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则天|从无爱无欲到琴瑟和鸣、再到有欲无爱:她终是沉沦
导语:无欲的婚姻,迟早会亮红灯,无爱的婚姻,早晚心会离分。无欲无爱的婚姻——那可能不叫婚姻,仅仅只是“生活合伙人”。
很不幸,武则天的第一段婚姻,就无欲无爱、孤苦十余年。
很幸运,女帝的第二段婚姻,有欲又有爱、琴瑟和鸣。
但是,女帝大人最终选择了欲海沉沦、过起了有欲无爱的人生。
究竟经历了什么,会让她不再相信爱情?亦或是,她从来没爱过?
一入宫门深似海,无爱无欲第一婚
1、没有什么,比嫁给偶像更让人开心的
武氏天生媚骨,幼有才名。
638年,经杨妃推荐、由太宗认可,武才人被召入宫,准备去伺候自己的偶像。
是的,太宗李世民一直是武氏的偶像:爱护妻子、文韬武略、倜傥风流……
所以,在其母杨氏哭哭啼啼、心有不舍,担心她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再难把家还的时候,武氏反过头来劝慰自己的母亲:
我这是去侍奉英明神武的太宗大人了,不是应该值得高兴的事儿吗?何必哭哭啼啼的呢?
只是,武氏没想到:偶像,只能偶尔拿来想象。真到了现实里——嗯,可能差距大到难以想象。
2、没有什么,比偶像不再爱了,更让人伤心的
武氏入宫就被封为才人——一才就才到了太宗离世,十几年……
这是武才人没想到的。
她本以为,至不济,她也可以诞下一二龙子、光耀门楣,甚至,她也曾做过顶替长孙皇后、成为帝王新宠的美梦。
她努力了。
听闻太宗喜马,她就在太宗赏马之时,主动站出来发表言论——但并没用;
听闻太宗喜字,她就努力学习飞白书,甚至几可以假乱真——但她比不过晋阳公主;
是的,李世民此刻的眼里,只有他的那些儿女,除了儿女,就是整日里思念亡妻。
建昭陵、生人守,筑平观、日日观——他到后来,又开始信奉丹道,更是没时间爱了……
凄凄惨惨戚戚,无爱无欲无涯——她一度觉得,这日子,怕是没个尽头了!
3、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激情走来了。
太宗生涯末年,自知时日无多的他,迅速立了李治为太子。
那是一个温文尔雅、善于为他人着想、自己也极为出色的——壮年男子。
在太宗缠绵病榻、命不久矣的时候,在武才人端茶递水的指尖温柔中,在二人擦肩而过的眉眼秋波里,李治迅速沉沦,发动了猛烈地攻势。
在武才人欲据实迎的守势里,二人迅速结合到一起,完成了爱欲交融。
那是政务殿的庄严肃穆,那是屋檐下玉制风铃的叮咚作响,那是——迟到的火热情感。
“殿下,若太宗百年,我就得出家到感业寺削发为尼了,怕是,就陪不了殿下了……”
“媚娘放心,我一定会去接你的!”太子殿下信誓旦旦。
649年,唐太宗逝世,武才人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一段无爱无欲的婚姻,就此画上句号。
这一段婚姻,武才人守得很苦——人生有多少十年?更何况,是十四到二十四的最美十年?
这一段婚姻,武才人有些绝望——若是无欲无爱,自己所求何来?跟一上来就出家,有何区别?
幸好,她等到了李治,等到了她生命中的那道光——给她希望的那道光……
互取所需同御敌,有爱有欲第二婚
1、禅唱晚钟如意娘,陛下何如验泪伤
感业寺的几年,是枯燥无聊的几年,每日里礼佛诵经,嗡嗡地让人头痛。
感业寺的几年,是平淡安宁的几年,每日里粗茶淡饭,寡淡的乏善可陈。
李治,那亲爱的高宗陛下,早已经把自己淹没在每日的“国家大事”中,哪里还会记得跟感业寺那个小尼姑的“儿女情长”?
好在,武媚是个野草性子,逮着机会就会蓬勃生长。
她写了一首诗《如意娘》。
如意娘
唐·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写得内容很好,她到晚年时分还经常拿出来念叨——是写给李治的情诗。
这首诗写得时间很好,恰好,是李治来感业寺祭祖的前夕。
这首诗写的时机更好,恰好,是王皇后与萧淑妃斗到难解难分、亟需队友的时刻。
所以,转机,就在这一首诗出现之后,悄没声地来了。
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氏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氏已怀孕了,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
2、立足渐稳心不足,废王立武成皇后
有王皇后的帮衬,武才人很快被封为昭仪,地位与原来的感业寺尼姑,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她和李治也很是过了一段琴瑟和鸣的日子。
她为李治诞下四男两女,就是他们感情的最好证明。
如果,这是在寻常人家,夫妻和睦、生活和谐、吃穿不愁,这已经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了啊!
可惜,这里,是皇宫!
是跟皇帝上床用了多少分钟、说了几句话都有人记录,会传播出去的皇宫!
随着武媚受宠,其他妃子们又开始不满,王皇后开始联合其他人来对付武媚。
这种矛盾,直到李治提出“废王立武”、被长孙无忌等关陇贵族强势抵制之后,到达了顶点。
我们的武后是个狠人!
为了彻底扳倒王皇后,她亲手掐死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嫁祸给对方——不明真相的李治,这才下定了立武的决心!
他们联手,在朝廷扶植起了“拥武派”。
随后,夫妻同心、齐心协力,通过一系列铲除异己、栽赃陷害、拉拢分化等手段,将关陇旧族彻底赶出了历史舞台……
武后与李治的第二段婚姻,是琴瑟和鸣、相得益彰的。
李治需要武后为其出谋划策、瓦解关陇旧族的势力、重掌帝权。
武后需要李治帮她站稳脚跟、扶植拥护自己的力量,以图自保。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结合,有欲有爱、琴瑟和鸣,除了刀光剑影、阴谋诡计略显太多之外,一切都很甜美。
这也是武则天在年老之后,还会时常想起如意娘这首诗,想起她和李治的情感,想起那时候的真挚而热烈的时光的原因吧!
柔情相思无处寄,有欲无爱欲海沉
1、太平献上薛怀礼,一人独宠只有欲
太平公主喜得“尤物”冯小宝,不敢独享,自当收拾停当献给母后——要不说,知母莫若女呢!
武后果然喜欢上了冯小宝的——身强力壮。
不止喜欢,还为其能正常进出皇宫,特意给其安排了出家人的身份,赐其姓名为薛怀义,尊称其为薛师。
当然,薛师也很给力——不止在床上。
为了武后能自立为帝,他带领上千僧人,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查阅各种佛家经书。
最终,他们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找到了《大云经》,在其中的第四卷,有关于女子称帝、后又成佛的故事——这部典籍,就成了武后拿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的依据。
并且,薛怀义还率领僧众,将这部经书翻译成当时的语言,大肆印刷、广为传播——深得武后欢心。
如果说,武后对薛怀义一点情意没有,那肯定不至于。
但如果说,她对薛怀义有爱,那肯定不可能——顶多是床榻之间的那点牵挂罢了!
但是,薛怀义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更多——所以,他冲撞大臣、殴打官员、冲撞百姓……
所以,他被武后抛弃了——因为,她有了更听话的新欢,张家兄弟。
2、晚年恋上二兄弟,彻底沉沦再无情
张家兄弟颇有自知之明,从不仗着被宠而忤逆女帝。
女帝赏的,就接着,女帝不给的,不强求。
再加上兄弟俩颇会哄人,尤其在女帝年事已高的时候,更是将其哄得心花怒放、难舍难离。
这个时候的女帝,更不可能爱上这俩兄弟。
如果说这是纯粹的欲望,可能她也已经有心无力。她更需要的——是别人的关心和照顾、痴缠和讨好罢了!
当然,张家二兄弟,在最后也被五王逼宫,斩杀当场。
相比于薛怀义,女帝对于张家二兄弟感情方面的需求更强烈,所以,她会在这俩兄弟被斩杀之后,郁郁寡欢好长时间。
但是,这个郁郁寡欢,绝不是对李治那种相思——那也忒糟蹋高宗和武后之间的感情了!
大概率,此时的女帝,只是对于丧失了一件好的玩物,而时常思念而已。
她的沉沦,既有排解日常寂寞的需要,亦有满足被呵护的心理需求,可能还会有——排解她对高宗李治的思念吧!
所以,她会在晚年的时候,时常吟诵自己的那首《如意娘》。
想必唯有吟诵那首诗的时刻,才能让她想起与真正的丈夫——高宗李治的绵绵柔情吧!
结语:有人说婚姻需要经营——没错,但那也得双向奔赴才行。如太宗与武媚,武媚尽心尽力讨好了,但又能如何?还不是落个青灯古佛?
武则天是不幸的,生不逢时的她碰上不想爱的太宗,无欲无爱的结束了第一段婚姻;
武则天是幸运的,出家之后,还能机缘巧合下再嫁高宗,有爱有欲、琴瑟和鸣;
武则天是放纵的,最终她选择了宠爱面首,有欲无爱、欲海沉沦。
蹉跎十年付太宗,幸有李治识我情。
真爱终随红尘远,从此沉沦欲海中。
#我要上 头条##头条创作挑战赛##情感##情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