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考研:当代文学赏析《“锻炼锻炼”》 赵树理
《“锻炼锻炼”》 赵树理
主题思想
《“锻炼锻炼”》是赵树理反映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文本。他写作这篇小说的1958年7月,正是“大跃进”的锣鼓震天的时候,作者既被这种空前的劳动建设所鼓舞,同时,也对农村存在的种种问题深怀忧虑。与此同时,随着左倾思想的抬头,文艺界也正在兴起一股配合和呼应政治运动的反现实主义思潮。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赵树理一方面出于一个作家的真诚,坚持站在农村的立场上反映他们的具体处境,显示了可贵的现实主义精神;但另一方面又不得将这种忧虑与思考以正话反话的方式曲折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作品的显在和潜在的双重主题。
怎样塑造人物形象
作品以1957年秋的农村“整风运动”为背景,围绕争先合作社对外号“小腿疼”、“吃不饱”这两个落后女社员的教育过程,叙述了社主任王聚海和杨小四为代表的几个青年干部所采取的不同工作方法之间的矛盾冲突。社主任王聚海主张“按性格用人”、“和事不表理”,以平息争端了事。杨小四力主在“整风运动”中将她们狠狠地整一下,他利用她们的自私,设计了一个圈套,然后当场抓住,并当众让其检讨自己的“偷窃”行为。支书王震海的最后一段话是点题之笔,一方面说明了王聚海的工作方法已落后于形势,另一方面认为他的作法画龙点睛助长了那种好吃懒做、损人利已的倾向。“锻炼锻炼”本是王聚海评价别人的口头禅,现在被支书用到了他身上。对两种工作方法的这一褒贬态度,正呼应了农村“整风运动”和“大跃进”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思潮,是作品的显在主题。但与此同时,作者通过“摆出事实”的朴素叙述,间接地反映了50年代后期的农村现实,“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形象正是当时农民缺少吃穿和劳动积极性下降的反映,作者在批评她们的自私、懒惰习气的同时,对她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处境也抱有曲折的同情,对杨小四等干部的工作作风和“不把人当人”的态度予以质疑和针砭,这是小说的潜在主题,也是作者现实主义精神的可贵体现。
艺术特色
小说情节完整,有头有尾,线索单纯;叙事写人多用白描,以人物自己的行动和对话来刻画形象;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简洁洗练,生动风趣。
作者简介
赵树理,早年著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等,50年代后著有短篇小说《登记》、《锻炼锻炼》和长篇小说《三里湾》等。
整理不易 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