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前瘘管的小知识
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耳仓”在医学上称之为“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分为单纯型、感染型和分泌型。其中单纯型终生不发生感染,其余两种需要多注意。
一、什么是先天性耳前瘘管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畸形,是胚胎期形成耳廓的第一、第二腮沟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腮沟封闭不全所致。其中第6结节形成耳垂和耳轮的最下端,故这6个结节发育异常,就会在相应的部位出现大小异常,或缺失、或产生瘘管。多数耳前瘘管位于耳轮脚前,少数可在耳轮的后上边缘、耳屏及耳垂。瘘管多为单侧耳,也可为双侧耳。
从表面上来看耳前瘘管可能就是一个小洞。耳前瘘管结构比较复杂,内部深浅不一,可长可短,并且有的还有分支,有的长的瘘管可以穿到外耳道的深部,甚至到耳后。这种瘘管的内层为上皮组织,可分泌皮脂腺。
二、耳前瘘管会遗传吗
会,耳前瘘管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患先天性耳前瘘管的风险是男性的1.401倍,具有双侧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父亲比母亲有更高的几率的遗传性。调查发现,无家族史的患者患病原因可能是父母孕前或者母亲孕早期接触有毒化学物、有害射线、服用中西药物、感冒、发热、饮酒等干扰了耳廓胚胎发育。耳前瘘管多表现为单耳,也可以是双耳,绝大多数表现为耳轮脚前单一瘘口。
三、耳前瘘管的临床症状
耳前瘘管可以单独发生而不伴有其他的耳朵畸形,也有少数人同时伴有腭裂、副耳廓、耳廓发育不全(耳畸形)以及遗传性耳聋等。
部分有耳前瘘管的人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另一部分人会有以下困扰:
1.轻轻挤压瘘管,周围可能会有少许稀薄黏液或乳白色皮脂样物流出。若有黏液流出,味道会比较臭。
2.感染时,局部红肿、化脓,患者有时可能会发烧。反复感染可形成疤痕或脓瘘。
3.耳前瘘管的管道内是会脱皮的皮肤组织,如果管道太长,脱下来的皮无法排泄,会堆积,加上继发细菌感染,会发生炎症,必要时要通过手术进行切除。
四、日常护理小技巧
1.不要挤压,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
2.不能用异物戳小洞,发生感染后,不要自行挑破脓肿;
3.洗脸时,要用清水清洗耳朵前后,洗完后,用棉签把周围的水擦拭干净,但不要太用力。
五、感染的耳前瘘管的症状
继发感染时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常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可形成脓瘘,感染控制后局部常形成疤痕。
六、耳前瘘管感染了怎么办
耳前瘘管有症状要到医院治疗。
1.反复发生感染的瘘管、因感染引起皮肤破溃者,应先控制急性炎症再行手术。
2.局部有脓肿形成者应先切开引流,待炎症控制后再行手术。
3.对于感染反复发作,保守治疗不能彻底控制者,可在感染期内进行手术。
七、手术切除后的护理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手术切除是对反复感染性耳前瘘管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
1.术后病人取平卧或健侧卧位,避免压迫伤口。
2.观察局部敷料是否清洁、干燥,若渗血较多,应告知医生。
3.术后观察体温是否正常,一般不超过38.5℃,不需要特殊处理。若术后3天体温持续升高甚至高热,就应告知医生,看切口有无感染,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
4.遵医嘱给予全身应用抗生素。
5.疼痛护理:若术后伤口疼痛明显,可适当遵医嘱使用止疼药物。
6.全麻术后六小时即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软食。食物放在健侧口腔,以免咀嚼吞咽牵拉切口引起疼痛。
八、出院后的护理
1.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痛、渗液等。
2.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洗头、沐浴后及时擦干头发。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修剪指甲,勿抓挠伤口周围皮肤。
4.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加强营养,多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贵港市人民医院 刘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