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患传染病去世的皇帝是谁?顺治帝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清朝唯一患传染病去世的皇帝是谁?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1638年(明朝崇祯十一年),李自成率起义军从四川进入陕西,大明朝大厦将倾。在关外,由于山海关的阻隔,皇太极正在筹划第二次对明朝的入口之战。
当年3月5日,盛京传来消息,永福宫的庄妃产下一子,排行第九。皇太极已经有8个儿子,对于第九子的诞生,他似乎并没有多么兴奋,只是给儿子取名为:爱新觉罗·福临。
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爱新觉罗·福临日后竟然成为了大清朝入主关内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顺治帝)。而且,这位皇帝是清朝12帝中唯一一位死于传染病的皇帝。
6年后,由于宸妃海兰珠之死,皇太极悲伤过度猝死于盛京,其长子豪格和十四弟多尔衮展开了对大清皇位的激烈争夺,最终双方妥协,共同扶持6岁的福临登基为帝,改元顺治。次年,清军入关,顺治帝入主北京,坐在了紫禁城的最高处。
顺治帝6岁登基,在位18年,其中,前8年是多尔衮摄政,顺治真正当家作主的日子仅有10年。顺治在位期间,满汉文化冲突严重,中原大地百废待兴,顺治为了缓和满汉冲突,恢复社会活力做出一定的历史贡献。然而,在顺治帝24岁(虚岁)那年,他的帝王生涯戛然而止。
顺治帝是怎么死的,野史上众说纷纭,有人说顺治帝因董鄂妃离世而过于伤心,最终看破红尘,到五台山出家了;也有人说顺治帝因爱妃去世过于颓废,被孝庄所废。更有甚者,说顺治帝被郑成功用大炮轰死了。本文不谈论野史,沿用正史的说法:顺治帝是病逝。而且,笔者认为:顺治帝死于古代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天花。
众所周知,在古代,天花是一种烈性的传染病,凡感染者,先经过发热、寒战、乏力,惊厥,最终十存其一,死亡率极高。虽然明朝后期有“人痘”之法,但当时并未大面积推广。因此,不管是民间还是皇宫内,都是谈天花色变。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帝年幼时曾感染天花,最终幸运地渡过难关,成为继承皇位的幸运儿。但他的父亲顺治帝却没有这么幸运,最终死于天花。
为何说顺治是死于天花呢?有以下几个证据:
第一,先说正史记载顺治是“病逝”,根据《清史稿·卷五·本纪五》:
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丙辰,大渐。
这里直接说明了,顺治十八年春天正月初二,顺治病重。注意,是生病而死,而不是其他原因放弃皇位。同样,在《清世祖实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丁巳(初七日)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清史稿》是二十五史之一,《清世祖实录》是清朝官方修订的史书,这两部正史提供的两条信息,都可以看出,顺治是病逝。只是文字过于简练,其隐藏的内容耐人寻味。
第二,既然顺治是病逝的,他身患何病呢?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顺治安排心腹太监吴良辅代自己出家为僧,并且亲自出席了吴良辅的剃发仪式,当晚归来时突然高烧不起,太医多方医治无果。4天后(初六),顺治自知大限将至,连夜召见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内阁学士麻勒吉入宫,在养心殿的御榻上,顺治口述遗诏,由二人执笔。到了初七的晚上,顺治终于把遗诏定下来,当夜,顺治帝驾崩。
作为顺治生命最后一刻的见证者,王熙在他所撰的《年谱》上记载:
初六日,三鼓,奉诏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
古代“痘”指天花,可见顺治是患天花而死。
第三,除了王熙在《年谱》上提供的证据外,和王熙同时代的大臣,时任兵部主事的张宸曾编撰一部《青天集》,上面有顺治帝最后几天的记载:
初二日,上幸悯忠寺,观内吴良庸祝发。初四日,九卿大臣问安,始知上不豫...... 初七日,传民间毋炒豆……
因为古代要供奉神娘娘,顺治病重时,曾下谕让民间禁止炒豆。而这一举动,正是古代为天花病人祈福的习俗。也可以证明,顺治帝确实身患天花。
《清世祖实录》等官史,说顺只是病逝,而《年谱》《青天集》等书籍非官史,所以对顺治患天花并没有隐讳。
第四,据传教士汤若望在自传中记载,顺治的确因身患天花而死,而且,顺治去世前,之所以没有立次子福全为继承人,而立三子玄烨,也是因为玄烨已经患过天花,对天花有了免疫能力。
综上所述,纵然关于顺治帝的结局有很多种说法,但他身患传染病天花而死较为可信。那问题来了?天花并非见不得人的病症,清朝的官方史书为何不言明,而是十分隐讳呢?
第一,在现代看来,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但在封建社会,人们却认为这是痘神娘娘对人们的惩罚。尤其是作为封建帝王,他的生死更被认为是“上天的旨意”,若是顺治是被“痘神娘娘惩罚而死”,则说明大清朝不被“上天”所认可。因此,帝王患天花而死,并不能轻易示人。
第二,当时天花连年肆虐,宫中也并不安宁,常常因为天花而一夕三惊。作为帝王之家,他们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天花却无能为力,因此对这种天花有种天然的恐惧。不公开天花死因,也是为了避免更多的恐慌。
第三,历来帝王之死因,都是较为皇家隐私,编撰官史的清朝史官们,即使知道实情,也只能用简单的文字,一笔带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