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儿子将95岁老娘告上法庭,只为分割画家父亲21亿字画遗产
2011年8月,著名国画大师、书法家和书画鉴赏家,齐白石嫡传弟子许麟庐不幸在北京离世,享年95岁。
然而在他去世后的一年,他95岁的妻子王龄文却突然收到了一封信。等到王龄文戴上老花镜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居然是亲生儿子许化夷发来的《律师函》,要求分割父亲许麟庐留下的遗产,老太太的心从这一刻起彻底凉透。
随后没过多久,许化夷便将母亲和大哥许化杰、二哥许化儒告上了法庭。许化夷诉称,父亲许麟庐生前收藏大量名家字画,其中以齐白石画作居多,总价值21亿。作为父亲法定继承人,他有权分割继承遗产。
法院立案后,立即将许麟庐的所有子女都追加进本案。该遗产争夺案经一审、二审、重审、再二审,历经5年之久,王龄文也从95岁一直在法庭上站到了百岁高龄。
在文化界,许家一直以家风淳朴、幸福和睦著称。如今这个令人称羡的家庭,却在一夜之间成了争权夺利的角斗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母子兄弟又为何会不顾血肉亲情,闹到这一步呢?
画家许麟庐
1916年10月19日,许麟庐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原名许德麟。许麟庐家学底蕴深厚,祖上就擅长字画,受到家庭影响,他从小也酷爱绘画写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家处于危难之中,百姓们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因此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商业救国的潮流。不少文人志士纷纷放弃自己所热爱的笔墨纸砚,选择下海经商,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许麟庐也是其中之一。
在经过仔细打算后,他去往天津商业学校学习。完成学业后,便开始了在商业道路上摸爬滚打的日子。他先去当了银行职员,后又去面粉厂当了经理......就这样怀着一颗书生的报国之心,许麟庐在商海起起伏伏、热血奋斗,一干就是十数年。
虽然他做的工作与书画没有任何关联,但他却并没有放弃对于书画的热爱。在工作之余,许麟庐也经常独自摸索,勤加练习。
1939年,在23岁的时候,许麟庐遇到了当时中国书画界与张大千并称“北溥南张”的溥心畲。尽管两人年纪相差很大,可却有聊不完的话题,对书画的见解也一拍即合,于是没过多久他们就成为了忘年之交。
傅心畲见许麟庐确实喜欢画画,就经常指点他。而许麟庐在溥心畲的指导下,也开始逐渐展露自己的才华,并结识了不少圈中好友。
1945年,29岁的许麟庐在李苦禅大师的引荐下,许麟庐与书画大家齐白石见面。那时的齐白石已有81岁高龄,声称不再收徒,甚至还在自家门上挂了张字条:“心病发作,停止见客”。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见面当天,齐白石就破例收他为徒,在第三次见面时,还为他取了个名字:“麟庐”。
就这样,许麟庐开始了长达13年的学习之旅。在齐白石门下,他学习了许多技巧,充分领悟了齐派艺术的真谛,同时还吸纳了众家长处,把民间艺术和戏曲艺术融入到画中,最后成为世界级国画大师。
声名鹊起的他,先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荣宝斋、中央文史馆等业界内顶尖的地方任职工作,同时还担任过全国多个知名画社、协会的会长等职位,深得业界的认可和尊重。
而许麟庐不仅事业有成,在爱情道路上也同样丰收。许麟庐的夫人名叫王龄文,王龄文家境优渥,自小就得以进入新式学堂学习,在这样的条件下,她养成了知书达理、温柔大方的性格。
两人相识于大学学习时候。1934年,许麟庐去到天津商业学校就读,而彼时的王龄文则在天津女子师范大学中读书。两者学校之间相距不算太远,因此他们得以同城相遇,一见倾心,此后更是书信来往不断。
在1936年的时候,感情逐渐成熟的两人正式迈入了婚姻殿堂。成婚之后,他们相濡以沫、恩爱非常。王龄文一连为许麟庐生下了8个子女,一家10口,儿女绕膝,家庭美满。
王龄文确实不负娴淑一词,她十分理解丈夫的辛苦,也十分支持许麟庐的创作,独自包揽了家中大小事务,从不让丈夫操一分心,许麟庐曾感慨道:
“这辈子让我最愧疚的就是我的夫人,她一直支持我,而且家中无论大小事,都是她挡着,所以我一定不会辜负她。”
就这样,两人相互扶持了整整65载。可让人实在没想到的是,随着顶梁柱许麟庐去世,这种家庭圆满的幸福戛然而止。
遗产风波
在许麟庐离世之后,他的遗产被整理估价,其中共有72幅名人字画,包括师父齐白石、书画大家徐悲鸿、郭沫若等人的佳作。
这几位画家的作品,如今随便拿出一幅,都能拍出惊人天价,许麟庐却收藏了72幅,可想其对字画的喜爱之深。除了这些字画外,许麟庐还收藏了3把紫砂壶,这三把壶同样千金难求。
2011年许麟庐去世后,经专业机构鉴定,这些东西的总价值约为21亿元人民币。面对这笔巨款,家里的一些子女坐不住了。尽管父亲的离世让他们悲痛万分,但是更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是,这笔巨额遗产竟然没有他们的份。
经过再三确认,他们这才得知,原来父亲生前认为子女已经各自成家,不需要自己担心,于是将自己的全部遗产都留给了妻子,并且还立有遗嘱为证。
这个消息一出,子女们心情复杂,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甚至一度认为这份遗嘱是母亲伪造的。
于是以许麟庐第三个儿子许化夷为首的几个子女,向法院起诉了他们的亲生母亲王龄文。王龄文在收到法院的传票后,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她这一生顺遂,与丈夫结婚后,更是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怎么也想不通,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竟然会因为钱把她告上法庭。
而这件事一出,也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众人对其中的原因也是多加揣摩,各大媒体更是纷纷报道。那这场“遗产争夺战”往后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遗产大战
2012年9月,法庭第一次开庭审理此案。庭审中,王龄文的律师拿出了许麟庐的自书遗嘱。遗嘱中写道:
“我百年以后,我的一切文物、字画及所有财产,皆归夫人王龄文所有,立于2010年9月2日。”
王龄文的律师认为,根据《继承法》规定,遗嘱继承的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在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的处分必须按遗嘱处理。针对王龄文律师的证据,许化夷的律师当庭对遗嘱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由于第一次开庭时当事人未能到齐,法庭宣布改日进行审理。
2015年10月18日,法庭第二次审理此案。这一次,许家在世的子女均以个人或代理人的方式到场参加庭审。这天是王龄文的寿诞,没有宾客盈门,没有儿孙祝福,只有庄重肃穆的法庭,谁也没有想到,一家人竟然以对簿公堂的形式,在法庭的原告、被告席上得以“团聚”。
原告许化夷一方,是以许麟庐的遗嘱是伪造的理由把王龄文告上法庭的。他们指出,许麟庐去世后所留下的遗嘱里的“许”与“麟”的字体结构,不符合其生前的书写习惯,有作假的嫌疑,要求法院重新分配遗产。
而根据法院验证科的工作人员反复确认,并且还邀请了国内知名的书法大家从旁辅助,最终得出结论:王龄文所持有的遗嘱确实是许麟庐亲笔所写,并且书写的十分自然流畅,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表达。
再说两人结发七十余年,遗嘱内容也符合常理。
与此同时,由于许化夷方并没有确实证据能够证明遗嘱的无效性,因而法院驳回了他们要求继承遗产的诉求。
可尽管面对铁证如山的证明,以许化夷为首的子女,却依旧不依不饶,始终不肯接受这个结果。除了这个“疑惑”之外,许化夷还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他认为父亲的遗嘱是在四弟许化迟的逼迫下写的,并不是自己自愿的。因为那段时间,只有四弟经常陪在父母身边,而他又是父母最疼爱的小儿子。
对于许化夷的指控,许化迟直接给予了反驳,母亲王龄文也生气地驳斥他没有这回事。可不管母亲多么生气,许化夷就是死杠到底了,并且为了能拿到遗产,他甚至不惜抹黑母亲。最后在其他兄妹迷途知返,纷纷站到母亲一边的时候,他依旧不肯死心。
戏剧性的是,许化夷的态度居然让本来跟他站同一阵营的四妹许娥看不下去了,她在当天庭审时反戈一击。并以证人的身份承认,这份遗嘱是在父亲清醒且无人胁迫的状态下写的,因为她当时就陪伴在二老身边。
许娥还当场含泪对母亲表达了歉意,说自己一时糊涂,不该站在原告席上与母亲对质公堂。四妹许娥的倒戈相向,让许化夷一方立刻军心大乱。就在大家以为他们会摆正姿态的时候,却没想到被告席上也出现了叛变情形。
长子许化杰本来是作为被告方支持遗嘱有效的,然而当天在法庭上,他却突然支持起了三弟许化夷,认为父亲留下的21亿财产应该进行分割。理由是他作为长子,照顾父母十多年,出钱出力,有资格获得父亲留下的遗产。
由于原告方和被告方各有一人“反水”,案情陷入焦灼,一审的宣判也只能继续推迟。此后的5年内,许家人围绕遗产问题一直纷争不断。本来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结果见面成了仇人。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重审一审,重审二审。5年的时间,老太太与儿女就在这一场场诉讼中彼此消磨着。后来王龄文再次提交了一个关键性证据:一张电子版的照片。
在这张照片里,许麟庐和王龄文夫妻俩携手坐在背靠墙壁的椅子上,上方的墙壁上贴着许麟庐手写的那份遗嘱,照片里遗嘱的字迹清楚明晰,与我们看到原件上的一模一样。本以为这么关键性的证据,可以让许化夷一群人丧气而归,可金钱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他们见到照片后,又开始说照片是合成的。
法院有自己的评断标准,对于每份证据都要核实查验,结果可想而知。2016年12月29日,法院判定王龄文所提交的皆是有效证据,许麟庐先生的遗产理应归其所有。
官司的结束不代表完结
尽管法院作出了最终的判决,但是这场官司的影响却没有消失。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许麟庐一家人成为了很多人家茶余饭后的消遣。而一家骨肉至亲,从原来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转眼成为陌路,其中最难受的应当就是作为母亲的王龄文。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她作为当局者之一,看着一个个子孙因为钱财撕破脸面,自己和丈夫生前所拥有的四代同堂,到如今全部都散了。
丈夫生前引以为豪的忠孝仁义,其乐融融的生活再也回不去了。她看清了人情的淡漠,也明白了世事多变。表面上的胜负代表不了什么,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在离开法院的时候,王龄文表示:
“我百年以后,告我的人和算计我的人,就不要送我了。”
就这样,她在其他子女的搀扶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对于许化夷等儿女只剩下无尽的失望。而许化夷看着母亲的姿态,大概也意识到,他彻底失去了一位母亲,失去了一份宝贵的亲情。
金钱对于世人来说虽然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人的感情不应该被金钱所奴役。这是一场利益与亲情的较量,钱财没了,我们可以再赚,但亲情没了,那真的什么都没了,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