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羊猪狗六畜(猪狗牛马羊非洲)
“牛马羊猪狗”,是我们常见的六种家畜。牛是耕作的好帮手,马是交通工具,羊可提供肉、毛和奶制品,猪肉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狗是人们喜爱的宠物。这些畜牧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增加,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因此,养殖这些家畜,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一个人脑袋瓜不开窍,会形容为“笨得像猪一样”;骂人不知好歹,则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类似的还有猪狗不如、好狗不挡路等等。为什么人们表达愤慨或憎恶某个人,多用“猪狗”而非“牛马”呢?
马牛羊猪狗鸡,为六畜。将情感色彩加于六畜,这和春秋战国的结盟、祭祀以及诅咒有关。结盟、祭祀仪式上,要用牺牲做供品,以取信于神灵。颜师古解释说:“牺牲,牛羊全体者也。”就是说,要整只的牛羊。现代考古发现,那时候的结盟和祭祀的“牺牲”,不仅仅有牛羊,还有马。1965年出土的“侯马盟书”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古人看来,牛马羊三者,远比猪狗鸡干净。而古人的诅咒,也有隆重的仪式,不像今人那样随意。诅咒要借助神灵的力量,让神灵来惩罚所诅咒的人。
《左传》就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的案例。公元前712年,对郑庄公有恩的颍考叔,在一次攻城的战役中,竟被射杀。于是,庄公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诅咒仪式:庄公让士卒每100人出一头猪,每25人出一条狗和一只鸡,由巫师带领,指天画地,诅咒射死颍考叔的人。
猪狗鸡在古人的眼中,也许是镇妖魔去邪恶之物。犹如今天一些地方,仍然有用“狗血淋”的方式,诅咒别人永不得超生。
“黄泉”则源于“郑庄公掘地见母”。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头一个孩子时是难产,她就给这个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寤生,寤生就是难产的意思。因此,武姜压根儿就很厌恶这个孩子。她生第二个孩子段时很顺利,武姜就特别喜欢这个小儿子段。当郑武公选立继承人的时候,武姜力主立段,而郑武公坚持立了寤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郑庄公。于是段和武姜便耿耿于怀,进而图谋不轨。后段与武姜觉得时机成熟,便里应外合行动起来。结果郑庄公早有准备,打败了共段叔,把姜氏放在城颍,发誓说:“不到黄泉,不相见。”但后来又后悔了。颍考叔知道了郑庄公的心事后,想出一个办法:“在地上掘一条隧道,直至黄泉,你们母子在那里相见。这样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呢?”郑庄公就按颍考叔的办法和母亲相见,恢复了母子关系。郑庄公掘地见母的地方就在长葛市董村北边的牛脾山。此山不高,实际上是一道又小又低的丘陵。原来中间有一断壑处,那就是郑庄公掘地见母的地方。直到60年代,这里还立着一通高大的石碑,上书“掘地见母处”5个大字(现已不存)。
长葛,河南许昌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长葛为“上古帝王、音乐鼻祖”葛天氏故里。“长葛”一名最早见于《春秋左氏传》:“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宋人伐郑围长葛”。从隋朝设县,“长葛”一名沿用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建城史,1993年12月撤县设市,2014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千年古县”。
说点儿有意思的,听点儿没听过的……欢迎关注“图个差不离儿”,让日子越过越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