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泸定桥如果被炸毁,红军肯定会全军覆没,刘文辉:真不敢炸
抗日战争时期,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领导被迫决定组织将士们进行战略转移,于是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可谓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还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其中,更有着许多让人惊叹的传奇战例。
其中,在波涛汹涌的江河上,只横跨着仅仅的几根铁链,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被江水冲走,更别说对面还有敌军的阻拦。想要过安全地渡过泸定桥真的是十分凶险。
红军之所以如此顺利的渡过泸定桥,还要多亏一个人,川军军阀刘文辉。当时蒋介石为了要歼灭全部红军,特地命令驻军于大渡河一带的刘文辉不惜一切代价炸毁泸定桥,将红军困在大渡河,就此全部消灭。
泸定桥的重要性
泸定桥位于四川和西康两省边界,是沟通两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泸定桥不仅占据重要的地理位置,更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正为了川藏交通运输问题想的焦头烂额,他说一定要打通川藏交通,借此来增强国力。
当时还没有泸定桥,只能靠着小羊皮筏子运输货物和交通出行。大渡河波涛汹涌,两岸都是陡峭的石壁,如果一不小心就会命丧于此,所以想要安全渡河就成了一种奢望。
于是,康熙皇帝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状况,下令不惜花费重金修筑一座横跨于大渡河之上的泸定桥。就此,彻底解决了川藏的交通运输问题。
对于刘文辉来说,泸定桥更是他的经济命脉。刘文辉和他侄子刘湘都是的驻地军阀,但一山不容二虎,即使两人是有血缘关系的叔侄,但也免不了要为此相争。
被逼到西康后,刘文辉进出就变得十分困难,处处都受到了刘湘的限制。因此,泸定桥就成了刘文辉与外界沟通,物资运输的唯一通道,毫不夸张地说,泸定桥就是刘文辉的咽喉,对刘文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把泸定桥拱手让出,无疑就是把自己的脖子放在了敌人的刀下,任人宰割,更不要说亲手把它给摧毁,那么后面为什么刘文辉没有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将泸定桥炸毁的原因都是有迹可循。
刘文辉军队的物资运输全靠泸定桥,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军事物资,都得靠泸定桥与外界联系,从而获得相应的物资。假设,如果没有泸定桥,就意味着刘文辉军队与外界彻底隔绝,更别提物资运输,能量补给了,犹如是“快饿死的大象”,不堪一击,最后只能落得个任人宰割的局面。由此可知,泸定桥对于刘文辉的重要性。
屹立于大渡河上方,两方都是陡峭的悬崖峭壁,下边又是波涛汹涌的河水,属于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对于驻军在大渡河一带的刘文辉来说,泸定桥就是天然的保护屏障。就是凭借于此,刘文辉才能在大渡河一带休整兵力,安营扎寨,更不把周边势力军队放在眼里。
刘文辉的一己私欲
对于刘文辉来说,泸定桥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当时接到消息,红军要经过大渡河一带,刘文辉并未在意,因为红军就只是途径此地,对刘文辉造成不了任何威胁。他本打算置之不理,任由红军他们通过,只要不威胁到他就行,他的兵力本就在与刘湘大战后大伤元气,和红军他们硬碰硬的话,他捞不到任何好处。
他正准备下令下去,不要阻止红军渡过大渡河,更不要和他们有过多的纠缠。
接到命令的刘文辉陷入了两难境地,成为了困扰刘文辉的大难题。为什么炸毁泸定桥让刘文辉这么难为呢?
首先,泸定桥有着重要的经济运输功能和军事战略位置,泸定桥相当于刘文辉的命脉。刘文辉整个军队的物资运输和与外界沟通都是靠着泸定桥,刘文辉自然是不愿意亲手摧毁自己的命脉。
况且,如果听从蒋介石的命令炸毁泸定桥,炸毁后肯定又得重新修建,这必定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对于当时的刘文辉来说,重新修桥是绝对不可能的。刚刚被迫迁到西康,军队还未稳定,经费严重不足,他已经没有多余的闲钱重新修桥。而且刘文辉深知,如果炸毁泸定桥,更不可能指望蒋介石能够帮助重新修桥。
所以炸毁泸定桥无疑就是一次血本无归的买卖,精通算计的刘文辉又怎会不知道这是庄亏本的买卖,他自然是不想趟这混水。
最终,为了一己私利,又不能得罪蒋介石,刘文辉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红军马上要度过泸定桥之前,命令手下将桥上的所以木板全部拿下,只剩下了几根光溜溜的铁链。他认为这已经足够阻止红军前进。
他没想到他完全低估了红军顽强的战斗力。红军将士们无畏艰难险阻,竟硬生生从铁索上爬了过来。刘文辉无奈,碍于蒋介石的命令,他不得不又派一个营去阻拦。但他事先就对那一个营的营长打了招呼,尽量不要损失一兵一卒。
刘、蒋僵硬的关系
其实,刘文辉与蒋介石的关系十分僵硬。刘文辉从称霸四川的王者沦为青铜,得益于蒋介石的暗中操作。当时蒋介石与汪精卫开启夺权之争,刘文辉战队汪精卫,而他的侄子刘湘却以蒋介石为首,后来,汪精卫打败,连带着刘文辉也只能蜷缩于西康,所以对于蒋介石,刘文辉心里多多少少都是不满的。
警惕性强的刘文辉在当时接到蒋介石命令,瞬间就意识到蒋介石想要一石二鸟,借他的手消灭红军,而他的军队力量也必定会大大减弱,想要除掉他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刘文辉肯定不会让蒋介石得逞,但他又迫于蒋介石的势力,不得不想出对策来应对。于是他一边答应着蒋介石,另一边又盘算着自己的如意算盘,要让自己才是最大的收益者。
刘文辉秉着如果刘文辉从一开始就一心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完全按照命令执行,那么红军势必会全军覆没,也就没有了后面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故事,红色火种也就此陨落。
后来,蒋介石听说红军顺利通过泸定桥气愤不已,马上就给刘文辉打去电话责问到底怎么回事。刘文辉只说红军战斗力太顽强了,根本就阻挡不了,他也损伤惨重,蒋介石也不能再说什么。刘文辉最终把锅甩的一干二净,他也在这场战役中全身而退。
红军飞度泸定桥说到底除了红军的无畏精神外,还得多亏于刘文辉的精明算计,和国民党政党的内战纠纷,才使得红军能够顺利通过泸定桥。刘文辉可谓是红军长征中的“大恩人”。
结语
飞度泸定桥这场战役并不轻松,死了好多好多人。当时战士们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几根单薄的铁索,就是战士们通往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他们抱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前面只要有人倒下,后面又紧接着有人接上,源源不断,就象征着革命的火种一样,永不熄灭。
他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犹如星星之火般生生不息。
这场意味着红军长征革命胜利的战争,不仅仅是有刘文辉的“助攻”,更得益于全体红军战士坚强不屈,顽强拼搏,坚持不懈,才赢得了最终的长征胜利,才有了现如今祖国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