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诗》里很凄美的一首诗,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杜牧的一首《清明》可谓是脍炙人口,成为了唐诗里的千古绝唱,使得后世的诗人再写这一类题材,那都是无法超越这首,但是到了宋朝有一位小诗人王禹偁,却是同样写了一首《清明》,虽然名气不如杜牧那首,但也是一难得的佳作。尽管这首诗流传的并不是很广泛,甚至有一些人都没有读过,不过写得也是很伤感,短短的几句诗中流露出了无限的忧愁,读来也是令人感慨万千。
自从杜牧的《清明》一出之后,无数的诗人都不敢在写这一类的题材,毕竟杜牧的那首太经典了,如果写得不好的话,那自然是无法流传开来,所以也就很少人再写这一类的题材,但是王禹偁的这首《清明》,却又是写得别具一格,同样很凄美,从而也是成为了一首难得的经典,还被收录进了《全宋诗》,成为了宋诗里面描写清明的经典名篇。
《清明》
宋代: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王禹偁写这首诗时正好是被贬到了商州,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商洛一带,当时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内心非常的苦闷,即没有花也没有酒,只好是跑到寺庙里与和尚聊天,正是这样的一种经历,也使得他更加的刻骨铭心,所以回到家后,匆匆写下了这首诗。
宋朝的诗人其实有的时候在创作时往往喜欢融入自己的思想,会使得作品充满哲理,不过这首诗却是没有,我们的诗人依旧还是继承了唐诗的创作手法,以一种细腻的笔触只是那么娓娓道来,但写得却很生动,也很是凄美,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个字,同样也是充满了一种凄美之感。
杜牧的《清明》是着力于内心世界的变化,还有对于环境的极力渲染,从而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而王禹偁的这首《清明》却又是从更为深层次的情感来描写,虽然不能说超越杜牧,但是放在宋诗里面,那也是一流的佳作,这也就是为什么此诗会被收录进《千家诗》和《全宋诗》的原因,它在创作手法上很显然是有突破。
第一二句便是营造出了一种凄美之感,通篇写得极为伤心,“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诗人当时一个人独自在外,远离了故乡,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再加上又没有花,也不有酒,在这么样的一处清明节里,也使得诗人骨子里充满了无限的忧愁,所以写得也自然而然更为悲痛,正是由于很苦闷,诗人只好是去到寺庙里与僧人聊天,以此来打发无限的时间。
第三四句诗人没有在描写内心的变化,而是在写当时的一种心境,“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两句看似很普通,但与前面的两句可谓是遥相呼应,从而显得更加的孤独,由于一个人独自在家,昨天正好是问邻居讨了新火,等到了晚间关上了门之后,一个人独自在灯下读书,这样一处清明节也就过完了。最后这两句很显然更加伤感,诗人尽管没有写出来,但是那种细腻的笔触却是直击人心。
王禹偁的这首《清明》尽管名气并不是很大,可是写得同样很伤感,短短的几句诗中,却是充满了忧愁,读来也是令人很伤感,所以这样的作品,也最是能够体现出诗人当时的心境,以及对于人生最为真切的感知。一个人远离了故乡,独自在外漂泊,再加年又是清明节,内心的悲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