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身上到底出了多少个成语典故?
谈起汉朝的建国史,必然绕不开的三位功臣就是韩信、张良与萧何,而韩信又是这三人中生平极为精彩的一位猛将。
历史上总有一些人因为生平中的一项功绩而被过度的歌颂,赞美的语言就像石灰一样将这些人身上坑洼不平的缺点抹去,只给他们留下一个完美至虚假的形象,而韩信则与这些人截然不同。
在关于韩信的历史记载中,人们可以找得到这位将军性格中的坚韧、作战中的指挥,同样也可以窥探到他人性中的脆弱。韩信可以说是历史中制造成语的“专业户”,他身负二十多个成语,而这些成语也串联出了他的一生。
莫欺少年穷
韩信出身贫寒,小的时候常常饿肚子,到他青年时期,虽心怀大志却四处碰壁,满怀壮志无处抒发,满身本事无地舒展,这让韩信十分郁闷,而这段时期围绕韩信的成语也多与他美好的品德有关。
在这段时期中,关于韩信最出名的成语莫过于“胯下之辱”。
韩信的父母早年去世,韩信主要靠钓鱼维持自己的生计,一来二去,常在河边钓鱼的韩信便与在河边漂洗棉丝的老人熟络起来。老人心疼韩信年纪轻轻就要为生计奔波,于是便常常接济韩信,这一举动却引来了周围人对韩信的歧视。
一次,街市上的一名屠夫嘲笑韩信虽然长得高大,还总喜欢带着刀,其实心里胆小怕事。屠夫还挑衅韩信,若是有本事,就用佩剑刺死自己,若是不敢就要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
从下就在漂泊中长大的韩信明白,自己现在身单力薄,如果刺死屠夫,就会落入泥潭无法翻身。于是,韩信决定忍辱负重,从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
从小就心怀将军之梦的韩信怎会真的是胆小怕事的人,只是幼年的生活让他早早地就明白自己无依无靠罢了,这样的逆境使韩信拥有了强大的抗压能力,也同样教会了他感恩。
在吃不饱饭的日子里,那位以漂洗棉丝为生的妇人常常将自己的口粮分给韩信,这让韩信的心里十分感激,那时的韩信一贫如洗,只能承诺等自己日后飞黄腾达,一定回来报答妇人。
当时,那位妇人听到韩信说这样的话,还表现出了不开心,她不希望韩信将这一份小小的恩情挂在心上。
但是,当韩信日后成就一番伟业后,依然记得那个曾经帮助自己的妇人,于是,他命人去给妇人送去了精美的酒菜,还送给了妇人一千两黄金,这便是成语“一饭千金”。
韩信这样一个穷小子,手下既没有钱,又没有权,想要出人头地实在是难于登天,好在这天下有赏识他的“伯乐”。
韩信曾经跟随过项羽南征北战,后来在夏侯婴的推荐下,又投奔去了治粟都尉的帐下,但依然没有得到重用。后来,萧何看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的闪光点,便将韩信推荐给了刘邦。
刘邦本来对着一个没什么名头的年轻人也不怎么在意,后来,萧何写信给刘邦,强调韩信这个人“国士无双”,这才使刘邦开始重新看待对待韩信的态度,而韩信也正式走上了人生的上坡路。
好男儿征战四方
在刘邦手下,韩信逐渐开始带兵打仗,而他身上的军事才能也逐渐显露出来。这个时期,关于韩信的成语大多都是与征战沙场有关,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是一个经典的战役,每一个成语都体现出韩信的智慧。
韩信的成名之战便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两人曾约定谁先进入关中,这天下便是谁的。
但是,人的野心是会随着权力的增长不断变大,在项羽的兵力不断强大后,心高气傲的项羽便违背了曾经的约定,自封西楚霸王。
此时的刘邦军事实力与项羽相差一大截,那时刘邦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汉中一带,自知没有实力和项羽竞争的刘邦为了博取项羽的信任,主动烧毁了栈道,表明自己绝不会踏入关中。
但是,生性狡猾的刘邦怎么可能真的放弃争夺霸权的机会,而当上了将军的韩信则用一条妙计帮助刘邦率先进入关中。
韩信带领手下的士兵修理栈道,迷惑项羽的视线,背地里却悄悄地占领了陈仓。而后,韩信带领手下进攻咸阳,使刘邦成为了这场夺权斗争中的赢家。
另一个与韩信作战生涯有着紧密联系的成语便是“十面埋伏”,这也是将项羽逼上绝境,最后在乌江自刎的垓下之战。
公元前202年,战场失利的项羽开始向彭城一带撤离,而刘邦则在他身后带领大批人马紧追不舍。
追到阳夏一带后,刘邦认为这样你追我赶的作战很难给予项羽重创,于是,他便召集彭越、韩信等人,以大梁、淮南的封地作为交换,请他们发兵相助。
面对大片的封地,各诸侯显得格外的积极,韩信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兵斩断了项羽的退路,而彭越也带领数万军马与刘邦会合,向项羽的队伍发起猛攻。
项羽的队伍一路疲于奔命,早已没有了作战的斗志,面对正面来自刘邦大军的进攻,项羽的军队只得选择一步步的向垓下,而在那里,韩信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设下了十面埋伏。
中了计的项羽部队被刘邦手下的诸侯部队团团围住,为了进一步消磨敌军的意志,刘邦还命令军队在晚上唱起了楚歌。在这之后,项羽手下的队伍军心溃散,而刘邦也在韩信的帮助下坐上了帝王的宝座。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可惜的是,韩信将刘邦捧上帝王之位,而刘邦却并没有将韩信当做自己的心腹,随着韩信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刘邦对于他的提防日益加剧。
这个时期有关于韩信的成语中便体现出了韩信在政治上的愚昧和性格上的弱点,而这些东西,也最终将韩信推上了绝路。
曾经,韩信是刘邦手下一名值得信赖的大将,而刘邦在重用韩信时,还会将自己的衣服解下来给韩信穿,自己吃的东西也愿意分享给韩信,这也就是成语“解衣推食”的由来。
可以看得出来,刘邦在需要韩信的时候,对韩信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而讲义气又懂得感恩的韩信自然将刘邦的这份信任深深地记在心里。
可惜,韩信没有意识到,自古帝王都是多变的,当他需要你时,自然是笑脸相迎,但当你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时,他便会毫不留情的将你铲除。
刘邦与韩信之间的感情被称为“金石之交”,这个词是形容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就如同金石一般牢不可破。但讽刺的是,这个来历却早在暗中揭示了韩信最终的下场。
韩信的幕僚在韩信兵强马壮,士气正旺的时候曾经劝说韩信脱离刘邦,自立为王,但是忠诚的韩信拒绝了他的意见。
那时,幕僚便断言即使韩信将他与刘邦之间的关系看作金石,他之后一定会被刘邦擒获,而历史后来也印证了这位幕僚的预言。
随着韩信的实力一天天壮大,刘邦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反转,从曾经的解衣推食,到后来严防死守,每一步棋都在防着韩信起兵造反,后来,韩信被借着谋反的理由骗进了长乐宫,最终在钟室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讽刺的是,为刘邦献上谋害韩信的点子的人正是曾经向刘邦推荐韩信的萧何,这也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由来。
小结:
韩信的一生被这些成语总结,二十多个精炼的成语便总结了韩信丰功伟绩的一生。
这其中不少成语直到如今还在被广泛应用,特别是有关于战争谋略的一些成语,虽然距今已经历史久远,但依然为人津津乐道,从这其中我们也可以窥见韩信令人敬佩的谋略。
虽然韩信最后死在了刘邦的怀疑与萧何的谋略之下,但两人对于韩信都有着较高的评价。在历史上,还有一些韩信的典故中记载了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在一些传说中,我国著名的象棋最早也是由韩信发明创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