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体验世界第一输电高塔
点击观看↓↓↓世界最高输电铁塔——舟山380米输电铁塔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大基础保障设施。
该工程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建成后将创造全球电力系统输电铁塔高度、重量等多项世界纪录,并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能源通道和航运的重要保障。
8月下旬,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记者前往现场——探访世界第一输电高塔8月22日,在这个骄阳威力犹存的初秋,笔者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世界最高输电铁塔——500千伏舟山大陆联网工程380米输电高塔。
换上登高作业服,跟着队员一起挤进了狭小的施工电梯。
7分钟后,我们到了220米高的高空作业平台。
电梯门一打开,海风灌了进来,一幅荡胸生层云的胜景在眼前展开。
高空初体验慢点走,脚步走稳,向前看,少往下看。
册子岛高塔班组长吴水亮提醒着。
笔者迈出了220米高空的第一步。
宽阔的西堠门水道和册子岛就在脚下,对岸的金塘岛高塔也变成了一座微缩模型。
头顶上的白云似乎触手可及。
高塔上的风力比平地更大。
停下脚步屏息,还能感受到塔在风中轻微地晃动。
从高空作业平台沿着抱杆再向上步行盘旋100米,经过20多分钟才能达到位于320米处的高空作业面。
高空作业队早已开始了当天的组塔工作。
队员们一个翻身爬出抱杆,熟练地挂上安全绳和速差保护器,踩着直径只有几厘米的钢绞线走到了高塔的主管外侧。
他们有的站在仅有数十平方厘米的作业篮中,有的跨坐在直径约半米的钢管上,脚底下的地面已经远得让人感觉不到它有多高了。
笔者不由抓紧了身边的扶手。
现场的高塔建设队分地面作业和高空作业两支队伍。
地面作业队负责组装构件。
组装好的构件在抱杆起吊控制台和高空作业队的互相配合下,起吊至几百米的高空,由高空作业队安装就位。
高塔构件吨位大,零件复杂,光螺栓大大小小就有15种规格。
直径相邻的两种螺栓不仔细比较很难分辨,稍有不慎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们对高空组塔的精度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么大吨位的钢管,组装时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
吴水亮介绍,如果塔底下有超过0.1厘米的误差,到了塔顶,误差就会变成50厘米。
要保证这么高的作业精度,我们都得用测量仪器对钢管倾斜角和高差进行精细测量。
腿长制在实践中的应用采访中,小腿长龙华军来报告,昨天下午吊上的高塔一号腿主管和一侧的水平管没办法严密吻合。
分腿长吴水亮决定带着技术员和供货商一起去看看。
1号塔腿侧水平管的安装并没有问题。
吴水亮凭借丰富的高空组塔经验,推断这是由于塔材自身的重量引起的自然沉降。
他和龙华军迅速确定了调整方案。
龙华军带领他的小腿分队,一边用抱杆吊钩吊住水平管,一边通过扳手葫芦的滑轮杠杆原理来细微调节水平管一端的位置。
这根连接着两根斜管的水平管重达10多吨,在300多米的高空要让它服服帖帖地跟主管契合在一起,法兰上每个螺栓孔都要对准,谈何容易。
就这大约2厘米的偏差,1号小腿分队一共用了3个扳手葫芦,在300多米高的主管和水平管上挪了10多次着力点,忙活了2个多小时,最终让它们严丝合缝对在了一起。
与此同时,另外三个小腿分队在小腿长们的带领下把抱杆的腰箍和钢绞线安装就位。
下塔后,笔者在现场观察施工,突然被一只手拉到了井筒旁边。
这里才是安全区域。
说话的是个大个子,圆脸,小眼。
他指指头上,这上面有安全网,是现场最安全的地方。
大个子叫彭立新,是整个工程的项目执行经理。
据他介绍,这个工程选派的有很多都是参加过370米高塔和南美296米高塔施工的建设者。
你看到的这些人,都是大跨越施工经验最丰富、技术最精湛的项目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
因为有着丰富的高塔建设现场管理经验,彭立新总结出一套腿长制管理办法。
他带笔者走到铁塔的一条塔腿边:你看,一基铁塔有4条腿,对面金塘岛还有一基,总共就有8条腿。
我们创新了‘腿长制’,对4条塔腿分别设立了‘小腿长’,负责管理20多名施工人员;高塔班组长任‘分腿长’,项目经理任工程‘总腿长’。
这样的管理方式让工程建设效率提高了不少。
吴水亮告诉笔者,在建设370米高塔的时候还没有这种管理模式,作为高塔班组长,现场的管理事无巨细。
一旦操作出现问题,肯定会先找到我。
现在有了‘腿长制’,小缺陷就地化解;解决不了的,再由我领着‘小腿长’解决,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