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的甘宁为什么得不到孙权的重用?
甘宁随孙权破黄祖,跟随周瑜破曹操与乌林,救孙权与濡须,更有百骑劫曹营的壮举,被孙权称之为如同曹操手下的张辽。不仅如此,甘宁还是一个有战略思想的将军。诸葛亮有个天下三分理论,其实,甘宁有一个天下两分理论,而这个理论要比诸葛亮的还要早,只不过由于刘备的出现,而后形成了事实上的天下三分,甘宁的这个设想和鲁肃的天下两分理论一样,不被人们重视罢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文武双全之人,却得不到孙权的重用,在周瑜这个大都督之后,孙权先后用了鲁肃、吕蒙,就是没有甘宁的份儿。如果说,周瑜的能力和地位在东吴是无人可以替代的,那鲁肃只是一个战略家,在实战方面缺少经验,尤其是吕蒙,在文武两方面应该和甘宁差不多,但吕蒙当上了大都督,甘宁却连个副都督也不是。那么问题来了,甘宁文武双全,为什么得不到孙权的重用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甘宁不是孙权的老班底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县人。甘宁年轻时纠集了一批轻薄少年,成立了一支半土匪式的武装,做了他们的首领。他们强取豪夺,连当地的官员也无奈他何,只能是曲意和他们结交,好好接待,有的人甚至为此而丢官。这种状况持续了二十余载。不过,甘宁自己结束了这种生活,坐下来用心阅读了不少诸子百家的书籍,接着便去依附刘表。刘表并不重视他,甘宁转而依附黄祖,黄祖也同样把他当作寻常人养着,甘宁这才到了东吴。周瑜、吕蒙两人都并力推荐引进,孙权认识到甘宁的不寻常之处,待他如同老臣一样。甘宁于是献上了“先取黄祖,再占楚关,然后逐渐谋取巴蜀”的计策,得到了孙权的赞许。
打败黄祖后,甘宁又协助周瑜攻打江陵。江陵一时难以攻克,甘宁献计先直接进占夷陵,并且他自己率军前去顺利拿下了这座城池,于是入城驻守。当时他手下只有几百士兵,加上俘虏,也仅满一千人,却遭到了曹仁五六千人的围攻。面对曹仁的连日攻击,甘宁谈笑自如,派人将情况禀报周瑜,直到周瑜率诸将前来解围。后来甘宁又随鲁肃镇守益阳,抵抗关羽的进攻。甘宁当时自己手下有三百士兵,鲁肃又给他增兵一千,让他到上游阻挡关羽。由于甘宁连夜赶赴,关羽失去了渡河时机,只能就地布寨扎营,关羽的行动受阻,两军没有发生大的交战。甘宁守卫的这个地方叫做关羽濑。为此,孙权嘉赏甘宁的功劳,任命他为西陵太守,后被任命为折冲将军。
由此经历可以看出,甘宁不是孙权的老班底,说孙权对待他“如同老臣”,正好说明了他不是老臣,因而也就没法和周瑜、鲁肃、吕蒙这些老臣相提并论。甘宁先后跟随过刘表、黄祖,尽管不受重视,但当时那个社会,一个人跟随过谁,谁就是你的主公,离开了就会被看做是背离。所以说,尽管像新主子如孙权为了事业的需要,为着广缆人才的需要招降纳叛,但一般臣子是不这样看的。正因为如此,孙权可以重视他,但还达不到放手让他统领其他将领的程度。
不被老班底的人员接受
在甘宁阐述他的那番“天下两分理论”时,张昭当时在坐,对他提出了诘难,说:“东吴眼下危机四伏,若是军队真的出征,只怕必定要导致祸乱。”甘宁对张昭说:“国家把萧何那样的重任交给您,您留守后方而害怕变乱,您用什么来追慕古人呢?”从两人的对话可以看出,甘宁向西进军主张的是立即行动,而张昭考虑的是,首先解决内部危机。这本来只是策略顺序的不同,甘宁却把它变成了攻击张昭本人,尤其是,张昭作为孙权的顾命大臣,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是你一个新来人员可以说三道四的。对于两人的不同意见,孙权是怎样决定的呢?孙权举起酒杯对甘宁说:“兴霸,今年出征讨伐,就如这杯酒,我决定把它交付给你。你只管努力筹划策略,使我们必定能征服黄祖,那么这就是你立下的大功了,又何必顾虑张长史所说的那些呢!”在这儿,孙权让他只管打仗的事情,却没有说张昭对还是不对。就是让他西征,也只是“筹划策略”,“前部大督”是周瑜也不是他甘宁。
甘宁还和东吴大将凌统有过节。
据吴书记载:凌统怨恨甘宁杀了他的父亲凌操,甘宁经常防备着他,尽量不与他相见。孙权也命令凌统不得仇恨他。曾经有一次在吕蒙的住处宴会,酒喝多了,凌统就拿起刀跳起舞来。甘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也起身说:“我能跳双戟舞。”吕蒙一看苗头不对,说:“你甘宁虽然能,但不如我吕蒙巧。”于是拿着刀和盾牌,将两人隔开。这有点儿鸿门宴上项庄舞剑的意思了!事后孙权知道了凌统的意图,于是让甘宁带兵,另外到半州去驻防。《三国演义》说逍遥津之战甘宁救了凌统,两人冰释前嫌,正史中不见此记载。按照古代人的行为方式,两人共同对敌时是能够同心协力的,无论是枪口对外还是共事一主,都会这样做,但私下场合尤其是酒醉之后,还能够和睦相处,实在是很难说了。
总起来说,有了这些文官武将和甘宁的过节,别说孙权有一个自己培养的吕蒙,就是没有,孙权想重用甘宁,恐怕也会遭到张昭的反对,尤其是凌统,能不能听他指挥,孙权还真的仔细掂量掂量。
甘宁其人缺乏信义
刘表、黄祖为什么不重视甘宁,原因不得而知,但这个半强盗出身的人缺乏信义却是事实。
甘宁厨房中一个童仆曾犯有过错,走来投奔吕蒙。吕蒙怕甘宁把童仆杀了,所以没有及时送回。后来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见吕蒙的母亲,当甘宁按规矩要登上厅堂对吕蒙母亲行拜见之礼的时候,吕蒙才叫出那个童仆还给甘宁。甘宁向吕蒙承诺说不杀。一会回到船上,甘宁却将那童仆绑在桑树上,亲自挽弓搭箭将他射死。完事后,甘宁命令船上人再增加几根船缆,自己脱下衣服在船上。吕蒙大怒,擂鼓集合士兵,要上船攻杀甘宁。甘宁听说这些后,故意躺着不起身。吕蒙的母亲光者脚出来劝阻吕蒙说:“主上待你如同骨肉,把军国大事托给你,哪里有因为私怨就想攻杀甘宁的道理?甘宁死去之时,纵然主上不加责问,你作为臣下这么去做也还是违反法律的。”吕蒙一向最是孝顺,听了母亲的话,当即豁然消除了对甘宁的恨意。吕蒙亲自来到甘宁的船上,笑着招呼甘宁说:“兴霸,老母正等您吃饭,快点上来!”甘宁痛哭流涕感叹说:“我对不起您。”便跟着吕蒙一起回去见吕蒙的母亲,十分欢畅地宴饮了一整天。
看看,堂堂一个大男人,和吕蒙的母亲相比,这胸怀差别该是有多大!
就那个时代来说,甘宁杀死一个有错的童仆不算是一件大事,在惜字如金的史书中不值得这样大段描写,但为什么到了甘宁这儿,《三国志》的作者要花费力气来详细叙述呢?恐怕作者就是在做这样的暗示:此人不讲信义,匪性难改。尽管此事涉及到和吕蒙的关系,假如涉及到其他人正面特点,只需一句话就带过了,如周瑜的“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即便是从写作的角度,对比也是非常明显。所以说,尽管作者说甘宁“豁达爽朗胸藏韬略”,但再能打仗,有谋略的人,如果不讲信义,怕是谁也不敢重用。孙权用甘宁,不过是用其勇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