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银是什么意思(学个小知识,纹银=银子吗?)
经常在影视剧、评书中听说“纹银十两”“纹银百两”这种叫法,那么纹银=银子吗?准确来说并不等于。准确来说,纹银是记账货币单位。
“纹银”这个词的来历
纹银这种说法是从清代开始,清代制作银元宝的时候,铸造师要把融化的银水倒入元宝的模子,这样冷却后一个个银元宝就做出来了。
在铸造的过程中,为了让银元宝容易脱模,会在银水还没有完全凝固的时候敲击一下模子。这一敲产生的震动让尚处于液态的银水上出现一层波纹涟漪,很快银水就凝固了,而波纹未消散,最后银元宝上就留下了波纹,一来二去就称之为纹银。
“纹银”的用法
俗称上出现了纹银这个词,实际应用中纹银却成为一种银两的概念,即大家把纹银当作标准来衡量交易。
这是为什么呢?古代限制于铸造工艺,银子的纯度差异很大,古代银子名目众多,有元丝、青丝、白丝、水丝、西鏪、石鏪、柳鏪、茶花、茴香、单倾、双倾等多种名色,这些种类不同的金属银需要折算为全国统一的计量单位,以便于统计税收。
铸造成元宝形状的银子学名叫“宝银”,各地宝银的银含量又各不相同。比如一亩良田可以卖7两银子,那么买家是用含银95%的武昌宝银算还是按含银97%苏宝银支付呢?于是纹银的作用就出现了,纹银作为标准,不同的银子在折算成纹银的时候就有了标准。实际上世面上流通的宝银纯度要普遍高于纹银,如果交易的时候用所谓的“纹银”交易,商家是吃亏的。
宝银在与纹银之间折算通常需要升水,大概106两纹银可以相当于100两标准银。由于各地流通宝银成色不同就有了按升水量称呼的银子,比如二四宝、二五宝、二六宝等等,都是指与纹银折算时的贴水。比如用二四宝银,即每五十两就要贴水二两四钱,一锭五十两的二四宝银锭折算为五十二两四钱标准纹银。
所以可以看出纹银的成色并不是最高,千万不要误会纹银就是成色最好的银子。纹银的成色为93.5374%,跟现在的925银成色相当,纹银是作为一种标准而存在。
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这个问题一直很困扰现代人。前一阵看了一个电视剧,清代的男主人在外谋生多年不曾回家。终于赚了钱回家发现老婆已经改嫁了,老婆哭着对他说,你一走几年杳无音信,别人都说你死了。
男主哭着说,我想写家书,可是写一封家书要一两银子,我想攒钱回来买地……
再就是武侠剧,印象最深刻的是《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第一次见黄蓉请她吃饭花掉一十九两七钱四分……
前一阵子还看了艾伦演的小品,说找人糊窗户花了10两银子……
这些例子不禁让我们觉得,银子也不怎么值钱嘛。错了,都错了,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比较接近古代现实的可以参考《武林外传》佟湘玉掌柜给同福客栈的伙计们的工资。
佟湘玉给郭芙蓉的工资是每个月2钱,可以理解成佟掌柜在当时的市价基础上对员工工资有一定抠门,但是并不太离谱。1两=10钱,郭芙蓉月薪1/5两银子。
再看看《武林外传》中的其他人,七侠镇捕快月薪是一钱银子,邢捕头作为七侠镇前任捕头一个月工资是三钱银子,燕小六当上捕头后涨成了四钱银子。捕快在古代不算官,他们只是吏,不吃朝廷俸禄,他们的工资可以理解成是知县雇佣的。
《武林外传》中李大嘴曾经抱怨物价太高,说现在买一只鸡要30文。如果我们按宋代1两银子=1500文算,2钱银子=300文,郭芙蓉的月薪可以买10只鸡,还算可以了吧。
再看看与《武林外传》历史背景对应的明代万历年间小说《金瓶梅》,西门大官人家药店的高管放在现代也是高级白领,一个月工资是2两银子。《金瓶梅》第二十三回,金莲、玉楼、瓶儿三人赌钱,金莲赢了钱便吩咐小厮去买吃食,小厮买了一坛金华酒花了三钱,买了一个猪头和四个猪蹄花了二钱。
所以在宋代一两银子买半头猪是没问题的。另外举一个例子,苏轼被贬官的时候,一个月要花4500钱养活家里二十几口还要接待各种来访的好友。4500钱按照宋代的算法,大概是2-3两银子。
也就是说苏轼每个月用两三两银子就能养活一家二十几口还能接待各路好友来吃吃喝喝。
一两银子的购买力随着朝代不同而变化,清代一个六品官员年薪45两银子,相当于一个局长级别,一个月不到4两银子。
如果随随便便写封家书就要1两银子,糊个窗户要10两银子,卖一桌酒菜20两银子,谁还当念书科考当官去啊。
根据流传下来的地契,明末的时候,上海周边的土地,每亩售价按照田的品质分为每亩3两、4两、5两,清乾隆五十三年,2两银子买卖一亩七分地。如果银子那么好赚谁还当长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