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意思 九品中正制的影响如何
九品中正制什么意思
九品中正制,别名九品官人法。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设立中正官,官员分九个品级。开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建立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拉拢那些世代作官的名门望族,并不是唯才是举。
官服花纹图片
此制度到西晋时期逐渐完善,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动,在古代社会存在了400年左右。上承察举制下启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选官制度,也是重要的政治制度。东汉末,察举制被门阀氏族利用并操纵,他们掌控了民众的舆论导向,滋生了腐败因素,加剧了阶级矛盾。地主和知识分子渴求参与政治活动,却苦于没有门路,所以察举制已不合时宜,因此社会上对于选官方式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统治阶级迫于压力,不得不重新修改选拔官员的制度。魏文帝曹丕接受了当时的礼部尚书陈群的提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九品中正制由此产生。中正官的设立是这一制度的关键,这一官员的职能是掌管对各地区人物品评的负责人,官员的产生是先推举后任命,所以这一制度又被看做察举制的进一步发展。最初建立这一制度时,中正官由各郡长官推举,晋朝以后,改变为由朝廷中的司徒授予官职。在州郡分别设立大小中正官,小中正官由大中正官推举,然后由司徒任命。为了保证中央王朝对选拔官员的控制,防止他人干扰中正事务,司徒要求被任此职务。
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九品中正值的影响深远,首先是能为统治集团甄选到品德优秀的人才。九品中正制之前选拔人才的途径主要是察举制,这种制度由世族操控,推举出来的人才往往隶属于某个利益集团,当官的目的在于培植势力,并不在乎被推举之人是否德才兼备。而九品中正制就不同了,它祛除了察举制的弊端,考察人才的品德,设定具体评价标准来确定品级。
官服图片
其次是有利于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秩序。在推行九品中正制之前,各州郡长官有权利建立自己的统治小集团,他们将中央的权力分解,根据各自利益来选择官员。中央没有权利去评判由州郡举荐的官员,只能听之任之。实施九品中正制,可以将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选择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
最后是开辟了下层学子进入上层建筑的通道。中正官根据品德、品行、家世来评判一个人的能力,也就是评价这个人的综合实力。家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子的视野和见解,在他进入到统治集团内部以后可以迅速找到与自己利益贴合的团体,不会因为不稳定的因素而背叛朝廷。道德和才能决定了这个人的修为和素质,可以提高统治阶级的整体水平。
九品中正制实施之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统治阶级和世族大夫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上下齐心,共同维护王朝的安定和团结,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