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上吊自杀后 崇祯的子女又是什么结局
还不知道:崇祯自缢而亡后,其子女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都知道明末帝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李自成攻克京城后自缢殉国,那么问题来了,朱由检死的时候34岁,应该也有不少子女,那他的子女们下落如何?其实朱由检的一个儿子后来还给清朝的康熙皇帝造成了不少麻烦。
走投无路之下朱由检狠心杀女
先说说朱由检的两个女儿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朱由检一生本来有六个女儿,但是夭折了四位,因此当时李自成起义军攻入京城时,朱由检身边还有次女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当时长平公主15岁,昭仁公主6岁。
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早晨,李自成起义军对北京城发起总攻,朱由检就已经开始绝望了,各地勤王军队还没到,京城守备空虚,根本抵挡不住李自成的起义军。
因此朱由检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他为了延续皇室血脉香火,在这天清晨立刻派人分别带着三个儿子送到宫外安置起来。
把儿子们安置好之后,朱由检又先让妻子周皇后和袁贵妃自缢,随即又让嫂子懿安张皇后(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之妻)自缢,以免她们落入起义军手里受辱。这个过程中周皇后和张皇后全都自缢而亡,只有袁贵妃由于体重超重,上吊时压断绳子了摔了下来,由此捡了一条命,一直活到清朝顺治时期才去世。
朱由检安排好妻子和嫂子自缢后,又持剑去两个女儿的住处,儿子可以送走逃跑延续朱家血脉,但是女儿不能落入起义军手里受辱,因此朱由检决定亲手送两个女儿上路。
当时京城大乱,长平公主已经有不好的预感,所以她把妹妹昭仁公主带到自己身边。朱由检来到她们的居所时,年仅6岁的昭仁公主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她看到父亲朱由检走了进来,于是就欢快地跑过去想让父亲抱她。
当时在场的人都不会想到朱由检看着幼女跑了过来,他狠了狠心一咬牙,一剑就刺进了昭仁公主的胸口,幼小稚嫩的昭仁公主还没来得及喊出来,就已经被刺死了。
年纪较大的长平公主看到这一幕的发生已经懵在了当场,她万不会想到平时那么娇宠她们的父皇会直接把妹妹刺死。
很快朱由检又持剑向长平公主走来,长平公主立刻就明白自己的下场将要和妹妹昭仁公主一样了,出于求生欲望,长平公主跪下哭求父亲不要杀掉自己。
朱由检面对女儿的哭泣加上刚才已经杀了小女儿,他也不禁悲从中来,他悲痛地说:“汝何故生我家!”
说完朱由检就挥剑向长平公主劈了过去,长平公主本能地举起左臂阻挡,就这样朱由检的利剑劈断了长平公主的一条手臂,长平公主惨叫一声昏了过去。
心慌意乱朱由检也顾不上再去检查长平公主是否已死,眼看长平公主昏死过去之后,朱由检就匆匆离开。他最后想让心腹太监王承恩组织军队护卫他逃出京城,结果当然是失败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朱由检带着王承恩一同在景山上吊自缢而死。
那一边被朱由检劈断一臂的长平公主昏迷了很久,被一些心地善良的宫女救活,后来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紫禁城后就开始搜捕明朝皇室成员,这些好心的宫女就把长平公主和之前上吊压断绳子的袁贵妃一同保护起来,对外只称她们是无辜的宫女被朱由检临死前疯狂砍伤。
所以李自成一直不知道朱由检的女儿还在皇宫中,后来李自成占据京城不久就被明朝总兵吴三桂献出山海关联合清军所打败。
顺治入关之后,清朝为了安抚人心,对外宣布将保护明朝皇室成员,这时候袁贵妃和长平公主才被清朝搜寻出来,清朝向来是只杀明朝男性皇室成员,对于女性皇室成员还是要履行诺言保护起来,因此袁贵妃和长平公主都得到了清朝的善待。
清朝为此还特意公告天下将奉养明朝皇室成员袁贵妃和长平公主终老,所以到了清朝之后,袁贵妃和长平公主还继续居住在紫禁城中。
朱由检生前曾给长平公主订婚,朱由检给她选择夫家正是周皇后的本家亲戚也算是她的表兄周世显。当时由于局势混乱,长平公主与周世显只是订婚没来得及完婚,明朝还灭亡了。
在明朝灭亡之后,长平公主被清朝收养,由于她损失了一臂,已经成了残疾人,因此她不想连累周世显继续与他成婚。于是长平公主就给顺治皇帝上书,恳请批准自己出家为尼,从此长伴青灯古佛。
当时的清朝政权由顺治的叔叔摄政王多尔衮把控,多尔衮为了向天下人展示清朝善待明朝皇室成员,因此拒绝了长平公主想出家的请求,并派人寻找到了周世显,随后以顺治名义下旨要完成朱由检遗愿,赐二人立即完婚。
就这样长平公主最终与未婚夫周世显完婚,不过她的命并不好,长平公主在怀孕五个月的时候,由于断臂之后身体十分虚弱,最终在孕期感染重风寒不治去世,年仅17岁。
因此朱由检的两个女儿,小女儿昭仁公主在危急关头被他刺死,次女长平公主被他劈断一臂,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是断臂也使得长平公主身体受损,最终导致了她在孕期染病去世。
朱由检送走的三个儿子也没能兴复大明
朱由检一生本来有七个儿子,不过基本都夭折了,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他只有三个儿子还在世也就是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
朱慈烺和朱慈炯是亲兄弟,都是朱由检嫡妻周皇后所生,朱慈炤是朱由检宠妃田贵妃所生。朱由检在最后关头希望保存儿子以图保住血脉,重新兴复大明,因此他派人把三个儿子分别送走。
太子朱慈烺被朱由检委托给了大明靖难功臣朱能的后人纯国公朱纯臣,朱由检想让朱纯臣率领京城残余的军队拼死护送朱慈烺跑到南京再造大明。
不过朱由检万万不会想到,世代深受大明厚恩的靖难功臣朱能的后人朱纯臣居然毫无骨气,把他的儿子朱慈烺当成了见面礼献给了李自成。
幸好的是李自成没有为难和加害朱慈烺,反而对朱慈烺以礼相待,还问他有什么要求没有,朱慈烺提的要求就是希望李自成能以帝后之礼安葬朱由检和周皇后。李自成答应了朱慈烺的请求,因此朱由检在死后才能被归葬于明十三陵中。
不仅朱慈烺被交到了李自成这里,朱慈炯和朱慈炤也被交了过来,可以说朱由检的儿子们都被李自成一网打尽了。
朱慈炯和朱慈炤当初被朱由检派人送到了老丈人嘉定伯周奎家中,周奎是个吝啬鬼,视财如命,李自成起义军入京之后就开始劫掠富户,周奎为了保住家产,主动把外孙朱慈炯和朱慈炤都交给了李自成,希望能保全家产,结果他交了人之后也没能保住家产,最后周奎的家产还是被李自成劫掠走了,周奎在悔恨中抑郁去世。
所以朱由检自尽之后不久,他的三个儿子就都落到了李自成手中。后来李自成册封三兄弟为王爵,朱慈烺很有骨气拒不接受李自成册封,并带着两个弟弟一起绝食,想效仿朱由检以身殉国。
李自成当然不能让三兄弟就这么死了,这三兄弟是李子成将来征服明朝南京政权的资本,因此李自成把三兄弟分别严格监管起来。
后来李自成亲自率军去山海关与吴三桂交战,他特意把三兄弟都带上,想以他们要挟吴三桂投降。结果李自成却被吴三桂与清朝联军在山海关外一片石打得惨败而逃。
在起义军溃败时,朱慈烺三兄弟趁着混乱就跑了出去,不过三兄弟却在混乱中失散了。最先是朱慈烺在逃跑过程中被吴三桂的军队抓获,吴三桂认出了朱慈烺,想把他交给清朝的多尔衮。朱慈烺却十分机智,他看出吴三桂用心不良,于是假意迎合吴三桂,后来又在夜里趁乱逃离了吴三桂的军营。
朱慈烺逃跑之后不知所踪,后来南明方面还出现了多起假冒朱慈烺的人,为此南明对外称朱慈烺被清军和吴三桂害死了,还替他发丧,南明政权先后追谥朱慈烺为献慜太子、悼皇帝。
不过据现代史学界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老君山考证,朱慈烺逃跑之后很可能跑到了老君山隐居起来,并在他的曾祖父万历皇帝朱翊钧下旨修建的老君山金顶太清观出家当了道士。此后朱慈烺一直隐居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才去世,终年51岁。现今老君山附近还流传着朱慈烺隐居的传说,山下还有太子墓和太子碑。
朱慈炯逃跑之后也是不知所踪,不过他可对后来清朝的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父子两代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从康熙初期开始,民间但凡爆发起义,绝大多数起义军都会打出朱慈炯的名号反清复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三藩之乱时,趁机想围攻紫禁城的朱三太子反清复明的事件。
虽然这场企图突袭紫禁城的起义被消灭在了萌芽状态,但是清朝一直没抓到朱慈炯,直到六年后朱慈炯在西安,后来康熙请前明旧臣和太监都出来辨认,才知道这个朱慈炯并非是真的朱慈炯,而是京城无业游民杨起隆。
杨起隆与明朝的不少老太监相熟,从这些老太监口中他得知了宫廷生活习惯以及皇帝和众皇子的生活习惯,于是他刻意模仿失踪的朱慈炯,企图借助朱慈炯的名号,号召反清复明。这件案子也称杨起隆起义事件,后来杨起隆被康熙下旨凌迟处死。
杨起隆被杀之后,康熙时期还有很多地方民间起义,从北方到南方甚至连康熙晚年台湾府,但凡有农民起义必定打出朱慈炯的金字招牌,似乎朱慈炯三个字就成了反清复明的最好招牌。
不过根据历史学家孟森先生考证,康熙很可能最终还是捕杀了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时,康熙南巡又被人以朱三太子的名义行刺,于是康熙大怒命令各地方官员暗中在全国各地严厉筛查朱三太子的踪迹。
结果在山东汶上县一名教书先生王士元被当地官府盯上了,原来这个王士元作为一个教书先生却很诡异,他给自己的儿子们起的名字都是生僻字,而且他的儿子们名字与当初朱元璋给朱棣一脉定下的家谱字辈吻合,他的儿子们都是“和”字辈外加末一字均为“土”字部首,因此官府认定王士元即便不是朱三太子也是明朝嫡系皇室成员,所以就把他抓了起来。
王士元被抓时已经75岁,在审问之下,王士元称自己就是清朝苦苦寻找的朱三太子朱慈炯,原来当初朱慈炯在逃亡时被前明的一位王姓官员所救,后来王姓官员为了掩护他收他为养子,并给他改名王士元,含义取自原是王的谐音。
此后朱慈炯先是跑到浙江余姚,后来清朝对南方地区排查前明皇室成员力度比较大,所以朱慈炯又跑到了山东汶上县。最终在汶上县成家生子,由于朱慈炯始终不想背弃祖宗定下的家谱,他以为改了姓就没人能找到他,于是给自己子孙都按朱元璋当年钦定的朱棣一脉字辈起名。
这件事上报康熙这之后,康熙为了杜绝后患,不肯承认王士元就是朱慈炯的身份,他认为王士元是冒充朱慈炯,以冒充前明皇室成员的罪名,将75岁的王士元及其子孙满门全部诛杀。后来经清末民初时期的历史学家孟森先生考证,这个王士元极有可能就是真正的朱慈炯,康熙是故意不承认他的身份将他及他的子孙斩草除根了。
现代历史学者们还在贵州考证出了朱由检第四子朱慈炤的下落,当初朱慈炤从李自成起义军中逃跑之后,逃亡途中被明朝吏部侍郎邹元标之子邹之麟所救。
邹之麟先是带朱慈炤回到了自己的江西老家隐居,二人以父子相称,邹之麟为朱慈炤改名为邹启贵。后来清军南下,对南方地区查得很严,邹之麟担心朱慈炤的身份暴露,于是又带着他远赴大西南,跑到了贵州遵义一带隐居生活。
后来朱慈炤就在贵州遵义三岔河一带落地生根,朱慈炤虽然一辈子隐姓埋名没有被发现,但他临终时把自己被父亲朱由检册封的永王玉印传给了子孙后代,并在临终时定下祖训,邹家后人不永生永世不得与朱姓通婚。
至今为止朱慈炤在贵州遵义的邹姓后人已经传至第十三代人,朱慈炤的邹姓子孙后人至今有300多人,而朱慈炤的永王玉印至今还在长门子孙这支中世代流传,同时朱慈炤的邹姓后人至今还严守祖训不与朱姓通婚。
所以朱由检虽然送走了他的三个儿子,而且他的三个儿子也由于各种原因都侥幸活了下来,但是他们谁也没能再复兴大明,也只有老三朱慈炯是靠着朱三太子名号给康熙添了不少麻烦。
写在最后
因此朱由检当时在世的三子两女,最小的女儿昭仁公主直接被他杀了,次女长平公主侥幸存活却成了残疾人,导致孕期染病而亡,三个儿子多是隐姓埋名,除了三子朱慈炯没隐住被康熙满门诛杀之外,太子朱慈烺和四子朱慈炤都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