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震撼的世界未解之谜:史前的人类
史前人类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人们揭开了远古人类的生活之谜,同时,也为研究人类的起源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史前时期,人类各民族主要以游牧的方式生活,在一个地点定居数月或数年后,接着继续迁跿。虽然有时气候严寒,但这些游牧民族都已经学会了用石针将兽皮和毛皮缝制成暖和的皮衣来抵御寒冷。他们大多数居住在悬崖下和山洞中,必要时才在空旷的地方建造永久住所。这些住所有些是极大的帐篷式结构,地面地陷,以兽皮做围墙,设有石基,还有能产生强大热力的沟炉。在俄罗斯,有证据显示这些建筑是一些兽皮搭盖、互相连接的圆顶建筑。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类,食物供应并不匮乏,有充足的树根、坚果、浆果和树叶用以充饥。他们的死亡率很高,尤其是儿童和产妇。但他们显然没有现代人的一种疾患––––龋齿,因为考古学家在他们的任何一具骸骨中,从未发现过龋齿。
他们在雕刻艺术方便的成就,可能是石器不断改良的结果。而且为了方便打猎,他们还发明了弓箭。石器时代的古人生活,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几千年,却没有多大的变化。一直到第四纪冰川时代结束时,人类的生活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决定在一个地方定居,不再四处游牧了。
一提到“史前人类”这个名次,人们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一个以毛皮蔽体、挥舞大头棒、手扯女伴头发、踉跄行走的野人形象。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这一印象主要源于19世纪对一具古代尼安德特尔人骨骼的研究。当时的研究表明尼安德特尔人是一种走路笨拙、弯腰曲背、下颌粗大的生物。然而,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人们挖掘出的尼安德特尔人的骨骼是一个老人的骸骨,并不足以作为其同类的典型。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直立猿人可能在大约150万年前出现,智人则是在大约50万年前由直立猿演变而成的。多数人类学家将尼安德特尔人列为智人的一个亚种,并称其为尼安德特尔智人。1856年,在德国莱茵省杜赛道夫市郊尼安德谷的一处考古地点,人们发现了一个颅骨的一部分,还有一些其他骨骼。因此,考古学上将它定名为尼安德特尔人。此后在欧洲、北美和中东其他地点,又挖掘出更多尼安德特尔人的骸骨。
据统计,“野人”大多是在高加索山脉至中亚广阔地带的戈壁沙漠中出现的。这些“野人”被统称为“阿尔玛斯”,意思就是猿人(猿与人混种)或猎人。从15世纪开始,当地的部落民族和探险家便不断地发现这些神秘和难以亲近的动物。在20世纪,一年在俄国革命期间驻防帕米尔山脉的军官,曾对外宣称其属下的士兵追到一个这样的生物并将之射杀。他在说到这个生物时,屡次使用这些相同字眼:“前额倾斜······眉毛非常粗······鼻子极扁平······下颌阔大凸出······中等高度。”这些特征,与我们所知的尼安德特尔人极其相似。因此,科学家们认为那些士兵很可能杀死了世上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尼安德特尔人。当然,这个生物是否是尼安德特尔人,以及他是否还有其他的同伴存在,这些都有待于科学家们做进一步求证。总之,无论结果怎样,对尼安德特尔人的研究,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了解人类的史前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