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继位之后,他与太平公主的关系有何变化?
大家好,说起李隆基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激化其实是必然,从武则天被逼退的“神龙政变”到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争权的“先天政变”,可以说是唐朝中前期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而在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复位前后,由于武氏集团和韦氏集团的先后崛起,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作为李唐宗室,自然形成了同盟关系,而在外部威胁消除之后,已经壮大的两人自然也就成为了对立关系,李隆基继位之后,太平公主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他最大的威胁。
武则天时期太平公主开始参与朝政,一度成为李唐宗室的希望
作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自幼便深受两人喜爱。成年之后,经过太平公主的挑选和唐高宗李治的默许,她嫁给了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儿子薛绍,第一次婚姻期间,太平公主极为安分守己。
然而好景不长,垂拱四年(688年),薛绍的兄长薛顗因参与李唐宗室李冲的起兵叛乱获罪,薛绍虽然并未参加,但由于武则天长期反对太平公主与他的婚事,薛绍最终被杖责一百、饿死狱中,而此时太平公主的幼子才刚刚满月。之后,武则天又在载初元年(690年)将太平公主嫁给了武攸暨。
正是这次婚变,导致太平公主性情大变,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太平公主开始积极攫取权力。她先是通过进献男宠的方式,通过武则天的宠幸开始插手朝政。由于当时李唐宗室式微,太平公主成为了李唐宗室中唯一有能力参预朝政者,迅速成为李唐宗室的旗帜。
神龙元年(705年),由于张宗昌、张易之乱政,太平公主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二张”及其羽翼被剪除,武则天也被迫退位,唐中宗得以复位。而太平公主因为诛灭二张有功,被唐中宗李显加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
韦氏集团与武氏集团的联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度成为盟友
神龙政变之后,武氏集团由于武则天的退位去世而迅速式微,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虽然野心勃勃,凭借唐中宗的宠信频频插手朝政,但尚无法对太平公主集团形成威胁,这一时期的太平公主在朝中可以说是一家独大。
由于畏惧太平公主,韦氏母女一方面拉拢內相上官婉儿,另一方面则积极与已经势弱的武氏集团联手,从而势力得以迅速壮大。这一时期虽然双方明争暗斗,但表面还算相安无事,直到景龙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动“景龙政变”失败之后,安乐公主和宗楚客趁机诬陷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这才使得双方之间矛盾开始加剧。
在太平公主和韦氏集团斗争逐渐白热化的同时(武氏集团在“景龙政变”中被彻底铲除),李隆基也在暗中发展势力。李隆基比较聪明的一点是,他并没有光明正大的在朝臣中培养势力,而是将触手伸向了并不引人注意,但职位却极为关键的万骑(皇帝亲军)和羽林军。
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李显突然驾崩(另说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韦皇后于是便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然而还没等其动手,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以及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等人便迅速发动政变,韦氏集团迅速被铲除,史称“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之后,相王李旦继位为帝,而太平公主则再度成为了功臣,再加上武氏集团和韦氏集团相继被诛灭,而李隆基的势力又不在朝堂,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影响力顿时达到巅峰,即使皇帝李旦在决定朝廷大事时也不得不常常征求她的意见,甚至主动派宰相到其家中征求意见,她的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更是全部被封王。
李隆基虽然在朝中根基不深,但由于在唐隆政变中的贡献,以及在万骑和羽林军中的影响力,他不仅得以成为太子,而且被加封为平王,兼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可以说掌握了极为重要的一支力量,且在被立为太子之后势力迅速增长。
在外部威胁消除之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便不可避免的爆发了,曾经作为李唐宗室旗帜的太平公主,此时再出现在朝中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但此时的太平公主想要退出政治漩涡也已经不太可能,即使她有这个心思,她麾下的朝中大臣又怎能心甘情愿。
为了巩固势力,消除李隆基的威胁,她一方面散布“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的言论,另一方面则刻意挑拨李隆基与李成器、李守礼、李隆范、李隆业等李唐宗族的关系,意图迫使李旦废除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然而,太平公主没有想到的是,唐睿宗李旦由于多次经历政变,不愿再看到李唐宗室之间争斗,始终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摇摆。而当年那些朝中大臣为了李唐江山而投靠自己,如今为了李唐江山的他们,却已经不再愿意自己再干涉朝政。
于是,当李旦将皇位内禅给李隆基后,太平公主成为了李隆基皇位的最大威胁,而李隆基则成为太平公主势力急需铲除的对象。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意图发动政变废掉李隆基,却因消息泄露而被李隆基迅速铲除,骨干成员纷纷被杀或被抓,太平公主则被赐死家中,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只有薛崇简因为屡次规劝太平公主而得以幸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