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大战窦建德为什么会惨败给李世民?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窦建德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虎牢关大战是李世民军事生涯的顶峰,也是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的滑铁卢。
武德三年(620)七月,大唐关中后方平定,高祖李渊派秦王李世民为统帅,统领各路大军向关东进军,准备克定中原,统一天下。当时,中原盘踞着王世充与窦建德两大势力,王世充占据洛阳,窦建德盘踞山东。所以,进军中原,首当其冲的是王世充。
李世民大军与王世充的人马大致相当,约计十五万左右。李世民骁勇善战,唐军士气旺盛,很快扫清了洛阳外围,将王世充包围在洛阳城中。此时,王世充粮弹两缺,但还有相当的军事实力。他一方面坚守不出,以挫唐军锐气;一方面向窦建德求援,以期里应外合,打败唐军。
接到王世充的求援后,窦建德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便更加坚定了王世充坚守洛阳的信心。窦建德为什么答应他的请求呢?
因为,其一,王世充一旦完蛋,李世民下一个目标必定是自己,那时,唐军挟胜利之威,士气大振,肯定凶多吉少,这便是唇亡齿寒的道理;其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窦建德看到了一个一举消灭王世充与李世民两大主力,平定中原的机会。先与王世充里应外合消灭李世民,之后王世充铁定不是自己的对手;其三,大唐军队总数不过十五万,与王世充硬拼了八个月,从人数到战斗力都大幅下降,远不是自己的对手。
窦建德剧照
孙子兵法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不论从哪个角度,怎么算,窦建德取胜都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窦建德虽然答应了王世充的求援,但磨磨蹭蹭就是不着急。一直到第二年三月,王世充如果再得不到救援,不被打死也得饿死时,窦建德才晃晃悠悠组织了十五万大军,前去增援。
这样一来,李世民便陷入了危险境地。其一,王世充知道窦建德答应援救他后,看到了希望,坚定了守城的决心,而李世民屯兵坚城下已经八个月,士气逐渐低落;其二,朝中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就连父亲李渊也认为应该撤军暂避窦建德锋芒。
但李世民没有这么做,他采纳了参军薛收的意见,认为王世充已是强弩之末,在城内等着饿死,只有继续包围便不足为虑,只要隔断王世充与窦建德之间的联系,等到王世充溃败后,便可集中兵力对付窦建德。
于是,李世民便抢占虎牢关,隔断了窦建德与王世充的联系。但李世民可用于防御窦建德十五万大军兵力也少得可怜,只有三千五百人。
所以,虎牢关大战之前,双方的战略目的都很明确,而窦建德一方占有绝对优势。那么,窦建德为何却惨败给李世民呢?
窦建德的战略规划要比李世民稳妥的多,如果他不犯错误,李世民是没有机会取胜的。所以,窦建德输在了轻敌上,认为自己必胜,便有些疏忽,暴露出了种种问题。而偏偏又遇上李世民这位神一样的对手,窦建德只能感慨,不是自己无能,而是李世民太狡猾!
首先,虎牢关被李世民抢占,这一战术失误,便使窦建德失去了主动。此关易守难攻,窦建德十五万大军硬攻了一个月纹丝不动,英勇的李世民还屡屡带领小股部队,杀到窦建德营前挑衅,令窦建德十分尴尬,大军士气迅速下降。
其次,有观点说窦建德的失败是因为在虎牢关对峙时,没有听取军师凌敬的建议,从上党地区绕道汾晋,直趋大唐关中老巢,从而迫使李世民撤退。
但凌敬的建议只能避免窦建德大军陷入被动,延迟窦建德集团的灭亡。但与窦建德一举消灭王世充、李世民两大主力的战略目的格格不入。绕道汾晋,恐怕还没走一半王世充就变成饿死鬼到阎王那去报到去了。如何能达到消灭李世民主力的目的?
所以,在这样明显的优势下,窦建德是不会舍近求远考虑凌敬的建议,那样无异于宣告自己的战略失败,无异于逃跑。
第三,李世民对战场瞬息万变的局势能够洞如观火,跟窦建德玩了一招谍报战。窦建德的探子获悉,唐军将到河北牧马。于是,窦建德绝对趁李世民牧马的时机偷袭虎牢关。但这一情报被李世民的间谍得到,于是李世民将计就计,在第二天的对战中,直捣黄龙,俘虏了窦建德。
武德四年六月,二十五岁的秦王李世民高奏凯歌,回到长安,李渊高兴的册封他为“天策上将”,这么一个空前绝后的响亮名号。而一代农民军英雄窦建德则被斩首于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