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虔通诛杀杨广是唐朝的大功臣,李世民为何还要杀他?
裴虔通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已是改朝换代。当然,在王世充的扶持下,杨广子孙杨侗又做了一年傀儡皇帝,但很多史料认为,从杨广驾崩后,正统意义上的隋朝已经结束。唐朝取代隋而立,那杀害杨广之人,则间接地成为了唐朝的“大功臣”。这个人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嫡次子,生母为独孤皇后。公元581年二月,天下大变,杨坚接受北周景帝宇文阐的“主动”禅让,登基为帝,建立隋朝。同年,杨坚大赦天下,大封功臣,封长子杨勇为太子,次子杨广为晋王。这一年,杨广只有13岁,担任并州总管,总领五十二州县的兵马,授左武卫大将军。
杨广年纪轻轻,身兼重任,为了保护杨广的人身安全,隋文帝特地选了一位身强力壮、身手敏捷的人来保护杨广,充当杨广的贴身护卫,此人名叫裴虔通。不曾想,多年之后,正是裴虔通截断了隋朝的命脉,让杨广魂断江都。
杨广为晋王时,裴虔通身为杨广的护卫兼亲信,裴虔通深得杨广宠信,杨广出手大方,时常赏赐裴虔通美女和钱财。后来,又升任裴虔通为监门校尉,总领晋王府护卫。在杨广扳倒太子杨勇,成为新太子的过程中,裴虔通都立下汗马功劳。杨广登基后,裴虔通仍然担任他的贴身护卫,并且兼任通议大夫。隋炀帝被突厥围困雁门关时,裴虔通还曾参与救驾。
俗话说:功高不过救主,罪极不过谋反。裴虔通却把这两样都占全了。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陆续爆发,大隋江山风雨飘摇,隋炀帝龙困江都,此时,裴虔通却带人反戈一击,直接断送了杨广的帝王生涯。
当时长安失陷,洛阳垂危,隋炀帝在江都(扬州)醉生梦死,天下大乱之时,隋炀帝不思抗敌,甚至有些沮丧,他对着镜子说“朕这么好的头颅,不知道会被谁砍去。”
当时江都的粮食快用尽了,坐困江都已经不是长久之计。大臣们纷纷建议隋炀帝发兵西北,收复失地,但隋炀帝却想着迁都南方。而隋炀帝的士兵大多来自西北关内,他们的父母兄弟都在西北,看到皇帝无意西归,将士们生了反叛之心,包括祖籍在山西的裴虔通。
中郎将窦贤是第一个带兵西逃的将领,杨广听闻后大怒,派兵追赶,并且杀了窦贤。但此举并没有让叛逃终止,却激起了更多人叛逃。不仅普通的士兵窜逃,就连隋炀帝的骁果军(御林军)也有大量的人在逃,骁果军的首领司马德戡和裴虔通坐立不安,二人商量:
“现在骁果军人人都想逃跑,形势已经不可控制,你我作为骁果军的首领,最终肯定会被牵连,说不定还会被灭族,不如我们一起逃跑吧。”
于是二人打算携手西逃。正在此时,宇文士及阻拦了他们。
宇文士及是谁?此人是隋炀帝的女婿,他还有著名的哥哥,名叫宇文化及。宇文士及说:
“主上虽无道,威令尚行,卿等亡去,正如窦贤取死耳。今天实丧隋,英雄并起,同心叛者已数万人,因行大事,此帝王之业也。”——《资治通鉴》
宇文士及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们要逃跑,最终会和窦贤一样被杀。大隋朝已经危在旦夕,与其逃跑,不如反戈一击,成就属于自己的帝王之业。宇文士及的话打动了裴虔通和司马德戡,二人答应,率领骁果军一起谋反。
于是,众人推举宇文士及的大哥宇文化及为首领,宇文化及听闻后虽然不情愿,但事已至此,没有其他选择,便答应了。针对宇文化及当时的表现,史曰:
“闻之,变色流汗,既而从之。”
从这里看,宇文化及虽然是隋末枭雄,但其胆色还是稍逊一筹。
不久,司马德戡率领骁果军入城,裴虔通在城内接应。隋末大将独孤盛大惊失色,连忙组织兵力护驾。只可惜,事发突然,裴虔通已经杀到。独孤盛因为没有来得及穿盔甲,短兵相接时吃了大亏,纵然拼死抵抗,最终竟死于裴虔通的刀下。
裴虔通进入内室,寻找杨广的下落。终于在窗户后面找到了躲起来的杨广。杨广战战兢兢说:“你作为朕的亲信旧部,朕待你不薄,你为什么要杀朕?”
当大局已定,宇文化及和司马德戡等人到来,裴虔通则手持利刃,站在杨广身旁,杨广知道命将绝矣,仰天叹息:“我何罪至此?”
裴虔通当着杨广的面,亲手杀了杨广年仅12岁的爱子杨杲,鲜血溅了杨广一身。杨广泣不成声,他希望自己有尊严地失去,要求用毒酒来了结此生。可惜,这个要求被拒绝,最终,杨广被黄绫活活勒死。
隋炀帝杨广,不管他是否伟大了,不管他是否昏庸,大运河也罢,洛阳城也罢,他最终死在了江都。而杀他之人,就包括他曾信任的裴虔通。
一年后,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所俘虏,裴虔通则投奔了唐朝。李渊为了招揽人才,便封裴虔通为徐州总管,转辰州刺史,又封长蛇男。但裴虔通担任辰州刺史后,却十分不低调,总认为自己杀了隋炀帝,对开启大唐江山有拥立之功。因此,引来杀身之祸。
唐朝建立七年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贞观元年,天下已定,李世民为了安抚前朝百姓之心,便想杀了“隋朝逆臣”裴虔通。有人认为:“裴虔通虽然有罪,但他诛杀杨广,对开启大唐江山有功。”李世民遂免了裴虔通的官职和爵位,流放欢州(越南地名)。
裴虔通,隋炀帝故人,特蒙宠任,而身为弑逆,虽时移事变,屡更赦令,幸免族夷,不可犹使牧民,乃下诏除名,流欢州。
裴虔通诛杀杨广,最终却落个举家流放,内心十分不服。在岭南期间,裴虔通大放厥词,认为自己对大唐有功,李世民则是卸磨杀驴。李世民听闻后多有隐忍。贞观九年,裴虔通再次叫嚣,李世民隐忍了9年,终于下令诛杀裴虔通,灭其三族。理由是:弑杀旧主,不仁不义。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想弑杀杨广之人何其多?所谓“弑杀旧主,不仁不义”并非裴虔通一人,就连唐高祖李渊当年起兵反隋,不也是反叛旧主吗?再如宇文士及,不仅是宇文化及的弟弟,还是诛杀杨广的参与者,投奔唐朝后,还成了唐朝的宰相(中书令),死后还得到了陪葬昭陵的荣誉。那为何宇文士及这样的人物没有被杀,而唯独裴虔通被诛三族呢?
李世民要杀裴虔通,归根结底,不是他“弑杀旧主”,而是另有深意。《资治通鉴》有句话说得很到位:
虔通常言“身除隋室以启大唐”,自以为功,颇有觖望之色。——《资治通鉴》
裴虔通妄自尊大,认为大唐江山的开启和他有莫大的关系,因此犯了李世民的忌讳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