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形象(白鹿原中朱先生人物形象分析)
《白鹿原》中的朱先生,确实是有历史原型的,那就是陕西历史上著名的清末举人、关中大儒牛兆濂。

牛兆濂,字梦周,号蓝川,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新街村鹤鸣沟人。1867年,牛兆濂出生于当地一个耕读之家。关于他的名字,还有个小故事。据说,在他出生前,他的父亲梦见了北宋硕儒周敦颐到他家做客,于是,父亲后来就给他取名兆濂,取字梦周。

幼时的牛兆濂,过目不忘,号称神童。十六岁时参加院试,名列生员前茅。二十一岁时中得举人。与此同时,他的才华名望,逐渐远近闻名,并且还获得牛才子的美誉。此后因为父守丧,且母亲病重,他未能如愿赴京试。按清代科举制度,若出现这种情况,那举人之名应被削除。恰好陕西巡抚方端极为看重牛兆濂的才华与为人,于是上书朝廷陈请不要削除他的举人之名。但为人方正的牛兆濂,坚辞不就。1893年,牛兆濂赶赴三原拜贺复斋门下,专心钻研程朱理学;同时更是广交同道,论学悟道。

1900年,蓝田适逢饥馑,牛兆濂主持全县赈灾救济。在此过程中,他的清正廉洁,更是广为流传。1901年,陕西创办师范学堂,聘任牛兆濂为学堂总教习。后辞归故里,仍然从事教育。此后,他曾担任陕西省咨议局常驻委员。辛亥革命爆发后,辞去官职,携家眷避住南山之中。1912年,原清廷陕甘总督升允随军反扑西安。为免生灵涂炭,牛兆濂答应当局前往游说,并最终免除战事的发生。

自1918年起,牛兆濂开始定居芸阁学舍,致力于教育著述。1930年东北三省被日本攻陷后,牛兆濂愤然写诗,号召全国民众团结御辱。1937年7月21日,牛兆濂病逝。其去世后,葬于芸阁学舍后面的山冈上。当时《大公报》还以《关中巨儒牛蓝川先生逝世》为题做了专门报道。
《白鹿原》是我们陕西作家陈忠实先生的一本巨著,其中许许多多的角色都是有原型的。
而朱先生身为这本书的灵魂人物,当然是有原型的,其原型就是清末关中大儒牛兆濂。

牛兆濂(1867~1937)字梦周,号蓝川,西安市蓝田县人,清末名满三秦的理学家和关中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橫渠以后关中第一人”也是民间广泛传诵的“牛才子”一生奉行“学为好人”之到。

其一生对百姓是有求必应,德行千里。具体事件有“禁鸦片”“救济百姓”等。最重要的是1936年,因日本入侵,先生以69岁高龄亲自招募300人出关抗日。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先生悲愤欲绝,不久辞世。

但更可悲的是,文革期间,先生一生心血,“芸阁书院”被毁于一旦,而先生的墓地也被推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