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十大雅趣(中国古人的十大雅兴)
本文目录一览:
1、古人雅趣 2、古人最爱的风雅之事,你知道多少 3、古人的闲情雅趣,今人仍可借鉴 4、古代文人四大雅,你有几雅? 5、你了解的古代文人的四大雅趣是什么? 6、古代文人的四大雅趣是什么?
古人雅趣
宋代的张功甫一部《梅品》,洋洋洒洒写下赏梅的“二十六宜”: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苔,铜瓶,纸帐,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石枰下棋,扫雪煎茶,美人淡妆簪戴……细想想,每一个都可以构成一幅画卷了。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东坡)
立夏时节,草木葳蕤,百果结子。卷帘低垂,团扇轻摇。熏香袅袅,新茗酽酽。新麦熟,蚕豆香,酒酿甜。芍药、绣球、青梅、樱桃,人间孟夏天。
小满时节,樱桃红透,桑葚玫紫,枇杷熟黄。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
《诗经·卫风·伯兮》中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说的就是萱草。谖是忘的意思,所以它又叫忘忧草。朱熹注释说:“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说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便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久而久之,萱草便成了中国古代的“母亲之花”了。古语中,母亲的居室被称为“萱堂”,母亲的生日被称作“萱辰”,母亲的别称被称为“萱亲”。这样的来历,竟比西方的康乃馨更多了一份母子之间丝丝缕缕的感情牵系。
小暑,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木槿花荣,茉莉吐芳,薄荷散清凉。鱼儿嬉戏游浅底,断续蝉声传远树。林下青苔入书房,对坐夏风啜瓜瓤。偶闻雷鸣山前雨,时有热浪滚滚来。坐卧竹席摇竹扇,心静自然凉。
芒种时节,黄梅雨季,大雨时行。榴花照眼明,枇杷半坡黄。五月节,悬艾于户,香囊随身,兰汤沐浴,龙舟竞渡,粽叶飘香。蛙鸣庭草,田畦农忙。一钩新月天如水,两点雨滴山如眉。
——摘自《草木有趣》
古人最爱的风雅之事,你知道多少
苏东坡有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在中国古代,文人爱好风雅,有十大雅事:焚香、品茗、听雨、赏雪、候月、酌酒、莳花、寻幽、抚琴、吟诗。
那么,焚香为何让古人觉得如此高雅,把它排在十雅之首呢?焚香又有那些讲究呢?
香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香品器名目繁多,有香炉、香盘、香匙、香壶、香罂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香炉。
根据材质,香炉可以分为很多类,有木质的,陶瓷的,金属的等等,其中以铜香炉为佳,比如大名鼎鼎的宣德炉,汉代的博山炉。
玉麒家隆重推出这一款心经香炉,好香配好器。香炉乃是以精致的防锈合金制成,纯铜镀面,古色古香,收藏亦或是馈赠亲友都是极有面儿的!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以来,不断的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而香炉的广泛兴起与使用就与佛家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香炉文化已经深深的扎根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所以香炉与佛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常被镌刻在香炉之上,在焚香之时更多一些佛语禅思,更加宁静身心。
中国现流传最广的版本是玄奘万里取经归来潜心翻译的译本,万里修行取真经,闻香渡苦厄。
乾隆一生虔诚礼佛,酷爱《心经》,一生抄写《心经》七百回,书法圆熟大气。
玉麒家推出的心经香炉,以唐玄奘译本,乾隆笔迹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镂空雕刻于香炉之上。镂空精雕经文,立式焚香。点一支香,青烟在经文间缭绕,心沉气静,乃至六根互通。
香
按香的制作分类香可以分为:末香、线香、瓣香、盘香等多种。
而其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线香,线香是条状的香枝,是将各种香末混杂在一起,然后再加上粘糊制造而成。线香又称为仙香、长寿香,因为线香的烟柱很长久,所以称为仙香;线香的制作十分纤长,所以称为长寿香。
线香因为方便携带,可以随时随地品香,所以非常受广大香友喜爱。
几种常见熏香
按照制作的材料来分,香又分为很多种,而比较常见的有甘松香、丁香、沉香、檀香、麝香、龙涎香。
其中檀香和沉香是最受欢迎的两种香。
沉香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越南芽庄的沉香甘甜清凉、淡雅飘逸,是沉香中的极品用香,熏燃起来的芽庄沉香好像能使整个人都处于蜜饯中,浓郁的甜味却不会让人感到腻,更多的是自然舒适,而且这种甜味不似茉莉不似桂花,却很少能有甘甜味能与其比拟。
芽庄沉香也多带果香味,这种味道好似是一种瓜果的味道,宜人清新。
清凉味也是芽庄味道的一大特色,这种丝丝凉意闻时直达百汇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这种清凉之感与薄荷有相似之处。
檀香
檀香木质细致,甜而带异国情调,余香袅绕。
这种精致的香,来自一种常绿的寄生树,此树把自己的根依附在别的树根上,檀香通常以薄片型的方式出售,并且至少要30年以上的树龄,才能达到采集贩卖的标准。
檀香自古以来便深受欢迎,从印度到埃及、希腊、罗马的贸易路线上,常见蓬车载满着檀香。许多古代的庙宇或家俱,都是由檀香木所做,因为檀香除了具有香气还具有防蚁的功能。
公认最好的檀香是老山檀,是檀香里面最好的一种,具有香味醇和持久,奶香味明显且沁人心脾的特点,产地唯一,只有印度迈索尔地区产的檀香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山檀。
檀香独特的香味,具有安辅作用,对于冥想很有帮助,因而广泛被用在宗教仪式中。
玉麒家推出的心经香炉,一个香炉配老山檀、芽庄水沉线香两种香,静室焚香,香气氤氲,闲中雅趣,清新淡远,收敛心神,扫除疲惫。
妙香是修行中不可缺之物,佛经中就有以「香光庄严」来比喻念佛三昧的作用。诸菩萨发愿成就的净土中,众妙香风随想吹拂,欲界诸天常以柔软香风触身。
香,在缥缈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无声无息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无论是从养生还是从精心角度看,香都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改变。
玉麒心经香炉,镂空精雕经文,立式焚香,乃焚香精心的佳品。点一支香,青烟在经文间缭绕,心沉气静,乃至六根互通。
通过焚香,可以摒弃杂念,集中精神,是修道的一种极好的方式。静室焚香,闲中雅趣,深沉的情思,清新淡远的境界,自然流美又意味悠长,所以古人才把它做为十大雅兴之首~
[img]
古人的闲情雅趣,今人仍可借鉴
清代的文学家张潮在他的《幽梦影》里有这样一段话:“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看来人生的乐趣大都是在闲的状态下实现的。
宋人把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称为“四般闲事”,明代陈老莲《隐居十六观图册》则是对“四般闲事”的扩展和发挥,体现了他对悠闲、散漫生活方式的一种向往,充满着意趣和境界。
逝者如斯夫,岁月的巨手总会无情地抹去许多旧时的风景。曾几何时,伴随着时光的流逝、世事的变迁,古人所崇尚的“漫生活”与我们渐行渐远。这不免让人感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生的乐趣也只是停留在“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境地。
被琐事缠绕焦头烂额的你,被重担压得透不过气的你,是否想过:一个人有两种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物质生活已经相对富足的今天,后者更为重要,它可能才是你的真正生活。
如果世界过于喧嚣,但让人静下来的方法也有许多种。有人觉得走进山林听山间风过就能安静下来,有人觉得独饮一壶茶也能让人身心安静。而有人则喜欢焚一缕馨香,在呼吸间抚平心中的烦乱,当下便拥有内心的宁静。
“心里有风景,口中无是非。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让我们穿过岁月的时光,看看古人的那些闲情逸致,看看古人如何修养身心?今天的我们是否仍可借鉴!放下心中的事,让心灵得以安宁。莫管他人怎么看,你快乐,世界才快乐。不是吗?
一、焚香
焚香,自古以来就是让人身心自然宁静的一种方式。古人读书时常以香为友,独处时喜以香为伴。
喜静之时,燃上一道香,随着清雅的气味弥散,进入一种清静幽然的心境中。置茶席前,燃上一道香,让身心迅速得以平静,以感受茶的真正滋味。
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这是焚香的浪漫。
二、抚琴
琴为圣贤、君子之器。宋代《琴论》云:“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练,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明代李贽续而言之:“声音之道可与禅通”。在当下的生活中,尚能抚琴一曲,乃是最为快乐之事,也是涵养精、神、性情的最佳途径。
古时有个叫公明仪的琴师,对着一群牛弹琴,牛没有反应。他便模仿小牛叫唤的声音再弹一曲,牛依旧无动于衷。公明仪感叹:对牛弹琴,不懂欣赏。但细想,真正悠然自得的人,不会为外界耿耿于怀。想浪漫,就得有一股“自我”劲儿。像陶渊明不会弹琴,也要长年在家中放一把无弦琴,每逢酒酣意适,轻轻抚摸,无声胜有声,也不失为一种寄托。
懂乐器的人,无论何时何地,弹指一挥间,就能自得其乐。若心自适,无弦亦可,这是抚琴的浪漫。
三、对弈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在古代,有学识地位的人,用下棋来消遣娱乐,他们同时也锻炼了全局考虑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谋略,所以闹市茶寮之中,常有有闲人士下棋消遣。
笠翁《闲情偶寄》有云:“弈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观棋是有趣的事,如看斗牛、斗鸡、斗蟋蟀一般。但是观棋也有难过之处,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
四、读书
曾国藩有云:“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又云:“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金圣叹有言:“红袖添香读闲书,乃人生一大乐事也”。古人早已看透人生之大道,将清心涵养视作对自己生命最大的成全。“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以前虽明字义,但践行的少,视如不见。后历经世事磨练,终信之不疑,以读书为第一乐事。
五、赏画
唐人王摩诘诗云:“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古人作画,一支笔,一张宣纸,纵横恣肆,写意流畅。
赏画历来就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可以陶冶情操,健康身心。能使人的心境沉入到艺术的氛围中受熏陶,使人生增长见识之余,又心旷神怡。
古人作画,皆有深意,运思落笔,莫不各有所主。况名下无虚士,相传既久,必有过人处。
六、撷花
自古就有“不清花韵,难入高雅境界”之说,花,难觅归鸿暮霭霞。蒹葭白,绮梦飞天涯。中国花文化源远流长,在众多艺术作品中,花是重要的题材。
古曲有《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玉树后庭花》等。民乐有《茉莉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以花为题材的诗歌、绘画更是不胜枚举,就连刺绣、陶瓷等传统工艺品,花卉图案也是重要的装饰物。
人们欣赏花,不仅仅欣赏它的色、香、姿等自然美,更是综合自己对花的感受,赋予它一种风度、品格。好兰者,好其高雅脱俗;好菊者,好其独立寒秋;爱荷者,好其出淤泥而不染;好梅者,好其临寒斗雪。
七、品茗
苏东坡到杭州上任时,净慈寺的南屏谦师听闻,专门赶来为东坡点茶。风尘仆仆,匆匆相见,谦师却气定神闲,细细研磨。东坡坐在对面,静静看他煎水,注水,调膏,手执茶筅,旋转击拂,面容静谧如佛。在谦师的手中,茶汤泛起细腻的乳白泡沫。事毕,东坡双手举起茶盏品茶,回味良久。他当场作诗一首: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这种静水流深式的参悟,是禅,也是人生况味。茶有百味,只要用心冲泡品尝,总有令人心生喜悦的力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静水深流,淡中有味,这是品茗的浪漫。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是以茶解渴清心,还是以茶明性修行,表达了每个人对茶的不同态度。其实境界各异,谈不上高下分别。茶无贫富,也无贵贱,可以素朴简约,也可以堂皇精致,大俗大雅,尽在日常点滴之中。
八、酌酒
东晋永和九年,上巳日那天,王羲之呼朋唤友来到新修的兰亭,准备玩一个游戏。他们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一种类似小船的容器斟满美酒,在上游放下,一路漂过弯弯曲曲的溪流,酒杯在谁的面前停下,谁就要罚酒作诗。
惠风和畅、茂林修竹之间,他们或袒胸露臂,或醉意朦胧,魏晋名士们洒笑山林,旷达萧散。他们饮的不止是酒,而是乱世中,那一种不受拘束。岁月再多改变,我对生命的热爱不变。
酒,青梅合煮杯中溢。醉心扉,浓淡总相宜。古今智者,大多是从一醉方休的境界中认识世界,彻悟人生,修炼自己的品性。古语云:“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又说:“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是酌酒的浪漫。
九、听雨
清代生活家张潮说,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常人眼中恼人的雨天,被他说得像一幅画。从小读古人写雨的诗,有句很有意思: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雨天最惬意的时候,就是躺在家中床上听雨。雨中入眠,连梦里也长出潮湿的青苔,意识仿佛化成了雨滴,和世界的界限慢慢消失在滂沱的雨声中。没人会责怪这种富有情调的慵懒。
我们未必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卧眠听雨,一梦浮生,这是雨天的浪漫。
十、赏雪
那是一个冬日。白居易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红泥小火炉,好友刘禹铜刚刚入屋。天色将晚,雪意渐浓。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酒热了,一人端起来为另一个斟酒,一杯下肚,满足地叹一声,笑一声。
若此时在屋外经过,看见雪夜里的这一点火光,寻常人会觉得那只是平凡到不值一提的生活片段。但对二人来说,不知这一夜又要如何笑谈春秋,又有多少诗文要作了。
有时觉得,珍惜当下是种生活的才能。譬如身处炎夏,我们会想念冬的冰凉,但在隆冬腊月,多少人会感受当下的美丽?是否活得悠闲从容、趣味盎然,都在于我们眼里能发现多少当下的美丽。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赏雪的浪漫。
十一、侯月
有诗人说:观月须临水,须独往,须空旷幽绝之地,如此方能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张若虚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写下《春江花月夜》的千古名篇。
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顽童李白,传说干过醉酒江中捞月的傻事,但面对月亮这位知己,更多也展示了自己深沉善感的一面:花间一人独酌,便把酒邀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有人说:月亮是天空的眼睛。而望月,也是凝望自己。月亮是中国人最古老浪漫的意象。以月为镜,独与天地相往来,这是候月的浪漫。候月,在晚上与月亮来个约会,沐浴在月光中,享受着此番良辰美景,情怀亦如水般温柔。
十二、莳花
宋代诗人林和靖,用如今的话来说可算“地道花痴”。他长住山上,终身不做官,不娶妻不生子,只在住处周围种满梅花,终生与花及一只白鹤为伴,后人称“梅妻鹤子”。
花非花而胜似伴侣,乃爱花者至高浪漫。清代名士朱锡绶曾以花卉喻女子:菊,才女之善文章者也;荼蘼,善谈禅者也;芍药,名土之妇也;莲,名士之女也,惟兰为绝代美人……
莳花即栽花。侍花如侣,读花如人,是莳花的浪漫。
十三、寻幽
试着想象一个清晨,漫步到古老的寺院外,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明净的山光,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中国人游山玩水,不似西方人抱着征服之心,而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叫“寻幽探胜”。摒弃红尘,与大自然一同静默,这是寻幽的浪漫。
大自然永远拥有的,都是顺理成章的自由。比起喋喋不休的红尘,它的博大无言总能安抚人心。
古人重修身格物,陶冶情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既有入世的理想主义,也有出世的豁达心境。
而风雅是源自内心的一份宁静、淡泊,从忙碌中抽身,于纷繁杂念处,留一分闲适的空间,宋人苏东坡诗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若无闲心,雅何以附?
古代文人四大雅,你有几雅?
古代文人四大雅:焚香、品茗、插花、挂画。
调查一下:您有几雅呢?
焚香重在“香”之美;
品茗重在“味”之美;
插花重在“色”之美;
挂画重在“境”之美。
但这四雅之美,如今却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此雅,除了少数佛道宗门及写经墨客,多数人都不会。会者,也是多数不精。
香有香道。古人焚香净手,方可读书写字,以为恭敬。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健身更是美好的习俗。
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镇定。
清香微熏,沁人心脾,贵在一个清字,清则静,清则逸,清则雅,清则脱俗。反之则乱,则燥,则浊,则俗。
喝茶人如今还算不少,但是称得上品茗的不多,能追求禅茶一味境界的绝少,以茶代酒求健康者居多,牛饮者居多。
浮生若梦,茶亦醉人何必酒。茶能通禅,品茗实为四雅中之大雅。
茶有茶道,“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讲究的是心境相通,禅茶不二。
茶有三次生命,生根,发芽,抽枝,长叶,沐浴山水。
然后,采摘、揉捻、炒……,终成正品。
最后,投身甘泉,绽放、灿烂,涅槃重生。
对这得天独厚的味道,抱一颗感恩的心。闻香、啜饮,再三咂味,直至喉底回甘、神清气爽。偷得浮生半日闲,体会这样的生活,一生能有几回?
品茶之苦性,悟佛家“苦谛”,人生有八苦,苦海无边。修心养性,则苦后回甘。品茗可以产生与禅内在真谛相通的联想,帮助修习佛法,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茶性“静”,“和静怡真”,洁净身心,涤除尘凡。茶性“凡”,透过平凡,感识真奥,小中见大,透悟大道。
茶性“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半日光阴,闲饮一杯清茶,也就放松一下囚禁困锁的自然心性。“放得下”,无牵挂,四大皆空,茶禅一如。
“佛法存于茶汤”。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不知茶味。
须知饮茶也如同坐禅一样,冷暖自知,禅道自悟。饮酒多为酩酊大醉,饮茶却能似醉非醉,化天地入茶道。
诚愿诸君皆能习此大雅。
此雅几乎要断绝了吧,而这项是最能体现文人的审美情趣的。
插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讲究花与瓶和谐搭配,大瓶插花,忌讳过度修饰,追求率性随意,自然流畅;小瓶则宜瘦巧,不宜繁杂,插一枝必得一枝独秀,插两枝则两相唱和。这里面其实蕴含中国古人独特的审美趣味。
插花有花道。花道的基本精神就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通过插花感受自然以及生命的变化,在创作和欣赏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这种以插花为手段,以提高精神世界修养为目的的学习生活方式,称作花道。
然而,此雅却为一般肤浅的养花爱好所取代。
养花也好,问题是一般追求实用的人又都以为“栽花养鸟一场空”,这样说倒也无可厚非,但是殊不知生活情趣的丢失,导致生活的质量也一落千丈。我们爱生活,丢了雅,就只剩了俗,只能使生活变得越来越俗不可耐,越来越粗鄙燥陋。
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惜现代最求的书画书香气书卷气淡了,丢失了古朴厚重和典雅静逸,所谓的雅已经变味得很离谱了。看看现在书坛的乌烟瘴气就知道。试想家里如果挂上一幅张牙舞爪胡抹乱画的丑书,不知你每天看着它能作何想?雅呢?雅又在哪里?
古代文人挂画之道讲究图文并茂、珠联璧合,笔情墨趣、情景交融,起到明理悟道、陶冶身心、警醒邪思、砥砺志趣等妙用。
古人挂画、赏画、写画,以墨为宝,以画为宝,以字为宝,对文化的敬畏无以复加,不唯形成了一整套书道、画道,且形成了对联、中堂、条屏、斗方、册页、小品、手卷、扇面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因为欣赏距离很近,所以纸质、墨韵、笔触都成了欣赏的对象。
文人们不仅独辟自己的书斋画室练字习画,且喜欢在合适的地方悬挂合适的字画,或陶冶情操、缓解疲劳;或美化空间、激发思路;或渲染书香、展示技艺;或怀古追思、抒怀散抱,在赏字品画之中,失意淡然,得意泰然,自然获得一种高雅的享受。
人雅在心,雅可重来。好在,我们仍旧可以探寻那“四雅”之物,体验和感受学习古人的雅趣,根据个人的品味和条件,学几个古人,添几样雅好,拾得一分是一分,捡得一样算一样,努力给生活添几分雅趣,也是不虚此生的一桩美事。
虽如此说,我却不并不是提倡矫揉造作,装文雅摆阔气就不必了!
你了解的古代文人的四大雅趣是什么?
琴棋书画,在古代,弹琴(多指古琴)、弈棋(多指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
古代文人的四大雅趣是什么?
古代文人的四大雅趣为“琴、棋、书、画”,也称作“文人四友”。
一、琴
弹琴,作为“四雅”之首。琴,一般指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诗经·小雅》就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的说法,意思是“弹起琴弦敲起大鼓响天震,一起来迎接农事的始祖神”。弹琴也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二、棋
棋,又称对弈,一般指下围棋。中国古代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帝尧创造了围棋,丹朱很擅长下它)。对弈,考验人的思维活跃,深得古代文人喜爱。
三、书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中国诞生了如王羲之、王献之等一大批书法大家,深受文人追捧。
四、画
“画”指中国画,一般用毛笔以水溶性颜料在宣纸上作画,以描绘山水、器物、花鸟、人物为主,色调单纯明快、画风写意抽象。文人画注重气韵和笔情墨趣,意境隽永,耐人寻味。画格有四,逸格、神格、妙格、能格。绘画是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一种媒介载体。
扩展资料
琴棋书画的诞生
一、琴
据文献记载,伏羲(公元前2400年 - 公元前2370年)发明琴瑟。琴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带有空腔,丝绳为弦。琴初为五弦,后改为七弦。
二、棋
据文献记载,尧舜(公元前2205年 - 公元前2110年)发明围棋。围棋古称“弈”,意即“你投一子,我投一子”。而名称“围棋”的含义是“一种以包围和反包围战术决出胜负的棋戏”。
围棋反映的是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开发鲁西豫东地区的历史。今日富饶广阔、人口密集的黄淮海平原,在公元前2600年以前,是一片大沼泽区,即《山海经》所称的“大荒”,基本上无人居住。
三、书
书法是汉字文化圈里独有的艺术形态。书法产生于汉字发明之后。据文献记载,汉字是由黄帝(公元前2337年 - 公元前2307年)的史官仓颉发明的。
汉字发明的可能地点有三个:山东日照两城镇、曲阜、河南的新郑,最有可能是曲阜。因此,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必然出现在公元前2300年以后,地点是在中原地区。
四、画
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也可能和书法同时出现(古人说“书画同源”)。文献最早提到的专业画家是帝舜(公元前2162年 - 公元前2110年)的妹妹“夥首”。如果以“夥首”作为绘画艺术产生的标志,那么她生活的时代可能晚了一些,晚于汉字的发明200年。且其生活的地点难以确定。
综上所述,琴棋书画这四大艺术门类都奠基于三皇五帝时代,即中原龙山文化时代,地点都在黄河中下游流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琴棋书画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