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哈提最感人的歌(四首严肃的歌克拉拉)
1896年的今天
勃拉姆斯的《四首严肃的歌》首演于维也纳
勃拉姆斯《四首严肃的歌》(长号版)
《四首严肃的歌》(Vier ernste Gesange)创作于1896年,是克拉拉77岁生日那年,也是克拉拉永远离开勃拉姆斯的世界的那一年。这部作品之后,勃拉姆斯没有再写什么别的音乐,可以说是他最后的作品了。
克拉拉,一个被爱得最深最久最美的女人。
新婚这一年,舒曼的音乐创作达到高峰,他一生所有重要作品几乎都是在这一年完成的。
在《桃金娘》的歌曲集里,舒曼特别在《献歌》这首曲子里选了诗人吕克特的诗献给克拉拉:“你是我的生命,是我的心;你是大地,我在那儿生活;你是天空,我在那儿飞翔……”
在婚后第二年创作的《春天交响曲》里,舒曼表达了对婚后新生活的憧憬,克拉拉在听后说:“我完全被欢乐所占据。”但是,在完成一生最动人乐章的这一年,舒曼的精神病也发作了。美好生活的开始也是结束。
1853年9月,在克拉拉34岁的时候,20岁的勃拉姆斯来到了舒曼的家里。舒曼接待了这个年轻人,请他在钢琴上弹奏一曲。舒曼听了开头就觉得不凡,让他稍停,兴奋地叫克拉拉一起来听。克拉拉走进屋来,勃拉姆斯就在这支曲子中望见了克拉拉,克拉拉漂亮的眼睛让他一见钟情,终身难忘。这一眼,导致了他和克拉拉43年的未了情缘,导致了他的终身不婚。
1856年,年仅47岁的舒曼不幸去世。在此前两年舒曼住院期间,勃拉姆斯一直守护在克拉拉身边,但是,除了谈及音乐、舒曼的病情之外,面对感情,他们守口如瓶。
为舒曼守灵送葬之后,勃拉姆斯没有和任何人打一声招呼就不辞而别了。从此,他和克拉拉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见面。
克拉拉带着她和舒曼的7个孩子生活。1896年,77岁的克拉拉在临去世的前13天,在奄奄一息的情形下,她记得勃拉姆斯的生日,用颤巍巍的手写下几行祝福的话语寄给他。
在接到克拉拉去世的电报时,63岁的勃拉姆斯正在距离法兰克福200公里的瑞士休养抱病之躯。他匆忙赶往法兰克福,忙中出错,竟然上了方向相反的火车。辗转奔波了两天两夜,他才赶到克拉拉的墓地。他颤颤巍巍拿出了《四首严肃的歌》的手稿,呈现在沉默的墓碑前。
这四首曲子的名字分别是《因为它走向人间》、《我转身看见》、《死亡是多么冷酷》和《我用人的语言和天使的语言》。这是他专门为克拉拉的生日而做的音乐,但克拉拉再也听不见了。
克拉拉去世之后,勃拉姆斯已经意识到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了。他焚烧了自己不少手稿和信件。11个月后,他也离开了这个失去了克拉拉的世界。
舒曼和勃拉姆斯这两个音乐史上的巨人,对于他们深情爱了一辈子的女人克拉拉都留下了自己的话语。
舒曼说他和克拉拉共度了16年“诗与花的生活”;勃拉姆斯则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四首严肃的歌》,它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勃拉姆斯目睹克拉拉从年轻到衰老、从得病到死亡的全过程,因此,在主要内容上是围绕着 “死亡” 与 “爱情” 来展开。
从这四首歌曲的题目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勃拉姆斯当时失去心中最爱的痛苦,同时也充分的反映了作为19世纪后半叶复杂社会现实中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彷徨、苦闷和矛盾的心理状态。
勃拉姆斯在《四首严肃歌曲》中利用严肃的歌词和沉重的旋律充分的表达了他对死亡这一人生中介的理解、恐惧、敬畏和超脱。
40多年的风雨过去了,当年的激情已经归于平静,冲动、莽撞已经由平稳、深沉所代替。这个被舒曼称赞为“将使音乐世界震撼的年轻人”,现已经成了伟大的作曲家。
在他长达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曾不断地得到来自克拉拉的支持和鼓励。当克拉拉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年届63岁的勃拉姆斯耗尽毕生的精力,将满腔的哀思寄托在这部声乐套曲的创作中。这是他的灵魂所发出的最后的呼唤。
作品融合了19世纪艺术歌曲的全部特征:完整的结构、高雅的旋律、贴切的伴奏、自由的想象、强烈的热情……特别是每首歌曲的钢琴伴奏都写得丰富多彩,有意识地将和声、伴奏织体等纯音乐因素提高到与诗歌、旋律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建立起均衡的关系。
在歌曲中我们发现了那传统的魅力、孤独的诗意、忧郁的光泽和怀旧的甜美。
1《因为它走向人们》又被译为《人类遭遇的,兽类也遭遇》(Denn es gehet den menschen)
Vier Ernste Gesange, Op. 121, No. 1: Denn es gehet dem Menschen wie dem ViehAlexander Kipnis;Gerald Moore - Alexander Kipnis Sings a Selection
是这部作品中一首点题式的歌曲,点明了整首作品是以 “严肃、公平、死亡” 这三个词语来表达具体的音乐情感走势。
歌曲大意:“ 因为世人遭遇的,兽类也遭遇,像死亡,人、兽一样,连气息也都一样,人也不能强于野兽,一切都是虚空。人兽都归于尘土,谁知道人的灵魂是往上升,而野兽是要下地狱呢?故此我认为,人莫如在他的事业上喜乐,因为那是他的本分,至于他身后的事,有谁能使他回来得以见。”
这首歌曲的歌词不带有叙事性,也并非抒情性,而是体现了哲学性的思辩。
套曲中作为开场白的第一首就带有强烈的 “ 宿命感 ”,表达了众生——无论是伟大还是渺小,是人类还是牲畜,在死神面前一律平等的理念,也表达了作者自己面对死亡的平静以及对事业的肯定。在旋律上,整首歌曲大量的采用了以大小二度与纯四度音程关系组成的上下行级进的旋律,这段旋律也是这首歌曲的音乐主题,不仅是中贯穿于整首歌曲的各段旋律中,还点明了这首歌曲的音乐旋律特点。在节奏上主要采用了连续不断的八分音符节奏型,这种节奏型体现了平稳、庄严的音乐情感。在节拍上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变化不断,首先是从 4/4 拍开始的,包含了呈示部的第一段音乐;到了呈示部的第二段音乐开始出现了大的转变,其中一个转变就是从 4/4 拍转到 3/4 拍,再到结尾处转到 9/4 拍。
2《我转身看见》又被译为《我又转念》(Ich Wandte mich und Sahe)
Vier Ernste Gesange, Op. 121, No. 2: Ich wandte mich und sahe an, alleAlexander Kipnis;Gerald Moore - Alexander Kipnis Sings a Selection
是继第一首后,继续以 “死亡” 为题材的一首歌曲。
歌曲大意:“ 我又转念,见到日光下一切欺压行为。你看那,受欺压的眼泪,且无人前去安慰;因此,我赞叹死者,那早逝的死者,胜过那活着的人。哦死亡,哦死亡,当一个人过着幸福满足的日子,无忧无虑地活着,他一切顺心,还想好吃好喝地活下去,他想到你的时候,你是多么痛苦!哦死亡,对那些体弱年迈,时时操劳,无所希望却依然等待的人来说,你确实是在行善啊!”
63岁的勃拉姆斯阅尽了人世间的庸俗和丑恶,希望在死亡中得到解脱,但他也同情弱者,并辩证地思考着死亡,表达了对死亡的敬畏。
在旋律上,整首歌曲采用了大量的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相应的旋律线,也是这首歌曲的音乐主题,整部作品就围绕着音乐主题展开、发展与结束,一气呵成。在节奏上主要采用了连续不断的四分音符的音型,体现平稳、庄严的音乐情感。
3《死亡多么冷酷》又被译为《死亡,你多么痛苦》(O Tod, Wie bitter)
Vier Ernste Gesange, Op. 121, No. 3: O Tod, O Tod, Wie Bitter Bist DuAlexander Kipnis - Brahms Four Serious Songs
比起前两首歌曲更为庄重严肃,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的气压和罪恶感感到沮丧和厌恶。
歌词大意:“ 啊,死亡,你是多么痛苦,当想到你的时候,但愿我能过一天无忧无虑的生活。所有的事情是那么美好,所有的食物是那么味美,死亡,你是多么幸福,你是多么幸福!”
尽管勃拉姆斯厌恶人世间的邪恶,渴望通过死亡得到解脱,但他依然憧憬着尘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确实,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矛盾的,当你想到它的时候,就会希望自己能够再过一天幸福的生活,或解脱,或留恋,或遗憾。
在旋律上,整首歌曲大量采用了以二分附点音符与八分音符相间的旋律。与前两首都是由等分音符组成的旋律线相比,更富律动性。正因如此,这旋律线的音符更加冗长,这种既有律动又有带冗长的旋律,使得音乐更加矛盾。但也为第四首歌曲以谈论 “爱情” 为主题的旋律奠定了基础。
4《我用人的语言和天使的语言》又被译为《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Wenn ich mit Menschen und mit Engelszungen)
Vier Ernste Gesange, Op. 121, No. 4: Wenn ich mit Menschen - Und mit Engelszungen redeteAlexander Kipnis;Gerald Moore - Alexander Kipnis Sings a Selection
作为套曲中的最后一曲,也可作为勃拉姆斯一生的总结。
歌词大意:“ 我若能说万种语言,天使的话语,但没有爱,那我就成了会鸣的锣,或是会响的钹。我若有魔力,能够移去整座高山,但却没有爱,那我也算不了什么。我若将一切周济给穷人,甚至将自己燃烧,但却没有爱,那也于我无益。我透过镜子,看到模糊不清的画面,如今我所知有限,或许将来我将全知道。现在长存的有信仰、期望和爱心这三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
在这首歌曲里,勃拉姆斯热情地讴歌了信任、希望和爱情。
歌曲一改前面几首中的沉重感觉,音乐色彩也较为明快,内容不再是死亡,而是升华成对人类爱的热情肯定和赞扬。在伴奏织体上,同样是采用了连续不断的柱式和弦和 三连音的伴奏音型,柱式和弦显得音乐要平稳些,三连音的伴奏和弦使得音乐更加律动性,这样的对比伴奏音型使音乐更加富于歌唱性。
当我们聆听这四首歌曲时,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一双沉静的眼睛,它因目睹了太多的灾难与不幸而变得忧郁而彷徨。最终,是信仰与爱治疗了他的心灵,眼神中依然有痛苦,却不再迷离。
虽然勃拉姆斯一生坎坷,但他的内心却永存着对生命、对爱、对人类美好事物的坚定信念,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仍对世界怀着美好的理想和向往。
本文图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诞生与逝世
1885 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奥雷利亚诺·佩尔蒂莱(Aureliano Pertile)生于蒙塔尼亚纳
1898 中国音乐家、文学家、画家丰子恺诞生于浙江 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等著作
1900 中国作曲家任光诞生于浙江 创作《渔光曲》《彩云追月》、《大地进行曲》等歌曲
1944 希腊次女高音歌唱家阿葛妮丝·巴尔莎(Agnes Baltsa)生于莱夫斯卡 1970年的《玫瑰骑士》一剧中饰演屋大维很快成名,并且成为“萨尔茨堡艺术节”常用演员。在1980年代多次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的成功合作而闻名于世
图片为丰子恺、阿葛妮丝·巴尔莎
首演
1896 勃拉姆斯《四首严肃的歌》首演于维也纳
1901 普菲茨纳《爱情花园中的玫瑰》首演于埃尔伯费尔德
1926 欣德米特《卡地亚克》首演于德累斯顿
图为欣德米特,图片仅供参考
古典今天
1760 海顿与房东之女安娜订婚
图为海顿,图片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