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被杀真的是“鸡肋”事件吗 曹操为什么要杀他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杨修之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杨修之死,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人智商高,不代表他情商也高。相反,很多聪明人往往因为自己太过聪明了,看不起普通人,极为自负,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不招人喜欢。生活中,大家也许都希望有一个懂得自己的知交好友,但如果这个人总能看出你的心思,还把某些你不想宣之于口的事情大喇喇的说出来,想必你会非常讨厌他。上位者尤其厌恶这种人,原因很简单,高高在上的人,不会希望心思被底下人看破。在古代,擅自揣摩上意是帝王非常忌讳的一件事情。假设一下,人家正在那里高深莫测呢,忽然来个人,轻描淡写地说个底朝天,仿佛这没什么好奇怪的,上位者刻意保持的神秘感荡然无存。
而且这种事儿还不是一次两次,几乎成了习惯,上位者心里什么滋味?肯定想大脚一开,将此人送上西天,从此不再相见。如果涉及到军国政务,那更是不能让这种人活着。有些时候,知道得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看破不说破才是真正聪明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杨修也只是表面的聪明,还不够通达。那杨修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这么说吧,恃才傲物,极度自负,在他眼里,触目所及皆是蠢才,只有他自己才是聪明人。当然了,杨修也有骄傲的资格。论身世,他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杨震是东汉名臣,官至太尉,还是个特别厉害的学者,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的称号,极有声望。
杨彪也不弱,曾任汉献帝初期的司空、司徒、太尉等职,即三公。换言之,杨修是官N代。而且弘农杨氏更是几百年以来的世家豪族,历史可能没有司马氏那么悠久,比曹家是绰绰有余。这让杨修在面对曹操的时候,不像别人那样战战兢兢,而是直抒胸怀,有一说一,绝不曲意讨好。对了,杨家还有一门显赫的姻亲,汝南袁氏。杨修的母亲是袁家的女儿,有史料记载她是袁术的女儿(一说姐妹)。论个人资质,杨修也属上上乘。才思敏捷,从小就被视为神童,曹操的妻子卞夫人赞他“有盖世文才”。同样自负且狂傲的名士祢衡曾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意思是说,世上的人物,年长的有孔融(字文举),年轻的有杨修(字德祖),其他都是庸庸碌碌之辈,不值一提。
众所周知,曹操爱才,因而杨修投入曹操帐下之后,曹操一开始非常的欣赏他。某天,曹操和杨修从曹娥碑下路过,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说知道。曹操有点不信,说你先别说,等我想想。行了三十里路之后,曹操终于想到了,让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杨修解释一番,写了“绝妙好辞”四个字,曹操想到的也是这个,叹道我的才能不及你,足有三十里的差距。这个时候的曹操,对杨修可能有一点点文人之间的嫉妒。没错,曹操除了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文学家,代表作品很多。但若说嫉妒的想杀杨修,还不至于。
后来曹操让人修建相国府的大门,快修好时曹操亲自来视察,看完叫人在门上题了个“活”字就离开了,众人不解其意,恰巧杨修经过,说门里加“活”是“阔”字,魏王嫌门大了。众人大悟,赶紧重新制作大门。各位,曹操卖个关子,明显是想秀一下智商,结果这种乐趣被杨修破坏了,他高兴得起来吗?接着又有“合字迷”,有人送了曹操一杯奶酪,他吃了一点,在上面写个“合”字,大家都猜是什么意思,杨修却直接打开吃了一口,大家很疑惑,他说“合”是一人一口,魏王赐给我们的。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如果说曹操之前只是有点烦杨修,那么此时已经有了警惕之心。
身为一个政权的老大,心思被人窥破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但以上这些只是诱因,真正让曹操对杨修起杀心的是两件事。一是杨修掺合进了夺嫡之事,犯了曹操的忌讳。曹操晚年,选继承人的时候,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犹豫。两位公子各有支持者,杨修支持的是曹植。但是,站在臣属的角度,参与夺嫡是对未来的投资,而站在主公的角度,可不愿意看到臣属们提前站队。尤其曹植拉拢杨修的时候,杨修还是曹操身边的亲信,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对曹操的背叛。二是的鸡肋事件。这事儿发生在曹操和刘备争汉中那会儿,当时曹操欲进不能进,欲退不舍得退,很为难。
正好护军来问口令,曹操随口说“鸡肋”,众将只觉得略有些奇怪,杨修却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再可惜也只能丢弃,魏王要退兵了。大家听了他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回去就开始收拾行装,整顿兵马,准备撤退。曹操发现后大为吃惊,知道缘由后半天没说话,很快就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为由,杀了杨修。杨修死得冤不冤?半点也不冤,前面那些卖弄聪明的事儿就不说了,参与夺嫡也暂时不提,单说鸡肋事件,在曹操还没有明确作出决定的情况下,他说那些话完全是在动摇军心,只凭这个,曹操就能按军法处置他。所以,人的智商高是好事,但情商也得跟上,还不能太高调嚣张,否则结局不会太美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