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完孩子任由他哭?90%的父母都做错了
文 | 路汐
来源: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上周同学聚会时,有位女同学带了她女儿。
在餐桌上孩子想要出去玩,妈妈不想她一个人出去就没让。
结果孩子偏不听,愣是要离开,母女二人拉扯中把餐具摔到了地上。
妈妈立马就骂起孩子来:
“让你听话,你不听,这下好了吧。”
然后她一边骂孩子一边收拾摔坏的餐具。
孩子被妈妈一骂,也哭了起来。
旁边几位同学和她说“你安慰一下孩子吧”,结果她说“没事,她还小不懂事,让她哭会就好了”。
看着哭泣的孩子,我不禁在想批评完孩子任由他哭,真的好吗?
不由想起一个新闻,有个孩子因为不愿意写作业,被妈妈批评了。
孩子赌气光着脚跑出家门,横卧在马路中央,想轻生。
当时来往的车辆很多,情况非常危险。
幸好当地交警及时赶到,把男孩劝说到马路旁边,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也幸好这件事发生在白天,如果是晚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批评完孩子,很多父母就不管,任由孩子在那里哭泣,不管那时那刻孩子心里想什么。
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却没想到批评完孩子,任由他哭,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为什么批评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
《隐形攻击》一书里说:
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得到表扬和鼓励,他们就会做更多的冒险和努力。
相反,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永远不够好,或得到的批评总是多过夸奖,那么隐形攻击就会成为他们的工具。
甚至变成了一种习惯反应。
也就是说,孩子总是被批评,就会心里默认自己不行。
这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他会觉得备受打击。
孩子在关系中受挫,被贬低,不能轻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会让他觉得自己不好,不值得被信任、被欣赏。
“天才少年”曹原,22岁就连发2篇Nature,解决了困扰世界107年的难题。
然而,即使如此优秀的曹原,小时候也是一个“不省心”的孩子。
小时候的曹原,非常顽皮。
大人说话时总要插嘴,老师上课要顶嘴。
为了看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的构造,竟然就把它们全拆了。
更让人想笑的是,在做实验时,发现硝酸银太贵,把银镯子丢到买来的硝酸里,偷偷合成。
有这样的孩子,一般家长不臭骂几次,严加管教才怪。
可曹原的父母却没有,反而曹原的父母认为儿子很有科研好奇心。
还专门为他购置了化学、物理实验仪器,在家里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
曹原两年时间就将初高中课程学完,14岁就以理科669分的成绩考上了中科大。
试想,如果他的父母因为他儿时的“搞破坏”,只是一味批评他,并警告他不许这么干,他还能展示出了过人的灵气和天赋吗?
正是父母给予了支持和认可,而不是批评,才成就了曹原,让他学会了总结经验。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
2-3岁开始,孩子的思维方式发展到了直观行动。
每个孩子都有畏难害怕的情绪,而哭是他们最容易宣泄情绪的方式。
他们会通过哭泣来向父母寻求关心和帮助。
当父母批评孩子,孩子接受到父母批评的言语。
再看父母生气的表情,孩子的大脑就会把这些信息进行再加工。
他们就会从心底里产生这样的想法:
“爸爸妈妈一定觉得我做的很差。”
“他们还会相信我吗。”
“我肯定不好,才被爸妈骂。”
在面对批评时,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不单是父母的批评,更重要的是由此孩子而产生的“臆想”。
当孩子受到批评时,总会因为沮丧、委屈等负面情绪而联想,让孩子陷入深深的挫败感。
过度的挫败感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在知乎看过一个女孩的故事,让人很心酸。
女孩,从小就很喜欢跳舞,看到电视里小朋友翩翩起舞,就哀求妈妈也给她报个培训班。
而妈妈却说:
“你那么胖,穿裙子多丑,跳起舞来不过是个笨重的企鹅,咱就别花这个冤枉钱了。”
妈妈虽是一句无意的话,却在女孩心里留下了阴影。
从此,她不敢穿裙子,也讨厌自己的样子,不爱交朋友,甚至遇到喜欢的人也不敢去表白。
就是妈妈的这种批评否定,让她内心越来越自卑。
总觉得自己配不上美好的事物,不爱和陌生人说话。
自卑的她,就像是锁在一个黑洞里,怎么努力挣扎,都逃脱不出去。
妈妈的话就像紧箍咒一样把她死死地按在原地。
在这种过度的挫败感中,女孩过得很痛苦,却又无能为力。
很多家长,习惯于批评,却从未想过给孩子带来的挫败会有多大的影响。
得不到尊重的孩子,是无法拥有自我。
批评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带来挫败感,让孩子在挫败中慢慢迷失。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过,孩子终其一生,所寻求的就是两样东西:
归属感与价值感。
爱,能给予归属感;
感谢,能给予价值感。
而过度的挫败感,只会是孩子心里的一座大山,在渐长的年岁里,压碎他的自信,压垮他的梦想。
优秀的父母会帮助孩子
应对被批评后的挫败感
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在批评孩子后做好“善后”工作。
既要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更要教会孩子应对被批评后的挫败感。
电影《恩赐妙手》的主人公本·卡森小时候成绩很差,被同学嘲笑,老师批评。
有一次,因为他和同学动手打起来,再次被老师批评成绩差,和他母亲讲担忧他的以后。
面对自己的成绩,老师的批评,本很沮丧,一心觉得自己不行,不可能学好了。
而本的母亲面对老师对儿子的批评,没有直接否定本,和他站在一起,并坚定地告诉他:
“你不是注定失败,你可以改善,只是没善用才智,你是聪明的男生。”
才没有让本陷入挫败感中,以为自己真的不行。
因为母亲的引导,开始努力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生活中也一样,孩子被批评后通常会自我怀疑,从而产生挫败感。
所以,在批评孩子时,我们一定要就事论事。
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会被批评,避免孩子陷入挫败感中无法自拔。
我们可以运用“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帮助孩子应对被批评后的挫败感。
在孩子被批评产生挫败感时,父母一定不要羞辱孩子,给孩子“雪上加霜”。
没有谁能越挫越勇,特别是孩子,此刻父母可以从同理心出发帮助面对批评和挫败感。
在情感上和孩子产生共鸣,肯定孩子的情绪。
让他感觉你和他是站在一起的,你给了孩子力量。
等孩子的情绪稳定后,我们可以帮孩子分析为什么会被批评。
被批评后除了哭泣、沮丧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来面对“被批评”这件事。
通过同理心的沟通方式,帮助孩子从挫败感中走出来,积极应对“被批评”。
养育孩子从点滴开始,从小事做起,自信是开端也是力量。
让孩子拥有自信,而不是生活在挫败之中,自信是构建桥梁的基石,是护卫孩子的城墙。
-作者-
【免费】收看更多育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