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看懂顾廷烨和明兰的结合,我才知道什么样的爱情能长久

作者|晨曦
配图来源|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中刻画了很多段动人的爱情,在符合现实的基础上也不乏浪漫气息。
例如文炎敬和如兰,因为一条被风吹走的手帕结缘,花园里一眼定情,月下互诉衷肠,是封建背景下一抹难得的鲜亮色彩。
再比如长柏和海氏,夫妻琴瑟和鸣,各司其职,日子过得像蜜里调油。
还有皇帝和沈皇后,从寻常夫妻走上万人之巅,依然不改恩爱,不舍得让对方受委屈,无论遇到什么事永远都是并肩战斗。
他们的故事,各有各的精彩,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美好的样子。
不过,要说剧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段爱情,还得是顾廷烨和明兰。

作为主角,编剧对他们俩之间的爱情刻画的最为细致,我从他们的爱情中得到的感悟也最多。
围绕顾廷烨和明兰的爱情,我已经先后写了好几篇文章了,但是每次重新刷剧还是会有新的思考。
不同于其他角色之间略带偶然性的爱情,顾廷烨和明兰的关系中是能够挖掘出一些爱情的内在规律的。
在最终走入婚姻之前,明兰曾经有过三个选择,分别是初恋小公爷,温柔体贴的弘文哥哥,还有为了娶她布下天罗地网的顾廷烨。
刚刚得知顾廷烨设计娶她的真相时,明兰对于嫁给顾廷烨还有一些顾虑,但是马球会上听了顾廷烨的一番话就欣然同意了。

很多人觉得明兰答应顾廷烨的求娶有些突然,但事实上,在明兰迈出这一步之前,剧情对他们的结合已经做了漫长的铺垫。
故事要从最开始的时候说起。
当年卫小娘难产,明兰一个人奔到扬州街上去请郎中,因缘际会之下遇到了乘着马车经过的顾廷烨。
顾廷烨那时跟明兰还不算熟识,但他倾尽全力帮明兰把郎中带到了盛家。

只可惜林小娘太过狠毒,卫小娘最终还是没能保住性命。
当明兰失魂落魄地从房间里走出来,她的整颗心已经被失去母亲的痛苦填满了,林小娘还有周围的盛府下人们在她眼中都变成了虚幻的背景。
她看不见这群人眼里或真实或虚伪的怜悯和同情,只是不断朝前走,却不知要走到哪里去。

这偌大的盛府对她来说就像一个囚笼,除了小桃之外的所有人对她来说都意味着欺凌和压迫。
就在明兰悲痛欲绝的时候,她下意识地选择了向一个人倾诉心声,那就是帮她救母的顾廷烨。

虽然他们只有两面之缘,但明兰已经把他当成值得信任的人了。
八岁的小明兰或许说不清问什么,但她就是觉得顾廷烨一定能理解她的。
明兰的感觉没有错,在场的人里最能了解明兰感受的人的确就是顾廷烨。
当他听到明兰的哭诉之后,立刻温柔地安慰道:
“我也没有亲娘,你以后独个儿一人,要珍重。”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却是来自顾廷烨内心深处的真情流露。
母亲一直是顾廷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此时他却愿意揭开自己的伤口,把最柔软的内心敞开,只为了让明兰好受一点点。
我甚至觉得顾廷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全剧最温暖的一幕之一。
这一刻,他们之间没有侯爵嫡子和小官庶女的差别,他们的身份都是失去了母亲的小孩。
两个人的命运是相似的,心也是相通的。
只有他们能对彼此的痛苦感同身受,发自内心地心疼彼此的遭遇,这是一种基于共情的信任。
而这份信任会在很多年后从他们中间开出一朵名叫爱情的花。
虽然当时这朵花还是一颗看不见的种子,却实实在在地种在了他们心里。
明兰一辈子都没有忘记顾廷烨帮她请郎中时的每一个细节,顾廷烨也是一看到那副护膝就想起明兰年幼丧母时让人心碎的神情。

正是因为有此基础在,将来这份爱意一旦破土萌芽,便再难停止生长。
后来顾廷烨的父亲去世,明兰亲自下厨做了粥和点心,守在家门口请二哥长柏帮他带给顾廷烨。
我之前看到这里时,总以为明兰这么做只是为了报答当年的恩情,而且她跟长柏也是这样说的。

现在想来,她当时除了报恩,对顾廷烨应该也有真切的关心。
自从顾家出事以来,大多数人都把这起人间惨剧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明兰会想到顾廷烨该有多难过。
因为失去至亲的痛苦,她同样体验过。
当初卫小娘去世时,明兰也是悲痛过度病倒在床,就连母亲出殡都没能参加。
在她的世界被黑暗笼罩的时候,是顾廷烨站在她身后,给了她安慰。
所以这次顾廷烨面临人生的低谷,她觉得自己必须为顾廷烨做点什么,就像两个受伤的像动物,互相帮彼此舔舐伤口。
可以想象,明兰得知顾廷烨出事以后就一直惦记着他,并且密切关注长柏的行踪,不然不会那么顺利地在门口堵到长柏。
当她从长柏口中得知,顾廷烨不堪承受亲人离去和被逐出家门的双重打击病倒了,她眼里的担心是藏不住的。

年少时顾廷烨骑马带着郎中飞驰而去的样子大概给明兰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眼下这个在她心里强大又沉稳的人居然也倒下了,这种强烈的反差无疑会让人更加心疼。

所以长柏带着食盒离开时,明兰回头看的那一眼,也是隐隐透露着担忧。

那边顾廷烨收到明兰做的饭食,也颇为感动。
他拖着病体下床,尝了一口明兰做的粥,说道:
“你们家小六的手艺,果然比别人更出众啊。”

这句话也不单单是夸赞明兰的厨艺,更重要的是他从这些粥和点心里品出了明兰的心意。
他知道明兰担心他,也知道明兰能理解他此刻的感受。
虽然明兰身为闺阁女儿,不能像长柏一样来到他跟前说句安慰的话,但他能通过这口粥收到来自同病相怜的明兰的慰藉。
对顾廷烨来说,这些吃食本身其实微不足道,但这背后代表的情意是最难得的。
我相信他在说出那句话时一定想到了当年那个无助的小女孩,那时他曾经劝过她要珍重,他知道这也是如今的明兰想要对他说的。
从这里就能看出,顾廷烨和明兰最终能走到一起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共同的身世让他们能互相理解。
而明兰在马球会上之所以会答应顾廷烨的求娶,也是因为顾廷烨说出了明兰这些年所受的委屈。

这些话精准地戳到了明兰心里,让明兰感受到了自己是被理解的。
我相信大家都有类似的经验,当我们有靠近另外一个人的冲动时,往往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在对方那里是能够被理解的。
《罗曼蒂克心理学》中说,相互理解永远是爱情的核心和基础。
如今网络上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就是爱情是有“保质期”的。
很多人也确实有这样的经历,两个人刚在一起的时候情感浓烈得像山呼海啸,但很快就没有了新鲜感,继而爱情就结束了。
于是有人断言,能一直存在的爱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然而与此同时,仍然有一部分人的爱情相当长久,好像从来不曾被岁月消磨。
研究表明,这种长久的爱往往建立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内在特质的理解和认可。
简单来说,就是关系中的双方拥有相似的生活感受。
回想一下,当我们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现自己熟悉的部分时,是不是更愿意靠近他,也更愿意信任他呢?
而当我们更信任一个人的时候,也会自然而然地愿意和对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然后更多的交流和分享又会帮助彼此建立更深的信任。
相反,如果两个人对生活和世界的认识本身就存在分歧,即使最开始可以用爱来压制分歧,但是在一起生活久了,矛盾终究会暴露出来。
这时候最初的激情早已消散,谁都很难真正为对方妥协,两个人之间的分歧便会越来越深。
所以很多时候,你以为爱消失了,其实是你们原本就不合适。
就像小公爷永远无法明白明兰在盛府的日子过得有多艰难,明兰从屏风后摔出来,在外客面前丢了脸,他想不到明兰会因此受罚,只觉得可爱。

明兰在府里被父亲打手板哭得梨花带雨,他坐在马车里笑得满面春风。

相比之下,顾廷烨和明兰就是典型的拥有相似的生活感受的伴侣。
因为同样面临着兄弟相争,顾廷烨在课堂上一眼就能看出明兰被两个姐姐欺负;

顾廷烨被家人逼着给入狱的兄弟求情时,明兰也能一语道破他其实只是想要他们认错。

试问,谁不希望有一个懂自己的人陪在自己身边呢?
如果两个人从一开始对世界和生活的看法就是相通的,又怎么会那么轻易走散呢?
当我们能从别人那获得理解时,我们对自身的看法也会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所以,在一段成功的爱情里,双方最后都会对内在的自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接纳。
剧中的顾廷烨和明兰也确实因为彼此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这两个人单拿出来其实都已经是一等一的强者了,也正是因为他们都很强,才能在走过生命的荆棘之后来到彼此面前。
但是遇到彼此,仍然是他们的幸运。
这篇文章写到最后,我虽然不知道将来自己能否拥有一段顾廷烨和明兰式的爱情。
但我想,我知道未来我该期待一个怎样的人与我共度余生了。
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作者】:晨曦,品影视经典,写人间烟火,过自在生活。看更多精彩剧评请关注公众号:晨曦休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