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忠臣解缙到底是怎么死 解缙生平的简介
大忠臣解缙到底是怎么死,解缙生平的简介就由问历史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希望可以对各位历史爱好者们提供一些帮助。
解缙,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是明朝吉水人,现今江西吉水人。解缙自幼颖悟绝人,其文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善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后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死相凄惨,在永乐十三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死时才四十七岁。后来在成化元年,追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解缙为明王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1、组成编纂《太祖实录》《永乐大典》。
解缙在永乐朝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编纂《太祖实录》。《太祖实录》在建文二年由方孝儒、王艮修编过一次。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建文帝把朱棣的生身母亲定为原来元朝皇帝的妃子。解缙在修编《太祖实录》时更正了这一明显错误,据实记载朱棣为马皇后所生,是马皇后的第四个儿子。这一重要更正在当时当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古代等级森严,太平时代皇帝的继承人更讲究血统和长幼,朱棣被澄清为马皇后所生,他当皇帝就顺理成章,符合当时的法则,而不是所谓的反贼了。解缙也因此得以入值文渊阁。朱棣赋予了在这栋楼当班的人很大的权力——“预机务”,《明史》记载:“内阁预机务自此始。”自胡惟庸案后,就不设丞相一职,文渊阁实际代替了丞相的职务,这在明朝后期更为明显。朱棣不仅给了解缙很高的待遇,赐五品服、金绮衣,“与尚书埒”(和尚书享受同等待遇),还对解缙说:“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裨益不在尚书下也。”意思是说,讨论国家大事、起草诏文是一项绝密性工作,你们天天和我在一起工作,其工作的重要性不亚于尚书。
永乐元年,朱棣来到文渊阁视察工作,问及文渊阁藏书情况,解缙回答:“尚多有阙略。”朱棣说:“士庶家倘有余资,尚欲积书,况朝廷乎?”便要解缙开出书单送礼部购买。解缙回答:“有些经典早已在战乱中散失,皆难以寻觅。不如编纂一部文献大成,以惠百世。”朱棣一听解缙的建言,大呼道:“好啊!这个工作就交给你去完成。”解缙受命监修《永乐大典》后,深知要完成这样一部典籍,绝非少数人力所能办到,于是他汇集全国英华,组成一支2169人的编纂队伍,历时5年,终于在永乐五年十一月完成,初稿名为《文献大成》,后用了朱棣的年号,更名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共计11095册,22877卷,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收录上自先秦,下至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余种,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作为这部巨著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解缙提出的“刊定凡例、删述去取,并包古今,搜罗隐括,纠悉靡遗”的指导思想,对《永乐大典》的修纂起了明确的指导作用。
2.帮助明仁宗朱高炽成为太子
永乐二年,朱棣征求群臣的意见,为立王储作准备。他先问手下的武将以及驸马王宁、淇国公丘福等人,得到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立朱高煦。朱棣再问手下的文臣,得到的答案也很统一——立长子朱高炽。犹豫不决的朱棣,最后想到了内阁参谋部的一把手——文渊阁首辅解缙。朱棣把解缙独自叫到了书房,推心置腹说出了心里话,慎重征求意见。解缙阐述了四点意见:第一,朱高炽仁厚,天下归心。在燕京保卫战中,妇女、儿童都能为他而战,保住了朱棣的根据地北平,使他安心在外征战而无后顾之忧。第二,自古立子为长,若弃长立次,必兴争端,天下不得太平。第三,朱元璋说过“得天下靠武将,治国平天下却不能单凭勇武”。第四,皇长子且不计,难道不顾及好皇孙吗?解缙说的四点意见句句在理,字字打到朱棣的心坎上。于是朱棣作出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同时任命解缙为右春坊大学士。
解缙最后凄凉的结局:
永乐八年(1410)解缙入京奏事,正遇成祖北征未归,故只好觐谒太子高炽而返。于是朱高煦又乘机进诲言说:“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成祖为此震怒,诏令将解缙逮捕入狱。缙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并株连多人。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1415年2月22日)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成祖看到有解缙的名字问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缙犹在耶?”纲一贯草菅人命,深为解缙憎恨。因此,他怕成祖赦免和启用解缙,便赶回狱中,假意置酒祝贺,将缙灌醉,活埋于雪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