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姓由来,潮汕董姓由来?
潮汕董姓由来
源出弘农
董姓,是中国古老姓氏之一。汉、唐时代的弘农郡(即今天陕西华阴县东南一带),已有董姓族群聚居。
两晋年间,随着中原仕民的逐渐迁徙,中原文化逐渐向东南沿海地区传播,古称“蛮荒”的闽粤地区得以逐渐开发。汉文化和越文化逐渐同化、融合,得以新的发展。南迁的中原董姓,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为开发南方作出了贡献。
后晋入潮
随着闽江流域经济的繁荣和闽南晋江流域的初步开发,闽中、闽南、粤东的联系日渐密切。东晋后期,始有迁居闽中、闽南的董姓仕民进入粤东,选址、定居于澄海南峙山北麓一带,依山傍海,创祖开基,逐渐形成村落。遂以姓名村,称“董坑”。
唐贞观(627—650)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至唐代中期,南方沿海出现了很多商贸兴旺的集市。
商贾云集
地处大南山北麓的峡山,商业日趋繁盛。各种南方特产,由陆路、水路货运至潮汕乃至国内各地。时有世居海隅的澄海董姓,颇具商业意识,不愿老死蓬蒿,始迁至峡山、和平一带,开基创祖,蔚成大族。
一千多年来,潮阳董姓柯枝蔓延,桐叶繁茂。据统计,潮阳现有董姓约10000人,分布于棉城、峡山、贵屿、司马浦、和平、西胪、仙城、谷饶等地。汕头市区约1500人。揭阳、揭东约3000人。蕃衍内地各地约5000人,旅居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约5000人。
董这个姓氏的来历
董姓,是中国古老姓氏之一。汉、唐时代的弘农郡(即今天陕西华阴县东南一带),已有董姓族群聚居。
董姓的来源,人口数量及分布地区
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董姓的由来说法较多,以其一为主:持起源很早,相传黄帝的己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鬷川(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董氏是一个典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九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七百二十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5%左右。
董氏主源出自高阳氏颛顼帝之后裔。据史料所载,董氏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运城、山东平原县三个地方。董氏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冀、豫、晋这三省就占董氏总人口的31%,滇、鲁、辽、浙、川、鄂这六省又占38%,而冀州地区居住了董氏总人口的10%,为董氏第一大省。
姓董的由来20字
1.
出自己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颛顼后裔董父精于饲龙,很得帝舜的赏识,故赐董父以董为姓,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
2.
出自官名。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周朝有大夫辛有,其二子在晋国任职太史,董督晋国典籍史册,子孙世袭官职,并以官为姓氏,称为董氏。
3.
其他源流。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
董姓是什么世家
董姓是知性世家
董姓,我国姓氏之一,是一个古老的姓,董姓的由来,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帝。据说颛顼有子名称,称氏族居今河南东南的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后分别发展为六个大部落。
董氏是什么世家
董姓,中国姓氏之一,是一个古老的姓,董姓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传黄帝的己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鬷川(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主要以第一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