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与庙的区别在哪里(看完不同之后你会出乎预料的)
寺和庙有什么区别?其实一般人还真不懂,看完太出乎预料了!
佛教在我们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也喜欢到寺庙里面求神拜佛,以此来保佑自己身体健康、事业亨通、婚姻幸福美满。
很多人都会把寺庙混为一谈,认为二者也没有什么分别,顶多就是寺大一些,而庙却要小一些,其实寺庙可是有区别的,作为炎黄子孙,一定要弄清楚!
佛教传入我国大约有2100年的历史了,有着特别巨大的影响力,基本上每个村庄里,都有一两座寺庙,年代久远有重要意义的,还成为了国家保护单位。
在我们看来寺庙就是祭祀祈福的场所,也是一种精神和情感的寄托,每年大年初一,寺庙里就会变得热闹非凡,村民都要前去祭拜。
虽然寺庙被经常连在一起说,但是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它们也不是一体的,而且起源也不同。
只是在我们的认知当中,寺大庙小,在国内仿佛是寺也要比庙闻名很多,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理寺、白马寺、灵隐寺、大召寺、寒山寺、金山寺、还有大理的崇圣寺等等。
而庙也有文庙、孔庙、夫子庙、土地庙、城隍庙等等,因此二者的叫法都不同。
说到这里又引申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寺叫寺呢?
一、探究寺的来历
要想搞清楚寺为什么叫寺,必须先弄懂它的来历,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儿歌:“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个小和尚”。
然而,这本是错误的说法,因为庙里面是没有和尚居住的,他们是居住在寺里。
也许很多人都会问,寺庙不都是烧香祈福的地方吗?怎么还会有区别呢?这就要追溯到寺的由来。
其实在古代佛教未传入中土之前,寺的含义跟现在可是不同的,一开始寺指的是朝廷的一个机构,比如有的大臣犯了罪,皇帝会说等候大理寺发落!
相信当时很多人看电视,看到这样的情节,都是一头雾水啊!怎么朝廷命官犯了罪,会让和尚来审判呢?
其实当时的大理寺根本不是现在的寺庙,佛教没有传入我国之前,寺已经存在了,只不过起初它是一个朝廷的机构,是高官们办公的地方。
之所以要等候大理寺的发落,是因为这里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司法机构,具备审判权,内部的管理人员称之为大理寺卿,很多的要案都会交给大理寺办理。
到了唐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且迅速的得到推广,从此,以“寺”作为官方机构的场所就减少了很多。
在古代的时候,其实寺为“侍”,根据《经典释文》的说法:“寺本亦做侍,寺人奄人也”。
那么朝廷中的侍卫官暑便称之为寺,直到东汉时期,寺才成了佛门中人的居住办公场所。
民间有这样的一个传闻,永平年间,有一群天竺僧人用白马驮着经书来到了内地。
可因没有庇护之所,于是,汉阴帝赶紧为他们修建了一座非常壮观雄伟的屋舍,让这些僧人住在里面,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鉴于他们是用白马驮着经书来的,于是直接取了一个名字——白马寺,再到后来凡是属于佛家传经的场所都叫寺。
所以现在只要提到寺,人们就知道那是僧人修行、传道、弘扬佛法的场所。
另外,按照梵文的解释,寺院为僧徒生活、修行、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说里面长期的有和尚、僧人在此生活和修行,并且有佛像供奉,否则不能称为寺院!
关于庙
在我们的认知当中,庙就要比寺院小很多了,也有人认为庙是道家的,的确一开始庙属于道教的范畴,起源于民间供奉祖先或者偶像的地点,佛教僧人活动的场所叫寺、院、庵,而道家的称为观。
在我国,庙的历史可要比寺更加的悠远,影视剧当中也会经常出现城隍庙、土地庙等等,如今,除了寺院之外,人们也会到庙中去祭拜。
不过二者供奉的神像有所区别,小庙里面供奉的神像比较单一。
而大寺的就很多了,比如土地庙里面供奉的是土地公,城隍庙里面供奉的是城隍,关帝庙里面也只有关羽,很多的庙里面供奉的都是特定的一位神灵或者崇拜的对象。
一开始古人把庙视作祭祀和供奉祖先的场所,但是后来有巨大贡献的人,人们也可以为他塑像,以供后世祭拜和怀念,比如孔庙、妈祖庙、关帝庙、韩公庙、老子庙、汉王庙等等。
还有那些身份地位比较显赫的人,也是可以自建家庙的,皇家就有自己的祖庙——太庙。
总的来说,庙祭祀的一般为鬼神和供奉圣贤的场所,而寺里面供奉的都是佛门中的神像,庙里面的却未必跟佛教有关。
写在最后
所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寺深受佛教的影响,供奉的大多是佛像和各类菩萨。
庙供奉的大多是传说中的鬼神,寺里面有僧人居住,而许多的庙里面根本无人居住,只是时不时的有人来祭拜,求神保佑,就算有的庙有人住在里面,但他们也未必是僧侣。
总的来说,寺就是佛教文化的基地,而且庙跟寺的起源也不同,寺一开始是官员们办公的场所,而庙起初则是百姓祭祖的地方。