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的安南之役
安南之役又称清平安南之战、清越战争,是指乾隆末年(1788年末-1789年初),中国清朝与安南(今越南)西山朝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两广总督孙士毅奉命带兵出镇南关,领兵八千名出征安南。清军师出有名,一路势如破竹,仅用兵20天攻陷安南都城黎城(今越南河内)。黎氏宗族、百姓出迎,阮惠遁还广南。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两广总督孙士毅宣诏正式册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安南黎朝正式复国。西山朝阮惠还派人先投书于清军营,卑辞乞降,暗中"三丁取一",征兵至八万。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军中置酒张乐庆祝春节,夜里西山朝阮兵大军偷袭黎城,清军退走。西山朝阮惠惧怕清军再伐,多次向清朝谢罪称臣,并全盘接受乾隆帝四项乞降请封条件(送清军散落士兵回国、将残害清军大员者军前正法示众、阮惠在乾隆八旬生日"亲自赴京吁恳"、为清军许世亨等阵亡将士建立祠宇,春秋虔祭)。乾隆帝最终认可阮惠为安南的新君主。
此役,是清朝前期的历史上,与安南发生过唯一的一次战争。此役历时虽短,但它是清前期中越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战前动员
清廷根据奏报,陆续做了如下布置:
第一、妥善安插黎氏眷属及随从人员,优给廪膳,勿使失所。并派兵保护,保证其生命安全。
第二、调兵驻守各关隘,整饬兵马、器械,朝夕操练,造成清朝不日即将出兵的声势,以此威慑阮惠,声援黎维祁,希望黎维祁借此声援,招集义兵,徐图恢复。
第三、檄谕安南高平、谅山等处镇目,应拥戴旧主。广发檄文,发动政治攻势,对阮惠营垒予以分化瓦解。
第四、阮氏逐主乱常,不许其进贡纳款,于镇南关对其贡使"大声呵斥,并谕以天朝已调大兵,分路进讨",同时令进贡夷官归谕阮惠迅速悔罪自新,迎还故主。对阮氏政权不予承认,施加政治压力等等。希望通过黎维祁依靠旧臣拥戴,或阮氏悔罪迎还故主的方式达到黎氏复国的目的。
军事部署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夏,黎维祁赴山南招集义兵,被阮惠攻逼,躲进深山藏匿起来,不能恢复势力;阮惠打听到清朝进兵的消息,退回富春,保护旧巢,不肯妥协。因此,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八月末,清廷即酝酿用兵,并为赢得这场战争做着各个方面的准备。
其军事部署为:两路出击,两广总督孙士毅、广西提督许世亨率兵一万出镇南关为正兵,担任主攻;云南提督乌大经率兵八千出白马关为偏师,配合作战。两路皆听孙士毅节制。
乾隆皇帝明确规定了这次用兵的战略目的:官兵直抵黎城,设法将首恶擒获,以期一劳永逸,确保黎氏在安南的统治者地位。
折叠连破三江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孙士毅统兵出关,一路势如破竹,各守隘军队望风奔遁,阮惠惟扼三江之险,以拒清军。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五鼓,清军抵达寿昌江北岸,阮军退守南岸。清军发起猛攻,乘筏直冲。浓雾弥漫,昏暗不辨敌我。阮军于雾中自相格杀。清军乘势全部渡江。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清军进军至市球江。市球江江面宽阔,且南岸依山,地势高于北岸。阮军据险列炮,守御甚固。清军进攻受阻。为迷惑阮军,清军伐运竹木,于正面搭建浮桥作欲渡之象,同时派兵二千潜行至上游二十里处宵济。十七日,于上游渡江的清兵已绕至阮军背后,乘高大呼下击,正面清军乘势抢渡,阮军瓦解败北。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军抵富良江,江之南岸即为安南首都黎城(今河内)。此为黎城最后一道屏障。为阻止清军过江,在清军到达前,阮惠下令尽伐沿江竹木,并将沿江所有船只停泊南岸。清军到达后,艰难觅得几只小舟。夜幕降临,载兵百余,驶向江心,夺得战舰一只。许世亨亲自率兵乘舰渡江,复夺得小舟三十余只,更番渡兵,分捣敌营。昏夜中,阮军不辨多寡,惊慌溃逃,清军焚其战舰十余艘。
攻占黎城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黎明,清军全部过江。黎氏宗族、百姓出迎,匍匐道左。黎城不攻自溃,阮惠遁还广南。是夜二鼓,黎维祁才走出藏身处所,赶赴军营进见孙士毅。乌大经所带滇省官兵出关后,于十二月二十一日才行抵宣光,于此料理一、二日,亦即启程前赴黎城。
黎朝复国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两广总督孙士毅根据战前乾隆皇帝的指示,传旨举行册封仪式,代表清廷正式册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并知会广西巡抚孙永清将黎维祁母妻眷属送回安南,后黎朝第二次得以复国。阮惠还派人先投书于清军营,卑辞乞降。乾隆帝为黎氏复国的战略目标达成。帝封孙士毅一等谋勇公,许世亨一等子,诸将士赏赉有差。
春节遭袭
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初一,军中喝酒庆贺新年,当天夜里忽报阮惠倾巢而至,清军仓促御敌。阮军人数众多,将粤兵四面密围,且以大象驮载大炮猛攻,粤兵寡不敌众,乱作一团,黑夜中自相践踏。黎维祁心胆俱裂,手抱年幼的孩子,随同他的母亲向北逃遁。滇师听闻炮声震天,知道情况有变,也退走。孙士毅突出重围,渡过富良江,人马纷纷抢渡,把浮桥踩断。于是尚在南岸御敌的提督许世亨、总兵张朝龙、尚维升等官兵血战身殁。孙士毅将大量粮械烧毁,回镇南所带兵马不及半。滇师因为有黎氏的大臣黄文通做向导,于正月二十四日全师而返。安南黎氏母子再次来投。乾隆帝派大将军福康安前往安南。
阮惠乞降
大将军福康安到安南,安南阮惠惧怕清军,叩关谢罪乞降,改名阮光平,遣其兄子光显赍表入贡,恳赐封号。并称"守广南已九世,与安南敌国,非君臣。且蛮触自争,非敢抗中国,请来年亲觐京师,并於国内为死绥将士筑坛建庙,请颁官衔谥号,立主奉祀。"又闻暹罗(今泰国)贡使将入京,恐受其媒孽,乞求天朝勿听其言。福康安先后以闻。
四项乞降条件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二十二日开始,阮惠一月之内三次向清朝乞降,想得到中国清朝皇帝的册封,获得合法地位。乾隆皇帝认为黎朝屡次丢国,复尔不守,已经失去人心,没有恢复的希望,便不再支持黎维祁。
于是清朝大将军福康安提出四项乞降条件
必须将散落安南的清朝官兵先行送出;
戕害清朝提、镇大员之人,其罪深重,在所难赦,须缚献军前正法示众;
阮惠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八月高宗八旬万寿节到来之际,"亲自赴京吁恳";
在安南为许世亨等阵亡将士建立祠宇,春秋虔祭。
阮惠因急于得到清朝的承认与支持,及早稳定国内政局,全部接受清方条件,并陆续付诸实施。至六月初,复遣人上表、进呈贡物。
安南阮惠终获册封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皇帝册封阮惠为安南王,将所进贡物收纳,并派礼部员外郎成林于八月一日恭捧敕谕启程赴安南黎城主持册封。十月十五日宣旨赐封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