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虎啸龙吟》中魏明帝曹睿在后宫只吃葡萄呢?
《虎啸龙吟》中的魏明帝曹睿养男宠,穿女装,看似荒诞无稽,但在处理国政时表现出沉着、刚毅、善断的性格特点。继位不久就政由己出,几个辅政大臣被他玩的团团转,可见他的睿智。谥号为明帝,可见他还是一代明主。
但不上朝的曹叡又奢淫无度,在后宫养男宠,沉溺酒色,生活放纵。由于他儿时看到母亲甄宓口含米糠,以发拂面,因蒙冤被赐死,自己又无能为力,长期压抑的宫廷生活,使其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从而形成了多重人格下的多面人生。
剧中我们看到曹睿在后宫和男宠无邪嬉戏时,总是喜欢吃葡萄,如此奢华的后宫难道只有葡萄这一种水果吗?
其实说到水果,中国古代人能吃到的水果种类确实很少,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原产地在中国的水果好像最早只有桃、李了,而像葡萄、西瓜、苹果这些水果都是从国外传入的。葡萄来源于西域,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葡萄,这才有了唐代诗人王瀚的“葡萄美酒夜光杯”了。西瓜原产地在遥远的非洲,南北朝时曾传入中国的南方,但未大面积栽种,直到五代十国时期,才从契丹带回瓜种,开始种植。而苹果原产地在亚美尼亚、土耳其等地,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才传入中国。所以在曹魏时期,曹睿能够吃到的最好的水果就是葡萄了,所以,在剧中你看不到其它水果的,这就是《虎啸龙吟》在制作上始终恪守的严谨风格。
那么除了水果,古代人都吃什么?我们看《水浒传》里经常有这样的场面:“小二,切二斤牛肉,筛一壶酒来!”其实,在中国古代,那里有那么多牛肉吃,牛是要用来耕地的,全杀了吃肉,怎么种庄稼?再说有些朝代还颁布有法令,禁止滥杀耕牛。
人们吃的主食是又是什么呢?北粟南稻。北方吃小米,南方吃大米,中国古代吃的是粒食,而不是粉食。为什么不吃小麦?面食?中国古代很早就能种植小麦了,但是不会吃,不知道怎么吃,要说学会磨面吃小麦还是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才从北方游牧民族那里学会了吃小麦。为啥剧中的司马懿只见喝粥,不见吃馒头、面条,其实这个时期还没有完全掌握小麦的食用制作方法。
当然,你在看到司马懿吃饭时面前放的几个小菜,看着很单调,其实并不完全是司马懿的生活有多么节俭,而是那个时期的蔬菜种类本身就不多。原产中国的蔬菜就是葵、葱,还有韭菜等,有人说古时候的葵就是现在的秋葵,目前很是流行这道菜。还有人说葵就是现在的马苋菜。总之,古代的所谓蔬菜,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有记载,不过现在好像都已沦为所谓的野菜了。现在我们吃的黄瓜是张骞从西域引进的,辣椒、西红柿原产于美洲,明朝时期才传入中国。
古代做菜都很简单清淡,主要就是蒸、煮、炖了,所以在《虎啸龙吟》中你经常会看到仆人候吉除了熬粥熬汤,就是煮菜了。至于用油炒菜历史,有人说是起于宋朝,还有人说是起于明清,因为中国古代还没有学会压榨提取植物油的方法。虽然张骞从西域带回了胡麻,但好像榨出的油仅限于点灯照明。而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里却记载了炒菜的全过程操作方法,但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及时推广,所以古代的饭菜还是很清淡的。
红薯和玉米原产地也在美洲,都是在明朝时期先后引进的。有人说红薯和玉米是中国古代人口上亿的罪魁祸首。这种说法的理由是,在中国古代,当人口增长到8000万的时候,国家就要内乱,因为粮食不够吃,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就要起战乱,直到人口降下来以后,国家才能稳定下来。自从红薯和玉米引进来以后,因为其产量大,还耐旱,能代替其它粮食填饱肚子,所以明朝以后,中国的人口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除了吃饭,还有喝酒,古人也常常饮酒。《水浒传》里武松过景阳冈时就有三碗不过岗的说法,而武松连饮十八碗,还打死了一只老虎,这酒量了得。其实,当时喝的酒不是白酒,而是米酒。米酒是用糯米蒸熟以后发酵而成的,酒精度很低的。而现在的白酒是蒸馏酒,度数很高的,蒸馏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应该是元朝时期从阿拉伯国家引进的。1999年3月,在水井坊的考古发掘时,就发现了一座蒸馏酒的酒窖实物,经考证为元末明初时期的酒窖。这是目前为止可以确定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蒸馏酒的考古发现。所以在《虎啸龙吟》中,不管是王公大臣,还是寻常百姓,喝的酒只能是米酒,看起来泛黄,浑浊,这才符合历史事实。
在观看历史剧的时候,我们从剧中人物的吃穿住行方面就可以看到该剧的制作是走心,还是用心,是良心剧还是神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