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长到5斤重,我国的传统名鸡之一,现在买一只150元
在几十年前的时候,农村交通不便,我国经济尚不发达,农民所需的大部分物资都需要自给自足。在那个时代,农民一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种植农作物,顺便圈养一些家畜。农作物一般是当作主食,而养殖的那些家畜则用于耕种或者食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农民最喜欢养殖的家禽就是鸡鸭,北方一般以鸡为主,南方则鸡鸭混合养殖。在现在,人们养殖的鸡都以黄色肉鸡为主,而在过去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农民养殖的主要是我国比较传统的一种鸡,它浑身黑色,就连鸡皮也是黑色,农民一般称它乌鸡。
和肉鸡相比,乌鸡的生长速度更慢,普通肉鸡可能6个月就能长到七八斤。而乌鸡一般需要一年才能长到四五斤,个头不会很大,成年之后一般不会再增重。无论是母鸡还是公鸡,其体重都比较轻,尤其是农村的母乌鸡,其重量往往不会超过5斤,4斤多的乌鸡是常态,随着年龄的增加,母乌鸡的体重甚至还会有所减轻。
乌鸡是我国传统的名鸡之一,从几百年前开始,我国就已经有了对乌鸡的记载。在明朝时期,李时珍甚至称乌鸡是一种药材,具有非常好的滋补、补血功效,非常适合一些老年人以及孕妇食用。尽管说乌鸡的体重较轻,个头较小,但它的产蛋频率却非常高,同时寿命也很长,很适合农村散养,过去农民养殖乌鸡主要是为了食用鸡蛋。
记得在老家的时候,90年代家里有一只养了3年的老母鸡,最终只能用来炖汤,肉根本煮不熟。在农村有一种说法,越是年老的乌鸡,其营养价值越高,药用功效也越好。
和现在的规模养鸡不同,以前农民养的鸡都是直接放养的,白天会将鸡从笼子里放出来,主要依靠自己捕捉庄稼地里的昆虫以及青草为食,因此其生长速度极为缓慢,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点原因,农村散养的鸡炖出来肉质非常好,吃起来和城里的鸡肉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近几年,由于城市鸡肉价格较低,农村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自己散养,散养的鸡成本很高,除了一些老人之外,年轻人是不会养它的,毕竟散养的鸡利润很低。
目前,正宗的乌鸡一般还是在农村地区才有,城里的乌鸡大多也都是规模养殖的,和肉鸡没有太大区别。农村的乌鸡一般生长时间在1年左右,这时候的鸡肉肉质最好,不过却很难买到。就拿我们当地来说,肉鸡到处都有,但想要买到散养的乌鸡,只能去一些农村老人家里买,要么就要等到过年一些时间,有很多农村老人会将自己散养的鸡拿到城里出售。农村的乌鸡价格一般较高,在过年的时候,一只乌鸡大多能卖到150元左右,相当于30元左右一斤,虽然价格较贵,但吃过之后绝对感觉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