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骁勇善战八旗军,为什么在风流皇帝乾隆之后腐朽殆尽了?
清朝骁勇善战八旗军,为什么在乾隆之后腐朽殆尽了?下面有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在我国古代,说起骑兵史上的奇迹一般的存在,莫过于女真骑兵。
其崛起于12世纪,也就是我国宋朝年间,最大的成就无疑是摧毁辽国,后痛击宋朝,并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二位皇帝。
这样的成就,足以证明了女真骑兵的凶悍。
俗语有云,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就是对女真骑兵的写实刻画。
在随后的几百年中,女真部落在明朝末期再次崛起,清朝的努尔哈赤曾一直强调,自己所属的建州部族是真正的女真后裔。
但在大喵看来,建州女真至于是不是纯正血统暂不论,但是从战力上来比较,的确和宋朝年间的女真部落有一些差距。
但总的来说,也不算太差,作为推翻明朝建立清朝的主力军,也差不到哪去。
明末时,在我国东北地区有着三个女真部族,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这三个部族也是清朝满洲八旗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1601年时,满洲部族开始扩张,努尔哈赤于是建立了旗人制度,组建黄、红、蓝、白四旗,细分的规则为一旗为五参领,一参领为五佐领。
这在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更强的战斗力。
由于发展迅猛,在1615年时,满洲部族的数量得到极大扩充,遂增编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到此时,满洲的八旗军正式形成。
区别于当年的女真骑兵,此时形成的八旗军虽然在骑射方面依旧保持着传统,可是与马上骑射比较起来,更加偏向于步下射箭。
在加上东北地区的天气严寒,由此,最初的八旗军士兵体格健壮,异常凶猛善战。
可以说,努尔哈赤时期的满族八旗军称得上精锐;可是到了皇太极时期,就出现了不同之处。
为了扩大战果征服明朝,必须来扩充兵员数量,此为仿制满洲八旗制度,创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三者在地位上,仍旧以满洲八旗为主要地位,但是由于掠夺和配给的物资越加丰富,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一些安逸心里。
但总得来说,在皇太极时期的满洲八旗军战力仍旧相当强劲。
可是到了入关之后,顺治时期,情况愈加明显。
由于关内多平原,这让原本生活于白山黑土之间的部族,瞬间有了安逸之所。
物质上的诱惑,开始逐步侵蚀满洲八旗军。
在康雍年间,满洲八旗军已经开始忘本了,在平藩之乱中,出现过主将临阵胆怯、畏战的情况,这着实是令人所不解。
加之汉八旗军的崛起,满洲八旗军似乎有了当起少爷兵的样子,整体安逸骄奢,战力下滑。
纵然有些许部分战力尚可,可终究于事无补。
到了乾隆时期,满洲八旗军距离当年努尔哈赤之时,早已相差甚远。
奢靡的生活习惯,大肆占地圈地,置田建造宅院等,让满洲八旗军不似当年勇了。
可俗话说,死了的鸭子嘴硬,形容当时的满洲八旗军十分贴切。
自觉正统高人一等,却有不愿去冲锋陷阵,汉八旗军打了胜仗,便会吹嘘若是满洲八旗军上阵如何如何。
乾隆之后,满洲八旗军整体已经腐朽殆尽了,从军尚武之风不在,安逸、骄奢、攀比、玩乐等,看谁比谁玩得更高级、更趣味,后来直接发展成为了一群养花玩鸟的主。
当年洋人撞开清朝国门,这些个满洲八旗军彻底沦为了一群草包。
在大喵看来,女真部族入关之后,就开始堕化之路,就其根本原因,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没了为了生存而冲锋的信念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