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地球的星星》:希望有一天,能看到繁星闪耀
希望每一颗黯淡的星星都能遇到照亮自己的太阳。
8岁的男孩伊夏,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但患有阅读障碍症的他,在亲人和老师眼里显得格格不入。他的生活充斥着作业本上的红圈圈和试卷上一成不变的零分。在他的眼里,字母仿佛都在舞蹈,总是会受到同学及老师的嘲笑,甚至被驱逐出了学校。
伊夏的母亲,典型的印度式贤妻良母。她可以把丈夫和两个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无微不至,却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不懂怎么疼爱自己的孩子。在伊夏和别的孩子发生争执时,遭到父亲的责打,母亲虽然心疼,但却不会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伊夏的父亲,他给予了家庭富裕的生活,很努力的工作。但对于孩子,一味的以成绩好坏来判定孩子的优秀与否。大儿子的乖巧懂事让他欣慰,而对伊夏的粗暴管理则让人心寒。
伊夏被送到了寄宿学校,在寄宿学校中,伊夏的日子并不好过,所有的老师都认为他智力有问题,应该去特殊的学校,他的双眼充满恐惧与彷徨,内心受到重创。
细心的代课老师发现了特别的他,翻看了他所有的笔记本和试卷,通过观察他发现伊夏有阅读障碍症。在一次家访中,他发现了伊夏的绘画天赋,发现了伊夏内心的凄凉——"被家人遗弃的孩子"一本伊夏自己画的手翻书让老师感到心酸。他希望自己能给孩子带来自信与快乐。
老师用心与伊夏接触,引导伊夏,用爱因斯坦、达.芬奇、爱迪生及自己的故事激励伊夏,并从他擅长的画画入手,在一次课上,伊夏用自己袋子里的"宝贝"做了一架会在水里开动的"飞机",终于,他不再是那个没有存在感,只敢藏在角落里的男孩儿,他终于品尝到了得到认可的滋味。
重拾信心的伊夏,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逐渐学会了认字、读字,甚至写字,也学会了穿衣系鞋带。
学校在学期结束前举办一次全校的绘画比赛,在这次比赛上,伊夏终于找到展示自己的机会,他没有辜负老师的良苦用心,击败了包括老师在内的所有对手,获得了第一名。这无疑是老师帮助伊夏拾起信心的重重一笔。
电影有着印度电影一贯的传奇性质的题材和载歌载舞的表演,片中老师看见"在遗忘的角落"的孩子那双令人心疼的双眼,唤醒着观者应该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去感受孩子。并告诫教育者们,因为戴着有色眼镜,天才可能从你们身边溜走。
电影《来自地球的星星》给予大家娱乐的同时,也给予了不同的观众不同的观看价值,这无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在这里对孩子的教育究竟是成绩至上,还是教会孩子懂得生活,发现自我更有价值与意义。同时唤醒为人父母者去欣赏自己的孩子,唤醒教育者们重新思考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唤醒因成绩不佳遭到嘲笑甚至打骂的孩子们,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