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韩信到底是谁成就了谁,谁对不起谁?韩信之死不是鸟尽弓藏
韩信遇到刘邦之前,在项羽手下,最高做到了执戟郎中,说白了就是个拿着戟的警卫,所以韩信投靠了刘邦。
起初刘邦让韩信做管理仓库的小官,结果韩信犯了法将要将斩杀,却被夏侯婴所救,夏侯婴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封韩信为治粟都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言外之意是:人才是经常有的,但发现人才的伯乐却很少。
刘邦的用人是没有问题的,选拔人才的程序也是没有问题,夏侯婴说韩信是人才,刘邦总得考查一下吧,显然刘邦此时并没有认为韩信是人才。
韩信觉得刘邦不重用他,于是就逃走了,萧何听说后,就去把韩信追了回来,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开始对韩信另眼相看。
落魄时期的韩信
韩信通过对时局的规划,通过了刘邦对韩信的理论考试,但光有军事理论,谁又知道韩信会不会是赵括,还必须得有实际经验。
韩信是军事人才,军事就打仗,在战场上没有真本领,一旦韩信出了差错,刘邦是会损失惨重的,这也是刘邦不敢轻易用韩信的原因。
还定三秦的战争中,韩信只出谋略,刘邦负责带兵,这一战的成功,让刘邦对韩信有了更多的了解,至少韩信是会是赵括。
但还定三秦的胜利,刘备率军东出函谷关,一路打到了项羽的老巢,接下来就是彭城之战,韩信在彭城之战中和还定三秦一样,仍然只是高级参谋,并没有实际带兵。
彭城之战哪怕让韩信来指挥,同样会失败,因为项羽这一仗打得太漂亮了,无论是谋略还是战术,项羽都发挥到极致,项羽率骑兵长途突袭,绕过了刘邦防守最严密的地方,绕到了刘邦西边,封住了刘邦的退路,然后用骑兵冲击步兵,把彭城之战打成了一面倒的屠杀之战。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彭城之战后,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才正式让韩信亲自率军作战,这是刘邦对韩信考验合格后的结果,也是韩信开始表现的机会。
之后的韩信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声东击西破魏,背水一战灭赵,背盟偷袭败齐,半渡而击杀龙且,几乎扫荡了整个北方,成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名将。
很多人觉得韩信了不起,能力太强,但我认为刘邦才了不起,他才真正把韩信用好,换了其他人,根本用不了韩信。
秦末的天下,只有刘邦能用韩信,除了刘邦,没有任何人能用韩信。
如果萧何不把韩信追回来,韩信就会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韩信的成功是因为刘邦给他的平台,没有这个平台,就没有韩信的成功,平台很重要。
虽然韩信与刘邦是相互成就的,但千里马和伯乐比起来,我认为伯乐更重要,因为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刘邦
很多人把韩信的成功视为韩信个人能力的成功,这话不错,但是韩信的成功,更多是在刘邦所给的平台上成功,一名优秀的经理人能力再强,与白手起家的老板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刘邦能够白手起家,他是老板,韩信只能投靠他人,并利用他人的平台来获取成功,他是职业经理人,这是两人本质的区别。
有太多的职业经理人把自己在平台的所有成就视为自己的能力体现,殊不知离开了平台,有些人什么也不是。
你把韩信放在项羽那边,能成功吗?或者把韩信放在章邯那里,能成功吗?
要不然让韩信自己去白手起家,能成功吗?显然不能。
老板认为职业经理人不行,可以换人,但如果老板没了,平台就没了,更不会有职业经理人的存在。
韩信在成功之后,以出兵来要挟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刘邦本来想大怒,被张良及时制止,刘邦立即换了一副嘴脸,居然封韩信为齐王,去掉代理二字,这就是刘邦的与众不同。
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换了任何人是刘邦,都不一定能达到刘邦当时的高度,韩信怎么算也是刘邦的手下人,从低级官吏提拔为大将军,现在居然以出兵来要挟,你说刘邦能不生气吗?
但刘邦不是普通人,他懂得秋后自由,你韩信不是要代理齐王吗?我直接给真齐王。
韩信直到死也没有明白此时的刘邦已经动了杀机,任何老板到这个时候不动杀机才真的奇怪了。
封建帝王有一个最第三的忌讳,就是不能强迫帝王,任何事必须是帝王主动做的,一旦有人强迫,就会对帝王造成切身的威胁,为了解除威胁,杀人是必须的。
刘邦与韩信良好的合作关系,从韩信要挟刘邦封王开始,已经破裂了,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已经对得起韩信了,刘邦的手下人中,哪怕是嫡系和亲信,除了后来封燕王的卢绾之外,没有人封王。
垓下之战结束后,刘邦把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换个封地,刘邦担心韩信在齐地时间长了,培养了私人势力,改封为楚王,韩信既然想培养私人势力,又得重新开始,刘邦对付韩信的手段那是相当稳。
蒯通劝韩信自立
不久,又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手下其他将领的反应是:赶紧发兵把这小子坑杀了吧!
没有一个对韩信表现出免死狐悲、唇亡齿寒,反而是个个落井下石,为什么?
因为这些人全部嫉妒韩信,韩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一跃成为刘邦的大将军,位在诸将之上,诸将在前线辛苦打杀,不如韩信一张嘴,当然不服了。
所以当刘邦对韩信动手时,这些将领都巴不得刘邦快点动手,没有一个人怀疑刘邦会过河拆桥。
而刘邦听从陈平建议,用计谋引诱出韩信,然后抓住他回到了京城,软禁在京城之中,此时的刘邦仍然不忍心杀韩信,毕竟人才难得,同时刘邦知道韩信是被诬告谋反的。
当韩信被软禁在京城中时,明显意识到自己将来的命运,他不甘心,于是真的谋反了,韩信与陈豨私下勾结,又想传传诏书赤兔囚徒,去攻打吕后和太子。
吕后与萧何联手,由萧何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直接派人杀了韩信。
韩信之死,既在刘邦的掌控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刘邦听说韩信被杀之后,面部的表情是且喜且怜之,喜的是韩信这个威胁终于被拔除,怜的是韩信这样的人才再也没有了。
韩信之死
刘邦对不起韩信吗?
并没有,他至少要保住韩信一条命,荣华富贵刘邦可以给,但权力刘邦不可能给,韩信的死也不是刘邦下的命令。
韩信对不起刘邦吗?
算不上,韩信只是想要封王拜相,只是他的手段显得毫无政治心机,当蒯通劝韩信自立,韩信至少保持了对刘邦的忠心,虽然韩信被软禁时期确实有谋反行为,但可以理解此时的韩信。
总有人说刘邦过河拆桥,杀害开国功臣,事实上,刘邦是一个仁慈的人,他并没有主动针对异姓王展开屠杀,而是等到异姓王造反后,刘邦才起兵平定的。
韩信之死不是鸟尽弓藏,兔死狐悲,而是从他要挟假齐王开始,就埋下了杀身的祸根。
刘邦不像越王勾践,成功后直接赐了一把剑给功臣,让功臣自杀,刘邦也不像朱元璋,成功后以某种事牵连到功臣,再把功臣一网打尽。
刘邦杀的功臣全部是主动造反的异姓王,除了异姓王之外,其他没有封王的功臣,刘邦是一个也没有动,包括刘邦的仇人雍齿,刘邦不仅没有报仇,还封仇人雍齿为侯,这份气度就不是勾践和朱元璋能比的。
刘邦是个被低估的皇帝
跟随刘邦从起兵到成功的将领们,对刘邦的为人是放心的,即使异姓王被消灭了,但功臣丝毫没有担心这种迫害会轮到自己身上,这就是刘邦的为人与魅力。
刘邦的能力一直被低估,还是毛主席评价刘邦的那句话说得很准确: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