新法的推行触及了官僚贵族的利益,遭到了官僚贵族的强烈反对。新法本身也存在不少弊端,再加上当时王安石急于求成用人不当,致使变法的效果没有预想的那么完美,但是仍然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给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使豪强和富商活动受到了有效的限制,使下层地主和农民获得了好处,极大的稳固了宋朝的统治。
公元1073年,全国突遇旱情,大量的灾民涌进汴京。官僚贵族趁机指责变法触怒了天帝,才导致“天变”。一时间,朝野上下形成了以天命、天意剿灭新法的一股逆流。再加上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整日在神宗面前哭诉,宋神宗随即对于变法动摇起来,王安石甚感失望,于是主动请辞。神宗下诏,王安石出任江宁府知府,安心休养,允许随时入朝商议政事。
王安石罢相离京后,新法由韩绛等人继续执行,后因吕变法派内部出现分裂。新法的实施遇到困难,神宗再次召王安石入京复职,继续执行新法。
变革失败
王安石再度任相,既要面对朝廷强大的贵族官僚势力的压力,同时他也无力改变变法派内部关系恶化的劣势,所以变法相比较以往,阻力更大。碰巧这时没过几个月,东方天空突然出现彗星,这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征兆,贵族官僚再次以“天变”为由攻击王安石和新法。王安石苦苦坚持,但形势已经无法挽回,于是再次上奏请求罢相,退居江陵,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彻底的退出了政治舞台。
宋神宗逝世以后,哲宗继位,太后听政,保守派在朝中得势,轰轰烈烈的新法也随之被废除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