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朗读者目前为止最感人以及最好的朗读了
这周的《朗读者》主题是眼泪,其中有两位嘉宾的朗读着实感动了我,而且正好这两份朗读,一个是明星,一个是平凡人,一个感动于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个感动于因你而不凡的爱情;
先说第一个,斯琴高娃朗读者贾平凹的《写给母亲》斯琴高娃大家都很熟悉,《大宅门》里的白二奶奶,《康熙大帝》里的孝庄,笔者对于斯琴高娃老师演技最明显的感受是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将生活在上海的姨妈的那种精致与周润发演的骗子的嬉笑怒骂演得真是深入骨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下载来看看这部电影,哦这部电影的导演就是许鞍华,导了《桃姐》的那位,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获奖无数。
在节目里,斯琴高娃讲述了她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母亲的刚强,母亲对自己的爱护,自己受到的母亲的影响,寥寥数语就将一个倔强,要强又极爱孩子的母亲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还提到了自己表演的过程中借鉴了很多母亲的影子,其中提到这么一段,她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扮演孝庄太后,要从中年演到老态龙钟。一天,演晚年孝庄的高娃化了80岁的妆,母亲见到女儿一头鹤发颤颤巍巍的模样,竟失声痛哭起来,这么坚强的一个小老太太看到女儿老了的样子竟然失声痛哭,可见老太太对自己的女儿是多爱,可惜,老太太已经去世,而且去世之前已经不认得自己的孩子了,听到斯琴高娃淡淡的讲述着这段的时候心就莫名的揪了一下,仿佛心中最柔软的一段被撕裂开来。
而斯琴高娃老师也是极其坚强的女性,董卿问她最近一次在生活中落泪哭在什么时候,高娃老师想了想以后摇了摇头说没有,还反问董卿:我有哭过?什么时候啊,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斯琴高娃老师在拍戏的过程中受过伤,从马上摔了下来,在节目中她只是淡淡的说没啥事,小事情,干我们这行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伤可没有斯琴高娃老师说的那么轻松 ,在以前蒙古当舞蹈演员的斯琴高娃经常去草原牧区表演,因为骑马,多次摔伤,1979年,拍电影处女作《归心似箭》时也受过一次伤。到了1983年、1984年,拍电影的时候,又从马上连着摔下来三次,尾骨这些地方全都摔坏了,基本上没法医治,肱骨头基本坏死,所以她在节目中调侃自己是半残,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腿伤的缘故,斯琴高娃老师已经很少再去接电影了主要以养病为主,这是在是一件令人可惜的事情。
在节目中斯琴高娃老师朗读的作品是贾平凹(原谅小编没见识我也是看了节目才知道是念贾平wa,因为贾平凹的母亲唤其为平娃)的一篇献给母亲的散文,文章不长,但是这文章本就情真意切 富有感染力而斯琴高娃老师的表演功力深厚,几十年的舞台经验对情感深浅变化的掌控 语速语调的变换 以及物我交融的感情投入从开口的第一句就将人的心牢牢的抓住揪了起来,一下子就进入到斯琴高娃老师塑造的语境中去了,而她也是动了真感情,想到了自己故去的母亲,尤其是读到最后那一段: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难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生哭泣时,不管是朗读的斯琴高娃老师,还是台下的董卿,以及坐在电视机前的我都是心中泪流满面,情难自已,朗读完后董卿上台依旧是情难平复,难得的在舞台上痛哭流涕,以至于一时无法主持节目,背对观众好一会儿来平复情绪;
笔者亲缘淡薄,对家里人的感情没有那么深厚,唯有对奶奶十分依恋,可惜为了生活离家远去孤身在外地打工赚钱,原本想着赚点钱后就可以让奶奶吃穿用度更好一些,没想到离家不到一载,奶奶便离我远去,未能送奶奶最后一程,见奶奶最后一面引为心中憾事,至今不能忘怀原谅自己,听着斯琴高娃老师的这份朗读又不禁想起奶奶,不知道她在那边过得可好,在这里也引用斯琴高娃老师朗读后的言语祝福加:如果你们的爹娘还健在的话,从现在做起不晚,好好的爱他们,好好的伺候他们,好好的哄哄他们,别太多的犟嘴,不然的话后悔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