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关心的重庆人口数据在这里
昨天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出来了,分析的文章很多,不少非常有理。
树老师倒是做了一件一直想做的事情:
搞清楚近年真实的重庆的人口净增。
树老师按照政府最新的提法“一区两群”,把重庆分为三个部分统计:
1.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主城新区)。
2.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
3.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树老师花了一个下午,翻阅重庆统计年鉴,找到了截止到2019年末的重庆市户籍人口数据。
这个数据,背后很多逻辑。
先解读总数据
1.主要的人口新增,都在主城。全市新增了26万人。近三年,主城新增了29万人,平均每年接近10万人。
2.区县人口整体都在减少,总体没有净增。
3.区县人口虽然是净减少,但是整体变化不大,偏远片区户籍人口有增加。
4.区县减少的人,远低于主城净增的人,说明并非简单的“区县人口都在往主城涌入”,而需要充分考虑外省流入和内生人口增长,重庆对于周边的虹吸不容忽视。
解读主城核心区
1.渝北区已经是第一人口净增区域,三年增长了11万人。
2.沙坪坝区是第二人口净增区域,但因沙区行政上在2019包含了现有的高新区,这些人口应该大概率新增在了“大学城——西永”片区。
3.渝中区在流出,母城的房和人在持续老去,老重庆在外溢。
4.幅员面积极大的巴南区,九龙坡区新增人口并不多。
5.江北区发展成熟,人口增幅趋于稳定。
结合这几年重庆主要的发展方向。
我们基本确定:
哪里有空地,哪里能造更多的新房。
哪里有产业,哪里能给更多的岗位。
哪里是政府的主导方向,哪里就有最强的人口增长。
主城都市区
1.这个区域加上“主城”两个字颇为勉强,整体人口都在减少。
2.合川区和涪陵区两个人口大区,反而是人口减少最多的区域,也是离重庆最近的两个区之一,直接体现为主城对最近周边的强力虹吸。
3.渝西的永川区,成渝高铁的重要支点,同样人口减少幅度不小。
我们基本确定:
周边人口基数越大,离重庆越近的区,
越容易被重庆吸入人口。
同时,这些区域的自身的产业发展也没有使人口增加。
考虑到这两年高铁基本畅通,附近区域能保证半小时到一小时到主城。
树老师简单总结如下: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
高铁一通,血被抽空。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
1.忠县人口减少排名本区域第一,万州区人口减少也在意料之中;都是人口大区,都是交通主要干道。
2.开州人口反而增加,这与开州的产业和人口结构有关,同时我们注意到开州的房价,让人惊诧。
树老师后续会详细调研。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整体属于重庆经济落后的区域,人口反而在净增。
人口净增就是好事。
净增原因,树老师不再猜测。
最后,树老师只给一个建议:
如果没有绝对的区县自住要求,又想要资产增值和保值。
建议抛掉除主城之外其他区县的房产。
置换到主城核心区。
重庆正在飞速发展,怎么参与这个大红利 ?
从进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