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躬耕南阳”,所以古南阳只能等于今南阳?
诸葛亮一篇《出师表》中有一段抬高刘备,贬低自己的文段,开头如是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随着时间的推进,南阳郡的南阳二字被宛县所继承,现今成了南阳市,借此,以古今同名混淆视听的所谓躬耕地之争在宛县民间叫嚣的还是挺厉害的。
那么,东汉末的南阳就等于现今的南阳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东汉的南阳郡的范围被河南,陕西,以及湖北多个县市瓜分,现今南阳市所管辖的地盘,远不如南阳郡的范围,更何况要拿南阳市城区来划等号呢?
至于宛县民科的别处不能称南阳,只有宛县才能称南阳更是无稽之谈,任何城市都有城区和郊区,难道郊区不是范围?八里岗在宛城外吧,城外的一块土岗可以代表宛县代表南阳么?去南阳难道是去八里岗?
不说别处,就拿荆州当时下辖的七郡来说,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现在有城市继承的分别由河南省南阳市、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湖南省长沙市。继承荆州头衔的是湖北省荆州市。
这些继承名称的地方能去跟以前的范围划等号吗?这些地方有利用古今同名去抢占历史么?历史不是泥巴捏的,不可能被某些民科用互指代指,可能,大概,传说等谬论而改变。多年之后,南阳若改名,又该拿什么来碰瓷呢?没有足够的史料支撑,靠谩骂,诋毁,改变不了史学界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