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对战匈奴 秦朝和汉朝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对秦汉对战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匈奴被称为“草原第一胡”,称霸中原的帝王都对匈奴恨得牙痒痒,但是匈奴就像是烧不尽的野草,春风吹又生。其实也在战国之前,这些匈奴的实力并不强,战国之后才正式以匈奴命名成为了草原一霸。
公元前215年至公元前213年,蒙恬将军将匈奴击败后开始筑起了长城,也就是说,秦始皇击败匈奴只用了三年时间,而西汉自公元前200年,刘邦的“白登之围”开始一共花了127年才勉强获胜,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看看这两个国家是怎么对付匈奴的?
北方匈奴一直是秦始皇的心腹大患,他直接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对北部的地形十分熟悉,他还有一套专门针对匈奴骑兵的成熟战法,所以就有了“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战绩。蒙恬大战匈奴,以至于很多年都不敢南下牧马,蒙恬是如何击败匈奴的呢?
第一步,先从薄弱地带下手,歼灭了河套地区兵力较弱的部队。
第二步,构筑防御工事,并伺机攻下贺兰山、阴山地区,歼灭匈奴主力,将其逐回大漠深处,而蒙恬将军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河南,因为匈奴的主力都在阴山和贺兰山地区,所以河南就成为了最薄弱的地区。
最重要的是河南十分富庶,在得到这一地区后,秦军的后勤补给就变得十分容易,而匈奴的实力就会受到较大的打击。
计划实施好后,蒙恬直接兵分两路,20万大军直接榆林北上,迅速攻占了河套北部地区。另外十万大军在河套发动攻势,面对突如其来的秦军,匈奴被打的猝不及防,就连逃跑都显得很无力。蒙恬见匈奴没做抵抗,便下令大军迅速推进,不给匈奴一点儿喘气的机会,就这样顺便把河南也收复了,在河南建立起了防御工事,准备回击。
很快匈奴的头曼单于刚刚集结好兵力,准备南下,没想到的是秦军又来上次的套路,打个措不及防,匈奴只能仓促摆开阵势,当时的秦军是以歩骑和战车相结合,另外还配置了威力更大的弩,而匈奴的普遍装备是弓,弓在弩面前只能算个弟弟,各种弩箭万箭齐发,匈奴几乎是溃不成军,匈奴主力被彻底击溃、死伤惨重。
匈奴主力被打散,残余势力不敢留在阴山一带,退出阴山和贺兰山一带,一直撤到漠南,至此秦朝北击匈奴一举全胜。此后蒙恬将军便一直驻守在北边,防止匈奴再次进攻,并修筑起了长城,之后这块地区就成为了秦军抗击匈奴的后勤保障基地。
可是到了汉朝,那时的百姓刚刚经历了战乱,汉朝的心思不在,所以也就没打算和匈奴抗衡,匈奴才得以修生养息,不断开拓土地,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一路包抄。北边击败了屈射、丁零部,西边又赶走了月氏,南边攻打了白洋河南王占领了河南。
意思就是当时的汉朝和匈奴都很忙,都没空对付地方,就这样一直持续了67年,等到彼此实力都很强的时候,一场大战即将来临,但这时的匈奴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毕竟几十年的养精蓄锐,再加上之前的实力,想打败并不简单。
直到公元前127年,也是匈奴的鼎盛时期,汉武帝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了,必须要给匈奴点颜色看看。汉武帝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卫青和霍去病,霍去病很快击败了白羊王、楼烦王等人,俘虏上千匈奴人,缴获上百万牧畜。
不过,他打败的并不是匈奴的主力军,所以匈奴很快组织兵力进行反扑,虽然几次反扑都失败了,但汉朝打得也很吃力,可以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后来汉朝又派了七位将军对付匈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将军伐匈奴”。
尽管是这样,匈奴还像是烧不尽的野草,直到汉武帝发动了河西之战后,才渐渐降低匈奴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过程却是艰难又漫长的。
那么秦汉面对匈奴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首先,是因为匈奴的实力今非昔比,在秦朝以及之前的战国时期,匈奴都还是一些大小的部落,很难形成统一的力量,而且秦、赵、燕等这些国家都会对匈奴进行轮番压制,所以这些部落是很难翻出大风浪。
到了汉朝时,汉高祖并没有一开始就对这些部落进行打击,并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时间,那时的匈奴已经发展壮大,不是刚刚建立起来的汉朝就能阻挡的。
其次,从军事实力来看,我们都知道刘邦是造反起家的,他手里的那些军队大多是农民组成,在军事素质和战术方面都有很大的缺陷,一到关键时候就怂了,尤其是骑兵方面没有一点儿杀伤力,甚至被匈奴包围了七天七夜,这种雪耻大辱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被洗刷掉。
而秦军就不一样了,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争洗礼,那时候的秦军可以说是达到了上古时期军队的巅峰,所以对付一些部落还是绰绰有余。而且在秦朝时匈奴并步强大,东边东湖压迫、西边月氏凶悍,他只能夹在中间,还要被秦国吊打。
最后总结一下:秦朝能一举击败匈奴,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虽然秦朝厉害,但还是没能彻底消灭匈奴,否则也不会修筑长城,如果说秦军面对的是一帮松散的部落,那么汉朝面对的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所以还是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清朝是击溃战,而汉朝则是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