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去大臣家中品酒,转眼就把大臣处死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朱元璋
出身草根,朱元璋凭超人之一意志和绝佳的军事才能一路披荆斩棘,终成大明王朝开创者,一路上,朱元璋遇到了许多能臣奇才,胡惟庸便是其中一个。想当初金戈铁马,朱元璋视胡惟庸如心腹。
这样一对明君能臣,照理说应是流芳百世,亦如唐宗魏征,怎料后来须臾爆发出一起“胡惟庸案”,使得全国上下人心惶惶,百姓只听闻胡惟庸邀朱元璋至家中观看醴泉,后来君怒臣死,这是怎么一回事?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胡朱之交
故事仍是从朱元璋弃庙从军开始,在军队中,朱元璋由于表现英勇以及圆滑世故,很快便闯出了名堂,至少手中已经掌握了一支军队,不需要再像以往一般寄人篱下了,而胡惟庸与朱元璋的缘分得从永州时期说起。
当时,朱元璋率领部队驻扎在永州,其全军上下之兵力在所有起义军中算不得数一数二,但值得称赞的是朱元璋在起义军之中的威望。胡惟庸没有武功却有文治,兴起之下投到了朱元璋帐下,可是胡惟庸却没有直接和朱元璋取得联系。
据史料记载,胡惟庸之所以能进入朱元璋一方,全靠自己的老乡李善长。李善长何许人也?就像萧何之于刘邦,李善长每次都在后勤部门打点一切。
一开始,胡惟庸不过是元帅府中的一个普通文职,在李善长的提携下,胡惟庸跃居一县的知县一位,自然成为了当时党争中的湘西集团,与以刘基刘伯温为核心的浙东集团对立。在斗争中,胡惟庸渐渐意识到了权力的美妙,心智已经开始迷失。
后来朱元璋称帝,李善长也到了该告老的年岁,于是便将手中的大权交付给胡惟庸,胡惟庸虽名为左丞相,但实际上已经兼任右丞相一职,利用职务之便,胡惟庸设计陷害刘伯温,将浙东集团闹得鸡犬不宁,一时间权倾朝野。
人没有野心是不容易上进的,但野心过大便容易吞噬了自我,胡惟庸明显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丞相权重,但金字塔尖的皇帝之位岂不更美哉?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胡惟庸的未来迎来了一丝变化。朱璋察觉了。
二、胡惟庸案
朱元璋出身于草根,知道权力的重要性,因此每每涉及皇权兴衰,朱元璋便异常警惕,除掉一切异于自己的势力的欲望像编码似的刻进了朱元璋的每个细胞。好戏已准备完毕,胡惟庸先敲了锣。
据明史记载,洪武十三年,胡惟庸以丞相的名义向朱元璋上奏,称自己旧宅子里的水井有美酒涌出,其味鲜美醇香,这必然是皇帝的圣明使得上天降祥瑞于人间,大明王朝光明无限,于是顺势提出请邀请朱元璋到家中共饮,朱元璋欣然答应。
穿戴整齐后,朱元璋在侍卫的保护下出宫,准备到胡惟庸府中,不曾想被一个太监拦于门下,他就是云奇。朱元璋不解,便命令手下将云奇赶走,不料云奇一言不发地紧握住缰绳,左右侍卫担心云奇有所图谋,便以护驾之名殴打云奇。
云奇双拳难敌四手,瞬间被打倒在地,尽管如此,云奇仍目不转睛地看向胡惟庸旧宅,并用手指死死指着同一方向。朱元璋发现不妥,便登上城楼往云奇所指的方向望去,原来胡惟庸旧宅附近修建了夹墙,里面埋伏着若干士兵。
朱元璋大怒,原来胡惟庸所说的一切不过都是为了哄骗自己,其真正意图竟然是为了弑君。当天,盛怒之下的朱元璋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为名处死了胡惟庸,之后更是牵连了陈宁、李善长等人。
胡惟庸后,朱元璋废丞相制,封建王朝再无丞相。
三、事有蹊跷
历史的真相是不断贴近事实。随着后代历史学家对于胡惟庸案的重构,人们发现这出明君诛奸臣的好戏不过是一场胜利者的谎言罢了。为何?
明代的官方史书为《明史》,而书中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简直是微乎其微、含糊不已,这正是历史学家们感兴趣的地方,稗官野史岂能为信?
经历史学家考证,云奇只是一个小小的西华门内使,其工作范围与胡惟庸扯不上半点关系,他又是怎么知道连锦衣卫都觉察不出的机密呢?难道皇宫上下的锦衣卫都被胡惟庸收买了吗?这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另外,关于朱元璋登城墙洞破一切一事也是难以令人信服。胡惟庸作为一个多年进出皇宫的老臣,岂会不了解城墙之人可以清楚地看见自己家里的动静?倘若连这一点都意识不到,胡惟庸不可能平步青云,位居丞相。
由此可见,胡惟庸设兵埋伏朱元璋一事不过是野史之中的自洽罢了,朱元璋掰倒胡惟庸确有其事,不过形式绝不是如此。
胡惟庸是忠是奸难以辨别,至少他为大明王朝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小结:
胡适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正史之中,不是人人都有权利为历史梳妆打扮,所有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这种历史也在大众间流传最广。胡惟庸案件的真相,恐怕早已随着风沙一起掩埋了。
总之,胡惟庸案件最终导致的结果无非就是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这使得多年的君臣游戏缺少了重要的一角,至少明代以后,皇权就不必担心旁落了,这是一件好事吗?
朱元璋忧心忡忡,收揽天下大权,不料后来又把内阁养肥,封建王朝之中的纷争还在一片迷雾之中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