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包办,她嫁给“西北王”一生无儿无女,却被丈夫宠爱一生!
俗话说:“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而最好的婚姻是无论贫穷和疾病都不离不弃”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众所周知,民国是一个军阀割据,能人辈出的时代,阎锡山则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人物,他制理山西38年之久,是名负其实的“西北王”。
在那个其它军阀都几个甚至十几个姨太太的时代,而独爱原配夫人一人的军阀阎锡山算是一个传奇,而那位幸运的夫人便是徐竹青了。
如果说她嫁的是一个寻常人家,能得丈夫一辈子不离不弃那也算正常,而她嫁的却是人中之豪杰山西之主。这就太难能可贵了。
01:对一个女人来说,最好的婚姻便是嫁对人。
出身名门的徐竹青,从小就受到严苛的家庭教育,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1897年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后,她嫁给了门当户对小她六岁的阎锡山,标准的“女大三抱金砖”,当然,来自大户人家的而徐竹青不仅长相清秀貌美,同时也知书达理,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而在嫁入阎家后,徐竹青更是打理家庭的一把好手,古人常说的“相夫教子”用在徐竹青身上,可是不为过,她将阎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内外分明, 这一切都让阎锡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婚后二人感情非常融洽,阎锡山对她更是百依百顺。过年的时候,阎锡山还亲手为徐竹青写下了一幅对联:“竹青四时真味在,莺芳一室古香存”,这让徐竹青有不枉此生的感觉。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几年过去了,徐竹青却没有为阎锡山生下一男半女,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期顶在他们头上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更何况阎锡山还是个独子,在父母的一再威逼之下,阎锡山为了顾及徐竹青的感受,使终没有答应父母。
02:爱你的男人会处处维护你的地位,在乎你的感受。
直到结婚14年后,阎锡山已经年近30,更是一方霸主,为了延续后代才不得不答应娶一个14岁的买来丫头为妾。
按照阎锡山所定规矩,她必须要到徐竹青家去认亲,做为徐竹青的妹妹嫁入阎家,于是徐竹青父亲便为她取名徐兰森,让她以自己干女儿的身份嫁入阎家,说到底还是阎锡山为了稳固徐竹青在阎家的地位。
这个徐兰森还真是争气,接连为阎锡山生了5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是按照阎锡山家中规矩,这些孩子都必须叫徐竹青为妈,叫兰森姨。由此可见徐竹青在阎锡山家中地位一直很高,并没有因为生不出孩子而降低,这还是起决于阎锡山对她的爱。
徐竹青拿徐兰森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看待,成为他们真正的妈,可是后来阎锡山战场失利逃亡大连,徐兰森带着两个最小的也去了,由于徐兰森有了贪心,在外面就让孩子喊她妈,回来后依然叫她妈,她以为这很正常,却偏偏在孩子叫她时让阎锡山给撞上了。为了维护徐竹青的地位,阎锡山把徐兰森痛责一顿。
从此以后家中事宜依然由徐竹青做主,从而徐兰森也终于明白,徐竹青在阎锡山心中的位置是无可替代的,她之不过是他们娶来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
03:经过三千繁华,陪你走到最后的那个人依然是我。
徐兰森在太原病世之后,随着国民党的失败,阎锡山举家迁往台湾,从此陪伴在阎锡山身边的仅徐竹青一人。
阎锡山戎马一生别的军阀都妻妾成群,而他只宠徐竹青一人,这于他的婚姻观是分不开的:“结婚以选与自己志向相同以互相成就其志者,为第一义。敦厚淳朴以得善嗣者为第二义。温和巧能以整理家务者,为第三义。徒尚美貌者,则无意义之可言矣!”当年为发妻写下“竹青四时真味在”的痴情男,由此看来婚姻观确实很正。
然而一家欢乐一家愁,相对徐兰森阎锡山无疑太过无情,她连自己原有的名子也不能叫,生的孩子都不能叫自己妈,在那个母凭子贵,正妻不育可休的年代,她碰到的偏偏不是平常人,她没有一点被扶正取而代之的机会,她更不明白同是女人,而且拥有一个丈夫,可命运竟然完全不同,,其实这一切都缘于她嫁错了人,而徐竹青却嫁对了人。
阎锡山在台湾的日子里儿女们又不在身边,只有他们两个相伴携手走过最后的岁月,他们风风雨雨一同走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半个世纪的相融以莫已经难以用语言表达对彼此的爱,在繁华落尽之后,仍然相伴到老。
78岁的阎锡山在台湾病逝后,寂寞空虚的徐竹青在四年后,也在追随他而去,到另外一个国度,再续他们的前世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