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是什么?这或许是最通俗易懂地解释了
什么是资本,人工智能给了这样的答案。“资本可以是一种货币、实物或金融资产,或具有经济价值的任何其他物质财富。”
地摊经济
近几年,我们听到最多的是资本布局,资本化运作,以及追捧的资本创投公司。究竟什么是资本,资本又是如何影响企业经济的。难不成,资本就是一种货币、实物,或者是资产?如果,这样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
资本,其实更是一场商场中尔虞我诈的心理战!一场没有硝烟的侦察与反侦察之战,一场输了就没机会从头再来的对赌,而资本通常通过运作来实现,既然是运作就会有运作主体,被投资人与投资人。
投资人的资本,通常我们说投资人会在企业濒临“死亡”之时伸出“援助之手,雪中送炭”帮助用金钱、关系、人脉等资本的力量去协助企业脱困,用最低的价格抄底企业,“共患难后”苦尽甘来之时,快速脱手,实现资本利润的最大化!当然也有个例,资本主动抛出橄榄枝的,而此时资本想做的就是强强联合,实现行业整合,从而占据行业主导地位。高瓴资本布局蓝月亮就是最好的例子。
投资人的资本为何又成为尔虞我诈的心理战呢?举例,某社区附近有三家大型超市,在资本未入局之前,三家超市实现了相对的经济生态平衡。而资本投资人发现,该区域超市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利润空间大,可操作性极强。于是心生一计,强势布局其中任一家,做大做强,可此时处于舒适圈的三家超市对资本的布局并不感兴趣,于是资本搅动周边的市场环境,以超高价收购其中一家,每天低于进货价出售蔬菜,连续作战。
终于,三家中其中另一家也抵不住如此低价的疯狂输出,在持有者摇摆不定之时,资本再以相对低于初次谈判的价格收购他,此时的超市创始人,持有时间越长,可能负债越多。此时资本已经控制了两家超市,但依旧未达其目的,持续烧钱,第一家赔钱卖蔬菜,第二家赔钱卖日用品。消费者价格趋低购买,自然最大的一家超市再也扛不住了,主动找到资本请求入局,而此时的超市,命运不济,只能寄人篱下,任人宰割,最终“贱卖”离场。因为在资本看来,最后一家要为前期的“做法”买单!
三家超市均被资本人收入囊中,牢牢掌握了此社区的超市话语权,此时资本需要做的是战略性提价,提价,再提价!用最短的时间收回最初的投资,实现最大利润!
滴滴打车,快滴打车的合并之路,是否与以上操作如出一辙?社区团购的营销推广模式是否也能看到类似的踪影?美团,饿了么的缩影是否也似曾相识?这就是投资人的资本,利润最大化!
被投资人的资本,在现行的国内经济大环境内,互联网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在实体经济的逐渐溃缩下,在资本行业整合的上行压力之下,出现了一大部分“投机”的人,追寻的是机会成本的最大化。
被投资人的资本之路如何而来呢?一般来说创业者会带领高精尖团队跳槽创业,在某一细分领域进行深耕,迅速成为该细分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在占据细分领域的话语权后通过多轮融资,引入资本实现创业者向被投资人身份的转化。在引入资本后通过在细分领域的扎根迅速向大行业进行辐射,快速布局行业市场。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后套现撤退,实现个人财富的最大化。之后,再利用赚取的资金再次布局行业细分领域。仔细想,摩拜单车、小黄车、京东、拼多多、阿里最开的商业模式是否雷同?
市场经济中,资本,假亦真真亦假,形形色色的尔虞我诈中,资本便成了脸谱,借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过一句名言结束关于资本运作的解读:“猪养得太肥了,连哼哼声都没了。科技企业由人才驱动。如果公司过早上市,一群人将成为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将下降。这对华为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太年轻、太富有的员工会变得懒惰,这将不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