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旅”:我军战争年代唯一旅级荣誉称号
1948年6月,在一次庆功大会上,徐向前将一面由中央军委命名并绣有“光荣的临汾旅”的红旗授予8纵23旅。这是我军战争年代由中央军委批准授予的唯一旅级荣誉称号。
23旅有着光荣的历史,由薄一波创建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发展演变而来。“光荣的临汾旅”,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在攻打山西临汾城立了大功,获得了上级的荣誉奖励。
1948年初,徐向前在晋南地区攻下包括运城在内的大小据点之后,临汾城就成了处于我解放区军民四面包围下的一座孤城。临汾城,是阎锡山的战略支点,对解放军来说,却是“如芒在背”的存在。徐向前打算尽快拔除这颗“眼中钉、肉中刺”,为向北进军扫除后顾之忧。
自古以来,临汾城就易守难攻,号称从来未被攻破过。鉴于临汾的战略地位,阎锡山早在解放战争之初就“未雨绸缪”,下大力气营建城防设施。因此,阎锡山早就有话在先:“临汾是攻不破的铜墙铁壁”。他还故作高深地搬出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兵败临汾城、丢失一只眼睛的历史,暗示徐向前会是下一个李自成。
但是,就像徐向前的老搭档陈昌浩所说,“向前打仗有办法!”什么办法呢?“土”办法。也就是不要看不起最基层的战士,他们是最朴素、也最讲究实际的一群人,他们当中蕴藏着智慧。
坐镇防守临汾城的实力老将梁培璜在临汾城周围构筑了7道防御线,借助临汾本就坚固的城防构筑了一个非常坚固的“乌龟壳”,自认为“固若金汤”。为了表示死守临汾的决心,他甚至还在自己的床下面铺满了干柴并浇上了汽油,一点后路也不留。
解放军前期进攻屡屡受挫,士气一度极度低落。如何是好?
徐向前亲自赶往临汾一线指挥,他对王新亭说:“我就不信临汾攻不下,我也坚决不做李自成!哪个旅最先登城,就授哪个旅为‘临汾旅’”。
徐帅深入最基层的连队深入调查研究,“不耻下问”,和最基层的指战员共同探讨破城良策。最后他们得出结论:坑道是对付当前敌人的最好手段,我们要用“土行孙”的办法,钻到地下去攻打临汾。
我军首先用这个办法攻占了临汾的门户东关,守军第66师大部被歼。接下来的目标是临汾主城!
梁培璜狗急跳墙,干脆强令城内的平民百姓不分昼夜加固工事,为了维护城内秩序,还发布了杀气腾腾的“八杀令”。
在接下来的将近一个月时间里,我军展开了与敌军对挖、对炸、对听的“地下”斗争,度过了整个战役中最漫长、最艰苦的岁月。
8纵23旅与兄弟部队一道,通过拼命挖多条地道炸开城墙,结合地面火力攻入临汾城,最后活捉梁培璜。
毛泽东接到临汾解放的战报非常高兴,同意将“临汾旅”荣誉称号授予23旅。与此同时,中央又特意强调“下不为例”。中央考虑到,解放战争还没有发展到最后的决战阶段。如果把这个激励方法推广开来,其他部队纷纷效仿,就容易厚此薄彼,产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