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从南杀到洛阳,为何陈庆之最后却全军覆没?与他护送的人有关
就在尔朱荣刚刚掌控北魏朝廷时,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梁军护送元颢进攻北魏。
元颢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侄子,起初在北魏当官,后因北魏内乱逃到南梁。
得知尔朱荣把持大权之后,元颢气愤不已,他跟萧衍说了很多好话,希望萧衍发兵帮助自己杀回北魏,夺得皇位。
梁军此行也可以抢一些地盘,因此萧衍答应了,派大将陈庆之带兵送他回去。
一连串精彩的大战即将开始。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陈庆之。
陈庆之是萧衍的亲信,萧衍喜欢下棋,下棋能下一个通宵,一般人最后都睡着了,只有陈庆之精力旺盛。不管萧衍什么时候叫他,他马上能过来陪萧衍下棋,因此萧衍很喜欢他。
当然,如果陈庆之光会下棋,萧衍是不敢把军队交给他的,萧衍之所以让他带兵出征,是因为陈庆之在战场上有过不错的表现。
公元527年,梁军进攻北魏控制下的涡阳,陈庆之随军出征。
北魏自然不会无动于衷,派数万兵马前去支援涡阳守军,梁军和魏军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左右,不分胜负。
后来魏军仗着人多,准备派人在梁军后方安营扎寨,梁军主帅曹仲宗怕被敌人夹击,打算撤军。
如果梁军就这么撤走,那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关键时刻,陈庆之站了出来,他对众将说∶"我们来这儿有一年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大家现在却只想着退军。我们应当与敌人拼以死战,建功立业,我有皇上的密令,如果谁想退军,将按照密令来处置!"
听他这么一说,那些想撤退的将领们都被吓住了,陈庆之毕竟是皇上的红人,他身上说不定真有密令,主帅曹仲宗反复据量之后,决定听陈庆之的。
当时魏军设下了十三座营垒,要想打败魏军,必须拔掉这些钉子。陈庆之带兵偷偷靠近,用夜袭的办法先打下了四座营垒。
此时魏军还剩九座营垒,但是在梁军的强大攻势下,魏军已经军心涣散。梁军再次发动猛攻,把魏军打得一败涂地,顺势夺回涡阳。涡阳之战打得不错,而陈庆之的这次北伐则更加精彩。
公元528年,在梁武帝萧衍的安排下,陈庆之带着元颢杀入北魏。不过萧衍对这次行动不是很重视,只给了陈庆之七千人。靠这点人想要攻打北魏,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第一个和陈庆之过招的,是北魏将领丘大千。他设置了九个营垒,想以此来挡住梁军。陈庆之很擅长攻坚战,不一会儿就打下三个营垒,丘大千被吓住了,直接投降。
梁军继续前进,第二个对手是北魏将领元晖业。
元晖业当时带兵镇守考城(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这里四面环水,易守难攻。
不过这难不倒陈庆之,他让人造出可以浮在水面上的阵地,以此为基地发起攻击,很快打下城池。
第三站,梁军来到了荥阳(今天的河南荥阳一带)。荥阳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刘邦和项羽就在这里多次交战。
北魏皇帝元子攸知道荥阳的军事位置很重要,安排了七万魏军守荥阳,同时还有其他魏军过来包抄梁军。
此时梁军的压力很大,坚城在前,追兵在后,如果不能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攻破城池,梁军将会被前后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梁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打下城池,为此陈庆之召集将士们,对大家说∶"我们打到这里,已经杀了很多敌人,和魏军结下了深仇,敌众我寡,我们必须在敌人援兵赶到之前打下城池,否则就是等死。"
陈庆之的话,让全军明确了一点∶要想生存,必须迅速把面前的城池拿下来
求生的本能让梁军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士兵们个个拼了命似的发起攻击,守军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凶猛的对手,很快就被击溃,梁军攻占了城池。
刚占领城池没多长时间,魏军的援兵到了。
梁军此时已经杀红了眼,陈庆之带着三千骑兵出城迎战,把来支援的魏军打得落荒而逃。
靠着敢打敢冲的精神,梁军终于拿下了荥阳,获得了大量补给。下一个目标∶虎牢关。
镇守虎牢关的是尔朱荣的堂弟尔朱世隆,他已经被陈庆之吓破了胆,
听说梁军杀到,马上弃城逃跑。
虎牢关是北魏都城洛阳的门户,梁军占据这里之后,很快进击洛阳。这时魏军已经不敢再战,北魏君主元子攸干脆逃走了,梁军轻松占领了洛阳。
在陈庆之的率领下,梁军取得了惊人的战果,只有七千人马的他们硬是打败人数远多于己方的敌人,占领了北魏都城。由于陈庆之部队都穿着白袍,所以后来流传了一句话∶"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不过在这之后,情况发生了转变。
陈庆之明白形势依然严峻,建议元颢请萧衍再发援军。
但此时元颢和梁军已经不是一条心了,他现在有一些支持自己的人马,人数是陈庆之部队的数倍,元颢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打算和梁军断绝关系。
于是元颢派人向萧衍表示∶现在的兵力足以对付北魏,不用再派援兵来。
本来南梁的援军都已经在路上了,萧衍收到元颢的消息之后,就让援军停了下来。
就这样,在兵力少于敌人的情况下,陈庆之却没能等来增援。不久之后,北魏缓过劲来,尔朱荣带领大量兵马反攻洛阳,元颢在交战中被魏军活捉,陈庆之部队又在行军途中遭遇洪水,几乎全军覆没,陈庆之好不容易才逃回南梁,尔朱荣又一次为北魏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