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近代史上一个满腹文采与牢骚的奇人
苏州自古以来就文人辈出,什么唐伯虎、范仲淹、文徵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近现代也有不少知名文人出自苏州,比如现代诗人柳亚子先生。
柳亚子出生在“既学做人,又学谋生”的“耕读之家”——大胜柳氏宗族,就在苏州吴中大胜村那儿。他一生写了5000多首诗,从文又从政,和毛主席、郭沫若都算得上是有交情。
吴江黎里古镇,柳亚子少年时随家人迁居至此
吴江黎里的柳亚子纪念馆
听说柳家几乎代代都出秀才,柳亚子的高祖柳树芳是清代的诸生、诗人,他专门刻有一方印章传给子孙,文曰:有福读书。曾祖柳兆薰常常把这块印章拿出来,告诉子孙们一个农家能够读书是一种幸福,对作诗填词不能抱有功利之心。
柳亚子的祖母凌太夫人也不是普通的妇人,莘塔凌氏算得上是当时吴中的望族。东汉时期就有凌操任职武官校尉,儿子凌统15岁就担任司马,战功显赫,深受孙权的器重。凌氏族居莘塔有400年,明朝族中有人中进士,清朝又有人任朝议大夫、侯选县丞,凌氏就成了巨姓。
青年柳亚子
中年柳亚子
祖母凌太夫人很疼爱年幼的柳亚子,她经常摸着柳亚子的头,亲昵地喊他“小和尚”。柳亚子自己也曾回忆道,“据说是怕我养不大,所以被如此称呼。”
受母亲的影响,柳亚子自幼就喜欢诗文,至于和政治的渊源,还是受父亲的影响比较多。在维新变法时,柳亚子还小,镇上的舆论仍然拥护慈禧太后,仇视变法,认为慈禧是国家的救星,光绪皇帝是被康有为用迷药迷惑了。柳亚子的父亲却坚持支持维新,多次在家里大骂那拉氏,在柳亚子心里埋下了从政的种子。
1904年,同里自治学社,前排中站立者金松岑,前排右四单腿跪者柳亚子
1909年,柳亚子和陈去病、高旭等人就在苏州成立了著名的文化团体“南社”,支持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反清,后反袁。但柳亚子个性狂妄自大,还带有文人的通病——爱发牢骚,他的自负、狂妄,在他的朋友圈都是人尽皆知的。
在南社内部,自然发生过不少矛盾,先是因为诗歌创作问题发生争执,柳亚子自己口吃,辩驳不过,就倒地大哭;接着是改南社的“三头制”为“一头制”,柳亚子想自己一个人当南社的总领导,不同意就退社,确实是过于骄傲了些。
南社在苏州虎丘张公祠举办首次雅集,前排右二为柳亚子
南社第六次雅集,中排坐右起第4人为柳亚子,后排站右起第7人为李叔同
不得不承认,柳亚子精通旧体诗,也喜欢接触新诗,是名副其实的诗人,不过,他在政治上的建树,就远不及文学。虽然他17岁就到上海爱国学社做蔡元培、章太炎的弟子,开始接触政治,但真正走上仕途后,还是有些惨淡。
柳亚子后来加入了国民党,自比诸葛亮、姜太公,希望得到孙中山先生的赏识,不过受到了中山先生的冷遇,心里很不高兴,甚至想要回家养老。之后他又见了蒋介石,也没有得到回应,心中就有些愤恨了。
鲁迅与柳亚子神交多年,行书《自录旧作赠柳亚子》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柳亚子结识了毛泽东,毛主席还将创作好的《沁园春·雪》题赠给了柳亚子,就是那首脍炙人口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并附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柳亚子很快就回复了一首《沁园春》,流露出对共产党的亲近,也有气气蒋介石的意思。
1949年初夏,毛主席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接见柳亚子先生
1950年,毛泽东与朱德、柳亚子、余心清在北京
这样自负的柳亚子可能确实不容易招人待见,就像毛主席一直把他当作朋友,他却把毛主席当弟弟,曾写过“十万大军凭掌握,登台旗鼓看毛郎”的句子。依旧是因为老毛病——牢骚不断,毛主席实在顶不住了,就有了《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句回怼柳亚子的诗句。
虽然说柳亚子性格确实不太好,但他一直关注国家的安危,时而愤慨,时而无奈,在文学、政治上也是有贡献的。他曾经自比过屈原,郭沫若就给他起了个称号“今屈原”。
1958年,柳亚子在异乡北京因病去世,离开家乡就没能回到故乡苏州。他留下了遗嘱,将自己收藏的6000多件文物无条件捐献给了国家。
现在,柳亚子纪念馆就在苏州吴中黎里镇,有空时您可以去走走,看看这个狂妄诗人留下过的痕迹,他的才情和傲慢,值得我们去更加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