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伦威尔与英国国会的角逐:成为护国公是不得已而为之?
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在历史上虽然被称为“英格兰护国公”,权力却打过英国国王,甚至有权力解散国会。事实上,在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克伦威尔确实数度解散国会,并因为诸多原因不得不称为一个独裁者。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虽然克伦威尔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但关于他的争议却持续了三百多年,至今无法盖棺定论。
在英国对外战争取得一系列辉煌胜利的同时,英国的政局又发生了动荡,这些动荡的源头不是别处,而是克伦威尔自己,或者更准确地说,来自他的内心。与一百多年后那个无比自信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不同,克伦威尔这个事实上的独裁者内心对于独裁者是憎恨的。他谋取权力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欲,而是为了使得事情能按照他希望的方向发展。他心中怀着一个“英国梦,强国梦”,这个梦发端于亨利七世,在伊丽莎白一世的时候发扬光大,甚至几乎成为现实,却随着女王的逝去戛然而止。克伦威尔继承着祖先托马斯·克伦威尔的遗志,希望看到英国成为“西方世界所畏惧的强国,有顽强的自由民,正直的地方官,博学的牧师,蒸蒸日上的大学和无敌的舰队。”
他希望,一个有益的、顺从的、敬畏上帝和关心国家未来的国会协助他完成这一目标,国会能够在不偏离他的政策,不妨碍他的军政方针的前提下,适当修改并完善他的计划,而不是处处与他作对。1648年末的普莱德清洗就是服务于这一目的,将光扯淡不干事的长老派清除出去后,“残缺国会”基本由与他同样信仰清教独立派的议员组成,在一段时间内基本符合了克伦威尔的希望,但是在他在外征战这段时间内,事情慢慢起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