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花鸟画汇编(11)
中国花鸟画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殷周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石及古代工艺品上出现的花木、鸟兽、鱼虫、龙凤等纹样。在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以禽鸟和蔬果为题材的作品,此时花鸟画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这是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花鸟画发展到唐代,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空前活跃,花鸟画继山水之后成为独立的一种画科。宋代是工笔花鸟画的高峰,如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以明代徐渭、陈淳,明末清初八大山人为代表的写意花鸟画达到高峰。影响清代扬州画派、清末海派四杰及近现代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等。

清 蒋廷锡《菊石图》
明末清初,花鸟画多宗法沈周、陈淳、徐渭,到了恽南田出来,画风得以一变,继承和发展了没骨花鸟画法,改变了自南宋以来的勾填法。蒋廷锡是清朝康熙、雍正年间久负盛名的花鸟画家,主学恽南田没骨画技,变其纤丽之风,开创了根植江南、倾动京城的“蒋派”花鸟画。
《菊石图》中所绘花卉栩栩如生,不拘泥于工致与否,设色淡雅,乃蒋氏典型风格。蒋廷锡曾提出“写牡丹当于整齐中求生动,若笔太松放便非牡丹品格”,追求宋人的理法和元人的墨韵,即便“仿天池笔,稍就规矩,不能狂毋宁狷也”,仅取其生气,而不取其疏狂。此作可以说得到充分体现。

吕纪《梅鹅图》 辽宁博物馆藏
吕纪,花鸟初师边景昭,又学林良,并广泛师法唐宋诸家,所作有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两种画法,前者描绘精工,色彩富丽,法度谨严;后者粗笔挥洒,随意点染,简练奔放,富有气势和动感。

吕纪《梅鹅图》细节 辽宁博物馆藏

点点希望
养生知识分享,生活资讯分享,商业资讯分享,历史文化分享等。
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明 吕纪 《残荷鹰鹭图轴》
《残荷鹰鹭图》描绘了秋日荷塘残叶之中,惊心动魄的瞬间。苍鹰俯冲搏击白鹭,白鹭冲进苇丛深处,希图逃脱,众鸟受惊鸣叫,以至于纷纷躲避,有一只野鸭张嘴向上看,头颈紧缩,呈现恐惧之态。劲风吹动芦苇残荷,更添肃杀之气。
画家把握了多种禽鸟的鲜明特征,使画面具有扣人心弦的感染力。用写意之法描绘枯败的荷叶,效果逼真,体现出高超的水墨表现能力。芦花以碎笔点成,虚实相间,层次分明。荷叶用湿笔画出,再用中锋勾茎,挥写自然,灵气四动。

《溪芦野鸭图》 五代 黄荃 纸本设色
所画禽鸟造型正确,骨肉兼备,形象丰满,赋色浓丽,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似轻色染成,谓之“写生”。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

清 恽寿平《东篱秋色图》
自跋: 宋人有东篱傲霜枝图,因仿其意,然模花范叶之间,犹未能尽态极妍,聊与赏音发笑,云溪外史寿平题。

元 管道昇 《画茄》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管道昇(1262—1319),字仲姬,浙江德清茅山(今浙江干山镇茅山村)人,一说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元代女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南宋景定三年生。幼习书画,笃信佛法。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名山寺。嫁元代吴兴书画名家赵孟为妻,封吴兴郡夫人,世称管夫人,延祐四年(1317),封魏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