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历史介绍 五代十国发展历程 AD906-AD979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公元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后唐建国。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同时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后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后周随后被赵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吴国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国南唐,其次有吴越国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南楚与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北汉是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祟所建。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公元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十国结束。
后梁太祖朱全忠
唐朝灭亡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在各地的藩镇乘机做大做强。而黄巢之乱以后的唐朝更是出现了“极目千里、无复烟火” 的局面。乱事波及两淮江南地区,当地群雄纷起抗敌,十国中的吴国与楚国得以建立。秦宗权之乱直到唐昭宗时才在朱全忠的努力下平定。
朱全忠、李克用与李茂贞这三派藩镇影响了唐朝后期、五代前期的政治,而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更成为五代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的君主。朱全忠与李克用因故不合, 双方上至朝廷,下至藩镇,都斗争不断。朱全忠利用朝中的势力打压李克用,并且趁李克用与李茂贞等人抗衡之际威服河北各藩镇,并吞河中军、淄青军等节度使领地。地盘的扩充使得朱全忠的势力远大于李克用。 而关中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虽然威胁唐廷,但因李克用与朱全忠的干涉而失败。公元888年唐昭宗继位后,宰相崔胤与宦官韩全诲争权。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崔胤紧急召唤朱全忠入援。而韩全诲强迫唐昭宗投靠李茂贞,朱全忠于是率军围困凤翔。隔年,凤翔军粮草耗尽,李茂贞只好杀宦官韩全诲等人,与朱全忠和解。朱全忠趁机掌控朝中大权,还屠杀宦官数百人,派兵控制长安。崔胤后悔不已,有意摆脱朱全忠的威胁,暗中招募六军十二卫,被朱全忠在长安的眼线所察觉。公元904年朱全忠杀崔胤,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同年8月弑唐昭宗,另立昭宗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朱全忠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淮南失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不久又杀之,唐朝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他改名朱晃(朱温),国号梁,史称后梁,他即后梁太祖,最后定都东都汴州。
五代十国割据势力分布图(后汉时期)
梁晋对峙
五代各朝虽然掌控中原与关中地区(除后梁未控制关中),但是没有像唐朝一样成为所有藩镇认可的共主,主要势力范围也不出华北地区,只能说是一个藩镇型的朝廷。 各地藩镇在唐朝灭亡后,初期有些政权依旧使用唐朝年号割据一方,有的奉五代为正朔,其他则是保境固守或称帝争天下。不管他们的外交策略是什么,这些藩镇都已经独立自主,其中十个同时或相继存在的具代表性的十个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家称为十国。中原地区归附后梁的半独立政权有义武节度使、北平王王处直、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公元911年其子刘守光称帝独立)等,独立的是凤翔节度使、岐王李茂贞建立的岐国,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建立的晋国。蜀地方面,西川节度使、蜀王王建建立前蜀;湖广一带,占据江陵周围的荆南军高季兴在后唐时独立,湖南武安军马殷建楚国,两广(岭南)清海军刘隐建南汉;江南地区,占据两淮吴地的淮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